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1、《观沧海》体裁:
2、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3、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4、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5、……………………………
6、(2)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8、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9、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10、2021部编版七——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11、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12、《观沧海》古诗的白话译文:
13、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14、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15、⑴诗中划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3分)
16、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网
17、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18、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shuxue/
19、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20、(答案)⑴诗人因关心南宋末年动乱时局而多愁善感,忧心如焚,感情十分沉痛。
二、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赏析及主题
1、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译文: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悲惨而归。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认他这个儿子。苏秦叹了口气。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xīnɡ hàn càn làn , ruò chū qí lǐ 。
4、2022年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解题技巧及专练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分)
6、(阅读理解及中考试题)
7、快乐语文天地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
8、曹操观沧海原文带拼音版
9、◎理解填空(共4小题)
10、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3《十五从军行》
11、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12、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13、《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原文:
14、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15、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16、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
17、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18、点击这里: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大汇总
19、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0、曹操观沧海意思翻译
三、观沧海原文及翻译和中心思想
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中考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合集一(共二十六)
2、“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3、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4、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
5、(6)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6、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7、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8、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9、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像,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10、(答案)CB
11、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12、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3、 观沧海(东临碣石)全文翻译:
14、(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5、其:代词,代大海。星汉:银河。
16、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17、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18、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9、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zhengzhi/
20、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四、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3、(2011年云南省昆明市)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4、(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5、(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6、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https://www.renjiaoshe.com/gaozhongshuxue/
8、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10、2021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40首)梳理
11、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2、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13、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网
14、《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
15、(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次写海面上的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3分)
16、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17、⑵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18、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9、“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0、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五、观沧海原文及翻译注释
1、诗人通过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以及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2、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
3、(名著课堂)《水浒传》(1~100回)每回试题及答案
4、点击这里:《西游记》最全考点整理+中考真题
5、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6、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8、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9、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10、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11、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子。
12、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13、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4、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15、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16、点击这里:一名中等生的真实逆袭经验~
17、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赏析
18、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壮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来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19、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20、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