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翻译(游褒禅山记翻译重点句子)

时间:2023-04-2000:33:43 游褒禅山记翻译(游褒禅山记翻译重点句子)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游褒禅山记翻译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译文: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及“乃”“道”“盖”“文”多义词辨析,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游褒禅山记教案的内容。

6、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7、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zhengzhi/

8、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学资源网

9、指导整理“其”字的几种用法

10、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1、《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以世间不同寻常的景观为喻,表达宏伟的目标与漫长的道路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12、译文:我(返回)到那倒在路上的石碑时,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了。

13、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

14、《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虽然有志向,但是也不能实现目标的原因的句子是,。

15、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6、(5)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表估计时,译为大概、可能

17、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

18、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9、对比之后,重点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

20、(2)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二、游褒禅山记翻译重点句子

1、褒禅山,在安徽省含山县北。据陈友冰、钱德东考证:“褒禅山属于大别山余脉,它与西面的黄莺山、昭关,东面的华阳山、鸡笼山等连绵成一条东西走向的巨蟒,横亘于巢湖地区的巢县、含山、和县之间。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涉及其中三座山峰:一是褒禅山,慧空禅院所在地;二是华阳山,前洞及仆碑所在地;三是马山,后洞所在地。”

2、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而慎取”的依据。

3、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昏惑:迷乱。以:连词,表目的。相(xiàng):帮助,辅助。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焉:兼词,相当于“于此”。这一句在“焉”后面省略了“而不至”。

4、②(3~4):议论——游山心得。

5、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表修饰

7、发放课堂练习,学生完成

8、(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形容词用作动词。

9、课文第二段重点掌握词句

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到达/帮助

11、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3、《游褒禅山记》翻译,具体如下:

14、研习、讨论课文内容

1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介词结构后置句

1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7、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8、学生分小组合作,翻译各段,解决各段的文言字词句,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教师点拨。

19、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因为/并且,连词

20、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三、游褒禅山记翻译逐字逐句

1、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去掉双重否定(作用是加强论述的力度),就是“三有”:有志(坚定的志向)、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

2、游褒禅山记一文通过记叙游览褒禅山,进而议论抒发了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同时还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对于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今天我们也强调立志,我们所说的“志”,和王安石所说的“志”,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尽吾志”的精神,“深思慎取”的态度,

3、集体朗诵全文,注意语感

4、学生读注释①,了解作者及课文,教师补充。

5、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6、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7、背诵篇目正文、译文和情景默写之

8、(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氏王安石记。

9、有穴窈然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10、https://www.renjiaoshe.com/gaozhongshuxue/

11、非常之观不平常/景观,名词

12、我(返回)到那倒在路上的石碑时,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了。

1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4、常在于险远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

15、部编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网

16、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7、从文章后面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字样,据此可知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18、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shengwu/

19、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11)五六裏,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12)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馀与四人拥火(13)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14)愈奇。有怠(15)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16)馀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然视其左右,来而(17)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18)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20)明也。既(21)其出,则(22)或咎其欲出者而馀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0、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网

四、游褒禅山记翻译

1、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2、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

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5、还有一点就是作者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6、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7、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8、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9、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0、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11、明确: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12、《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古人观赏天地万物时产生不同心得原因的句子是。

13、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14、译文: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15、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并“深思而慎取”,为此选材游褒禅山从略,游华山洞详写,记仆碑文字从详,其余从略;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游后洞从详,又以写心情“悔”从详。

16、(2)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

17、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呢?学生找出文句后回答。

18、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19、《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体的论文,阐述两个观点,一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必须“尽吾志”以赴;一是古书不存,学者研究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文章以游山为喻说明无论治学、立业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意志不坚,浅尝辄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本文的结构谨严,可以从前后叙议的紧密联系,行文的上下呼应和写法上曲折、起伏方面去体会。

20、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说“花山”的字样。如今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五、游褒禅山记翻译手写

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资源网

3、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4、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5、(其)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那)②问其深(它的;指洞)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④入之愈深,其进愈难(那里)⑤而其见愈奇(那)⑥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那;指洞壁)⑦盖其又深(那里;洞内)⑧既其出(助词,无义)⑨则其至又加少矣(那些;指游客)⑩则或咎其欲出者(那个)(1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以)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而,连状)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状)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连状)火尚足以明也。(连状)。

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7、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8、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

9、游褒禅山记(宋)王安石

10、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1、放视频,学生跟着阅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

12、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网

13、《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14、其下平旷问其深

15、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16、点拨:①(1~2):记叙——游山经过。

1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8、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wuli/

19、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0、(6)问其深;则其至又加少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三个词都可以视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为深度、到达的人、险远的地方,也可以把“其至”“险远”看做是后面省略,后面分别省略“之人”“之地”。

点击展开全文
钴鉧潭西小丘记(钴鉧潭 个性说说

钴鉧潭西小丘记(钴鉧潭

一、钴鉧潭西小丘记 1、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作者感叹同样一个小丘,在繁华之地被争相购买,在穷乡僻壤遭人鄙视。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却被作者和他的朋友赏识...
观月记翻译(观月记翻译 个性说说

观月记翻译(观月记翻译

一、观月记翻译 1、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阜阳生态园,泛湖舟上,可谓花好月圆! 3、是什么引起了作者赏月的心情? 4、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乙两文都写到了...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文言 个性说说

虎丘记翻译(虎丘记文言

一、虎丘记翻译 1、⑪而良人未之知也。(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2、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鸿门宴》) 3、省略宾语...
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 个性说说

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

一、范仲淹岳阳楼记 1、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
右溪记阅读答案(右溪记 个性说说

右溪记阅读答案(右溪记

一、右溪记阅读答案 1、根据要求完成20题。 2、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
小戴礼记(礼记是大戴礼 个性说说

小戴礼记(礼记是大戴礼

一、小戴礼记 1、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2、在中国古代,《礼记》是统治者治国的重要典籍之因为《礼记》不仅记载了...
闲情记趣(闲情记趣作者 个性说说

闲情记趣(闲情记趣作者

一、闲情记趣 1、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