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传(郑燮字什么)

时间:2023-04-1907:37:33 郑燮传(郑燮字什么)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郑燮传

1、———周啸天谈艺录———

2、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3、韩成进士,有知己之感焉。

4、借题发挥,进行讽刺。齐白石六十多岁时,曾画《不倒翁》三幅,并有题诗:

5、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6、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7、由于这段经历,范仲淹深知穷人生活的艰辛,于是他创立了为宗族共同体谋福利、抚养族人的“义庄”。义庄的得名与义田联系在一起。义田是由宗族中的一户或者同族人共同拿出若干田地,将收取的地租用来赡养同宗族的贫穷家庭。后来进一步发展,又在义田内建筑房舍,逐渐扩大成为庄园,称作义庄。范仲淹先后在苏州和吴、常两县置田亩立义庄,用义田的收入来救济贫穷的族人。为了教育自家子弟勿独享富贵而置族人贫苦于不顾,他还专门写了《给诸子书》的家训予以训诲。

8、清代康乾盛世年间出现了一支“异军突起”的书画群体———“扬州八怪”。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艺术上反传统、反正宗、反空虚,画风冲破了当时院派、馆阁派的束缚而独具风貌;多才多艺,在书画和文学方面有较高造诣,在思想、人品、胸襟、性情等方面有深厚的修养;锐意革新,主张“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郑燮语)。他们深入细致地观察、体会生活,重视技法又不为传统所限,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这一次,板桥再来扬州,又以卖画求生,他能成功吗?

10、一时感兴,自道所得。画家作画之余,浮想联翩,常题数语于画。如白石题《群虾图》:“谚云,凡动物有一体似龙者,可以为龙。虾头似龙,可为龙耶?”板桥题《兰竹图》:“画兰之法,三枝五叶。画石之法,丛三聚五。皆起手法,非为兰竹一道仅仅如此,遂了其生平学问也。”题画诗也有此种。

11、“康熙雍正乾隆,秀才举人进士。”这是郑板桥对自己科举道路的总结。在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郑板桥从二十岁到四十三岁,二十余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考取功名,可谓异常艰辛,个中辛酸,一言难表。

12、他的书法具有汉隶的特点,但又能别开生面,富有创造性。在写诗写字之余就画兰花和竹子。他的画虽然是随意挥洒,却能妙趣横生。

13、在图三中,画家取山坡一角的景致,绘写出灵芝与兰花,别有一番意趣。在以淡墨扫出的山坡上,灵芝、兰花各得其姿,浓淡有致,呈自然分布状态。题诗位于画幅上端,由右至左排开,使画面三面密实,只留右侧为空灵之地,布局巧妙严谨。“山多兰草却无芝,何处寻来问画师。总要向君心上觅,自家培养自家知”的诗句,写出了芝兰的高雅和画家的创作理念及人生体悟,使观者在陶醉画中美韵的同时,也领悟到了画外之意。

14、还有一次,萧炬因收到请柬,自己画了一幅梅花,欲赠主方。但主方是四川福建商会,他的老伴以为不可,说:“生意人讲吉利,应该画寓意富贵的牡丹,梅的谐音是霉,商家最忌讳的。”他认为言之有理,但装裱在即,难以再画,仍用题画诗来解决问题:

15、年轻时,郑板桥的家境贫穷,但他落拓不羁,每每“放言高谈,藏否人物,无所忌讳,坐得狂名”。(郑方坤《郑燮小传》)。四十三岁那年,他高中进士后,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铭句“作官不为民做工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板桥晚年的一首题画诗《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16、他在京城候补的时候,慎郡王(允禧,字谦斋)十分敬重他。

17、郑板桥画扇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18、杨家红拂识英雄,着帽宵奔李卫公。

19、范仲淹首创的义庄,稳定了个体小农经济,扶助了宗族内的鳏寡孤独和贫穷者,使其避免沦为无产游民,的确是一种值得称道的善举。同时,义庄的设立,也有利于社会安定、减少犯罪,因而受到了朝廷的褒奖和政府的支持。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鉴于一些不守规矩的族人导致义庄难于维持的状况,上书皇帝,请求朝廷降旨,要地方官府对违反《规矩》的族人,“许令官司受理”。皇帝照准。这样一来,各地官员、士绅纷纷效法,竟然成为一种时尚。尽管设置义田、义庄也是封建家族加强宗法统治秩序的手段,但周恤贫困,使得许多穷苦农民免遭饥寒之罪,实在值得在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大书一笔!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题菊花》)

