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1、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四十里,黄沙是指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
2、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3、深圳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42张)
4、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7、复习课“小说标题的作用”课件(26张)
8、贾平凹《秦腔》课件(20张)
9、醉花间:唐教坊曲,《词谱》引《宋史·乐志》入“双调”。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一叠韵,后片三仄韵。
10、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11、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仅供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敬请谅解,并请及时告知我们。
12、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13、(专题)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14、胡婷婷唱古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15、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1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17、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结晶
18、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9、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20、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的写作背景
1、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2、2021感动中国事迹颁奖词(31张)
3、天边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飘落下几点雨滴,
4、写作特色:这首词以动衬静,用蝉声和蛙鸣反衬农村田野的安静平和。上下阕头两句属对自然,整首词平淡晓畅,闲适恬淡,别有情趣。
5、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7、词人用清新明快的笔调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农村月夜图:夏天的傍晚,天上缀着几颗星星,月亮从树梢间升起。一片稻花香里农夫们快活地说着丰收的年景。走在小路上的词人耳边还不时传来蛙声蝉鸣。
8、使生活中的快乐、忧伤及
9、为我国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0、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11、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12、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13、《促织》课件(101张)
14、中国建筑的特征(53张)
15、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16、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17、杜甫《蜀相》课件(25张)
18、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19、译文: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20、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背景资料
1、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4、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5、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6、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7、所写之景:上阕“明月”“清风”两句以动衬静,视角由高到低,写出夏夜的清幽。“稻花”“听取”两句以蛙声写丰收年景,别出心裁。下阕“七八”“两三”两句对仗工整,由上至下写疏星微雨。“旧时”“路转”运用倒装,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
8、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9、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10、好奇心记叙文写作(12张)
11、描绘了一派优美动人、清新悠闲、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12、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13、动:别、惊、鸣、说、听;静:星空、茅店、社林、溪桥;视觉:明月别枝惊鹊;七八个星天外;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听觉: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触觉:(清风)半夜鸣蝉;(两三点雨)山前;嗅觉:稻花香里说丰年;
14、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15、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1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①,路转溪桥忽见②。
17、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18、“明月别枝惊鹊”,说的是皎洁的月光惊起了栖宿的乌鹊。这一场景不仅细致,而且非常写实,因为乌鹊对光线极其敏感,日蚀和月落时都会乱飞乱啼,只有亲眼见过这一场景的人才能体会出这句的妙处。而且“惊鹊”常常会啼叫,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又可以避免与“鸣蝉”形成单调的重复。
1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0、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四、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拼音
1、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2、诗歌主旨:描绘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从“清风半夜鸣蝉”看出来。
4、这是词人记自己夜里在乡村赶路时见到的景物以及心中所感,写得轻快活泼。
5、云淡风轻夜晚我来了江西黄沙岭走黄沙岭路上只见月光十分明亮我便抬起头仰望天空感受着微风给我带来美好感觉停枝头上鸟儿都被我脚步声惊醒了纷纷从树枝上扑棱棱地飞起引起树枝摇曳棵小树好似亭亭玉立少女风甩动着飘逸长发真美极了明月高照夜晚微风吹拂传来了阵阵蝉鸣声同乐团演奏出了首首悠扬高亢乐曲清风姑娘千里迢迢地送来了股浓浓稻花香味我使劲地嗅了几口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我隐隐约约听前面草丛传来阵若有若无蛙叫声使我觉得们仿佛争说着丰年我翘首遥望远方只见天边只有七八颗星星闪烁着动人光芒好象朝我眨眼睛呢时我感凉风习习衣服欲湿未湿原来里已经飘起雨点了还好雨算大舒服我记得从前我熟悉家建社庙旁树林边茅店现却要七转八绕、过多小桥之才忽见虽说我也改成辛弃疾。。
6、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7、在下半阕前两句中,“七八个”、“两三点”这几个数词的巧妙运用,道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 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8、这句话后面的作者是辛弃疾写的错了,应该改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或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是辛弃疾写的
9、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10、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1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2、写的是夏季。这首诗的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即点出了写的是夏季,因为只有在夏季才会有蝉这种生物。《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13、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14、见:同“现”,显现,出现。
1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作者在夏夜行走在黄沙道上的所见所感。虽然分片,确是前后浑然一体,连续不断的将他于道中所见所闻摄入笔底,情景交融,生动活泼,格调一变而为轻快明丽。
16、所写之事:作者夜晚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前晴后雨的见闻。
17、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他因受奸臣排挤,被贬谪,回到上饶,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闲适的退隐生活。在上饶居住的时间里,他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18、它的创作可以疏导现代人内心情感
19、这首《西江月》原题为《夜行黄沙道中》。全词共有八句,前六句却全是写景,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夜行”,而这两句对全词又起了返照作用,于是成了每句都写夜行。
20、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开头“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翻译
1、这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2、是青蛙在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农庄特点。
3、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4、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5、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7、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反映夜行人喜悦心情。
8、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9、所表之情:对农村清幽美景的热爱,对丰收年景的喜悦之情。
10、这首《西江月》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树枝杈上的乌鹊,以为曙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而起,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树枝还籁籁作响呢!当它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才在另一根树枝上停息下来。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叫起来。就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的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国的骄子们似乎很理解我们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的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
11、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
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13、✦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见:同“现”,显现,出现。
14、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15、子曰师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16、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17、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18、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1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点明时间是在夏季,并且属于农村特有的典型环节。这两句将农村夏夜的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写得极为鲜活。
20、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