二、郑燮字什么

1、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

2、(郭)尤善画,妙于山水屋木。有求者,必怒而去。意欲画,即自为之。……岐有富人子,喜画,日给醇酒,待之甚厚。久乃以情言,且致匹素,恕先为画小童持线车放风鸢,引线数丈满之。富家子大怒,遂绝。(苏轼《郭忠恕画赞》)

3、乞休归,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

4、评选史上最厉害八大诗人,你会选谁?清朝有一人上榜

5、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6、上级长官也表扬他有办事才干。

7、后来他请求退休回家时,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靠卖字卖画为生,他的文章写得宏博雄丽,诗歌效法范成大、陆游,词尤其写得工巧美好。

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9、挈取酒壶诗卷去,一帆风雨过姑苏。(张大千《风雨姑苏图》)

10、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11、封建社会的“父母官”出门,总得鸣锣喝道,大张旗鼓,喝令百姓肃静回避。板桥却一反惯例,免去这些排场。他写诗道:“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一杯白水荒涂进,惭愧村愚百姓心。”他为官力求简肃,不喜欢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他为了体察民情、访贫问苦,不坐轿子,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身着便服,脚穿草鞋,深入民间察访。

12、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13、板桥板桥的词好在那里?

14、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5、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6、他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那盐商笑眯眯地说:“好的!好的!”当即,郑板桥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作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名曰“芦枷”。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

17、传统里,词以婉约为正宗。板桥的词豪放与婉约兼容,豪放中蕴含婉约,婉约中可见豪放。婉约柔曼典雅、情景交融,豪迈才识放浪、真趣横逸。板桥在《词钞.自序》里说:“少年游冶学秦柳,中年感慨学辛苏,老年淡忘学刘蒋,皆与时推移而不自知者。”性由时进、随性铺陈,情随时移、情至词生。刚柔随之兼容,形神久之俱备。河北师范大学王灵芝在《论郑板桥的多重人格和诗词创作》里说:“板桥诗词潜在着一种真挚与怪诞、谦恭与狂怪截然相反而又浑然一统的精神力量。”

18、中国正在消亡的25个老行当,个个让人怀念,你经历过几个?

19、“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起码由视觉沟通了两重的通感:一是作用于听觉的,一幅画居然能产生满堂风雨的感觉。这是耳朵发生错觉,可见画的简而妙;二是作用于肤觉的,一幅画居然又产生了降温的感觉,这是生理上另一错觉,再见画的简而妙。从炼句上看,通常形容“只数叶”,只用“寥寥”,也合律。而诗人却用了“萧萧”,这就不但绘形,而且绘声。这是风吹竹叶,雨打竹叶之声,于是三四两句就浑然一体了。如换着“寥寥”,也能过得去,但过得去并不就佳妙。从语气上看,用了“君看”二字,与首句“莫将”云云,皆属第二人称的写法,像是谈心对话。这就使读者如直接看到作者站在面前大发高言谠论,感觉亲切,只好点头称是,表示佩服了。

20、款识: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踈踈,何必重重叠叠。乾隆辛未九秋,板桥居士郑燮。

三、郑燮资料简介

1、面对灾情,他把乌纱帽看得很轻,轻如鸿毛;面对灾民,他把百姓看得很重,重于泰山。他仅仅是一杆“瘦竹”,怎奈朝中“栋梁”的倾轧?

2、他的书法具有汉隶的特点,但又能别开生面,富有创造性。

3、据说抗战时期,任国民革命军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宣铁吾过生日,曾邀齐白石赴宴作画。画家铺纸挥毫,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不料接着他题了一行字:“看你横行到几时”,上款署“铁吾将军”,令人哭笑不得,发作不得。这也是借题发挥,进行讽刺之一例。

4、“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板桥未经上级批准,擅自开仓放粮,得罪了上司。这时的板桥也厌倦了官场的尔虞吾诈,毅然决然地罢官辞归。

5、东风袅袅时方好,引领群芳次第开。

6、“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书法的一种戏谑的称谓,他将草、隶、篆、楷,各参一份,加入兰竹写意,他的书法作品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却有跳跃灵动之感,世称“乱石铺街,浪里插篙”板桥体。郑板桥曾称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7、首先,家训作者都把尽自家财力、物力资助贫苦族党乡人视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许汝霖的《德兴堂家订》告诉子孙要俭朴,婚丧祭祀从简,用祝寿、祭祀等省下来的钱,济孤寡、助婚丧、立家塾。杨继盛临终撰家书嘱咐儿子“户族中人有饥寒者,不能葬者,不能嫁娶者,要你量力周济”。在这方面,被宋元明三代皇帝旌表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在其家训《郑氏规范》中规定得更为具体:对族人要多加体恤帮助,缺粮者每月给谷六斗;不能婚嫁者助之;乡邻无家可归者给房屋居住;无子孙的乡邻死亡后,给棺材安葬。

8、郑板桥对于女儿也非常关心。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女儿在诗画方面也达到了相当水平。眼看女儿就到出嫁年龄了,还未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主动为女儿选择了对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自己亲自将女儿送到男方家里,让男方家人做了几个小菜,以示庆贺。当他要返回时,才告诉女儿说:“这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在这里过吧!”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女儿婚事的祝贺,特意作画一幅做为嫁妆送给女儿,在这幅画上,他题写了一首小诗说:“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妆薄,赠尔春风几笔兰。”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

9、直到临终前,他还要让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遂即合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10、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11、我说过,咏物诗可以作题画诗看。这首诗咏蟹诗亦复如此。它既可以是一首讽刺横行不法的恶霸的诗——这有“试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的俗谚可为旁证;也可以是一首歌颂造反派的诗,末句“海龙王处也横行”有“见了皇帝不磕头”的气概。联想到晚唐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诗人亦顺随黄巢,作了“翰林学士”,后一种解更饶别趣。

12、这首题画诗表达了南宋遗民归隐山林不与异族统治者合作的骨气。“北风”喻元蒙铁蹄甚明。郑思肖,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元军南侵时,曾向南宋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国土沦陷。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13、12首唐诗巅峰之作,千古传诵的名篇,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14、款识:南山献寿高千尺,劲节清风觉更高。积行人家天所佑,兰荪蕙种自能饶。乾隆丙子,写祝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暨青藜年学兄教可。板桥郑燮。

15、出自清代郑燮的《满江红·思家》

16、他的画虽然是随意挥洒,却能妙趣横生。

17、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

18、郑燮传第一句: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这里的知字,是担任(何地)的知县的意思。

19、填补空白,平衡画面。有一个画家(即前面提到的郭恕先)弄人的故事:

20、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

四、郑燮传的分段

1、爱看只为重花品,富贵能留本色难。(洪存恕《看白牡丹》)

2、一个画展上,萧炬看见一幅四尺对开的立轴,全画不足十笔——画的下部是三尾写意小鱼和两条淡墨水纹,上中部空无一物。粗看以为是半成品,细看题诗,则为之折服。诗云:“细雨鱼儿出,朦胧万象空。江山何所在,尽在幻虚中。”诗句为画面大量的空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使画面的无理成为有理。可谓创意翻新,匠心独运。

3、莫道英雄今没有,谁人看在眼睛中。(唐寅《题红拂图》)

4、升华意境,玩味人生。作画或观画,产生许多闲情逸致。因而诗兴大发,抒写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是题画诗常见的一种。

5、四是直摅血性,率发由情

6、上级有什么谴责,由我来承担责任。”于是拿出粮食若干石,让百姓办好领粮的借据,然后把粮食发给他们,救活了上万的人。上级长官也表扬他有办事才干。

7、“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1693年11月22日子时,(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江苏兴化县(今江苏省兴化县)一个贫苦的人家,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了,他就是后来的一代艺术宗师——郑板桥。四十岁之前,郑板桥都在这个贫穷的县城里度过。

8、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遇上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局面。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级请示),他说:“这是什么时候?等辗转向上级请示报告,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

9、其次,许多家训都特别强调周济鳏寡孤独。《郑氏规范》要家人对“鳏寡孤独果无以自存者,时周给之”。韶山毛氏宗族的《家劝》,用歌诀形式训诫族人“矜怜孤寡”:“天下穷民有孤寡最宜周全。儿雏母苦最堪怜,况复加之贫贱。寒则予以旧絮,饥则授之余粮。积些阴德福无边,劝你行些方便。”郑板桥要求幼子应经常将自家的纸笔墨砚,送给众同学。尤其是“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订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天不能即归,辄留饭。”(《郑板桥集·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既帮助别人又不伤对方的自尊,考虑得何其周到!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开明的家长如清代的蒋伊还在家训中嘱咐家人,丈夫死后,不仅应鼓励寡妇再嫁,而且要给予资助。

10、B(有谴我任之“任”意思应该为“责任”)AD(A中“公余辄与文士饮少辄醉”,“辄”的意思都是“就”。D中“买书画以自给杀之以应陈涉”,“以”的意思都是“响应”。B中.“与民事则纤悉必周”,“于”是“在...方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是“在”。C中“为立祠”,“立”是“做”“陈涉乃立为王”,“立”是“成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勤于政务。理由:如:“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

11、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12、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13、这首诗当然也可以看作题画诗。细玩这一首菊花诗,应是重阳节作的菊花诗。明明重阳节是“九月九”,而首句可以不押韵,就写成“九月九”也没关系。然而,为了定下一个入声韵,与“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甲”叶韵,以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势,作者愣是将“九月九”写成“九月八”,不但韵脚解决了,不平凡的诗句也造成了。所以这首诗不光是三四句好。全诗都好。无独有偶,他的另一首《题菊花》云:

14、“(郑燮)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郑燮传》)板桥在山东范县任知县时,热爱百姓,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

15、“灵魂转世”大才子是什么样的人?敢骂《水浒传》后五十回

16、尚有跋语云:“大儿以为巧物,语余:‘远游时携至长安,作模样,供诸小儿之需。’不知此物天下无处不有也。”顺便说,齐白石题画诗接近口语,他早年请教名诗人王闿运,王说他的诗是“薛蟠体”,后来长进了,但接近口语这个优点却一直保留着。题画诗的语言,不能晦涩,一定要看画的人心令神会才好。

17、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徐渭《风鸢图诗》)

18、可以说,《兰竹图卷》是郑燮绘画风格的一个缩影。从他一生创作的画作来看,所涉题材并不太多,多为兰、竹、菊、石等,尤以竹、兰为主。郑燮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以少胜多、以书入画等表现形式,将画兰、竹的笔墨技法和艺术境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0、旋假旋归未得闲,十行俱下片时间。

五、郑燮的作者资料

1、此外,他还画兰、画石。在二十岁左右,他的兰、竹、石已画得十分出色了。

2、题画诗是题在画上,成为画面构成元素的诗。诗之上画,与以下原因有关。自唐以后,水墨画成为主流。自宋以后,文人画成为主流。古人写字画画都用毛笔,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笔触相通。好的文人画,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反过来,字为心画,字也可以画成。都要毛笔使得好。启功说,什么是笔力?不是万毫齐力,而是行笔轨迹准确。中国诗画讲虚实,画幅须有留白,题诗可以补白,而不破坏透气的感觉。在中国,没有不会写诗的文人,文人画的作者大都有才子之称,如苏轼、徐渭、唐寅、文征明、郑燮、石涛等等,画上题诗也是一种炫技的方式。

3、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句句写透人生的本质

4、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从没有积压的公事,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后来他请求退休回家时,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靠卖字卖画为生,他的文章写得宏博雄丽,诗歌效法范成大、陆游,词尤其写得工巧美好。

5、这时候,板桥的书法、绘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现在,门庭如市,书画金贵,自此,他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

6、燮xiè(1)ㄒㄧㄝˋ(2)谐和,调和:~理.调(ti俹)~.(3)郑码:UOUX,U:71EE,GBK:DBC6(4)笔画数:17,部首:火,笔顺编号:41112514334433454

7、BAD翻译:职离任候百姓借据都烧(郑燮)山东省先做十二官没积压公事没受冤枉百姓郑燮清廉明戴百姓官满意请采纳

8、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什么风.望采纳

9、释文:文与可吴仲圭以墨竹擅名天下,未尝以墨兰称也。吾家所南翁先生画兰信当时传。后世陈古白继之,云南白丁、江左石涛又继之,墨兰之盛,于斯为极。愚何敢妄拟古人,然窃好墨兰墨竹,画后辄题数句自娱,人或以为尽过于今人题,不愧古人,真背芒面热也。

10、“百姓谁不爱好官?”板桥对人民的赤子之情,百姓牢牢记在心上。“潍人戴德,为立祠。”(《郑燮传》)潍县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给他修建了生祠,家家画像以祀,奉祀他,祝福他。

11、据说,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终觉不足。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语双关的话,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风骚。于是,他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

12、录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

13、从诗、书、画三方面综合来看,“扬州八怪”中的郑燮成就较高。《清史列传·郑燮传》中对他有“善诗,工书画,人以‘郑虔三绝’称之”的评价。学者马宗霍评价郑燮道:“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

1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5、汪曾祺:这个人间送温暖的老顽童啊!

16、由于他经常在民间体察民情,不在衙门里,因而就有了“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眠看耦耕。”的诗句,上级来到官府,竟找不到他的人影子。

17、扬州著名的画家李鳝曾作诗迎接板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来到扬州,板桥的住所成为文人、画家聚会的地方。名家都常来聚首,艺术交流经常开展,“扬州八怪”逐渐形成,板桥也成了领袖和集大成者。

18、题识:石虽不言,爱此新竹。竹不能言,爱此山麓。老夫满袖春风,为尔打成一局。板桥郑燮,乾隆壬午秋七月。

19、“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士人追求的人生理想,郑板桥也不例外,在青壮年时期,他同样热衷于此,并为之奋斗不已,但他的科举之路却走的异常艰难。

20、由于板桥与农民接触,使他认识到了农民的作用。他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弟的书》中说:“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土为四民之末”,“天下无农民,举世皆饿死矣”。

点击展开全文
小草诗歌(小草诗歌演唱 个性说说

小草诗歌(小草诗歌演唱

一、小草诗歌 1、春风吹绿了芳草,在白云的映衬下,芳草显得葱绿可爱,是在晓梦中梦见了这如茵的芳草。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软草上,蒙茸的草地随着流水延伸向天际。 2、一个简单普...
赞美三月的诗句(称赞三 个性说说

赞美三月的诗句(称赞三

一、赞美三月的诗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醉在你每一声轻轻柔柔的呼唤里。 3、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4、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5、西...
牧童词(牧童词翻译张籍 个性说说

牧童词(牧童词翻译张籍

一、牧童词 1、垅(lǒng)头:田埂。 2、“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即事论理,拉出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
王安石在相位(王安石在 个性说说

王安石在相位(王安石在

一、王安石在相位 1、君不见鼎甲安期洞壑游。 2、北宋京官流行娶妾,其风气之盛,到了倘若官员家中没个小妾,夫人们就会担心被自己外人议论善妒。除了司马光、王安石极少数官员...
绝句志南(绝句志南翻译 个性说说

绝句志南(绝句志南翻译

一、绝句志南 1、主办:陕西省诗词学会青春诗社 2、这是在《宋诗纪事》中,志南和尚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没有实质性的题目,只是借诗的形式题了一个不关意旨的诗题。然而就是这一首...
离骚课文(离骚课文原文 个性说说

离骚课文(离骚课文原文

一、离骚课文 1、hé fāng huán zhī néng zhōu xī ,fū shú yì dào ér xiāng ān ; 2、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3、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4、bù gù nán yǐ tú hòu xī ,wǔ...
无名氏(无名氏患者身份 个性说说

无名氏(无名氏患者身份

一、无名氏 1、首先,法院应该是法律的守护者,在目前法律对无名氏交通事故赔偿规定不甚完善甚至饱受争议的情况下,法院应该做到有法必依,应该严格按照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