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源记翻译
1、黄发垂髻(tiao):指老人和小孩。垂腾,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
2、(4)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3、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4、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这类的景物。
5、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2)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7、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8、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9、渔人沿溪前行,扑面而来气息夹杂着桃花的甜美,像是迷了心神般的闯入了一片世外桃源,其间的人们于世隔绝,身上仍保留淳朴气息,好客端出家中酒食招待他,听他讲述世间的纷乱.当他出了桃花源,便再也找不到的路.
10、俨(yan)然:整齐的样子。
11、Theyaskedwhatdynastyitwasnow.TheHantheyhadneverheardof,letalonetheWeiandtheJin.Pointbypointthefishermanexplainedallhecouldoftheworldthatheknew,andtheyallsighedindeepsorrow.
12、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
13、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14、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5、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16、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7、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18、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19、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
20、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无人问津鸡犬相闻解释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同。怡然自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豁然开朗:眼前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无人问津:形容事物已被人冷淡,无人过问。鸡犬相闻:鸡叫声和狗叫声可以相互听到。
二、桃花源记翻译
1、(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2、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3、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4、成语典故: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5、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6、(第五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遂:终于、最终,表结果。
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不足:不值得。今指不充分、不满足。属于古今异义词。
10、这是全文的翻译 "延"是"邀请"的意思
11、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
13、刘子骥:名驎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14、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15、忘路之远近的渔人甚异之代眼前的景象桑竹之属(和属一起翻译)之类具答之代村人的问话处处志之代来时的路南阳…闻之代有关桃花源的这件事
16、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17、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18、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即:立即。遣:派遣。
19、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0、成语例句:那一片片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着农家的自在.
三、桃花源记翻译最简短的
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3、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5、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6、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
7、“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8、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9、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10、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11、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12、资料参考来源:百度汉语——桃花源记
13、俨然:整齐的样子。
14、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15、(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16、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17、邑人:同邑的人,这里指乡亲邻人。古时小城市、县、村落都可以称为“邑”。
18、《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9、(2)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0、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四、桃花源记翻译最简短的100字
1、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2、TheythemselvestoldhimthattheirancestorshadescapedfromthewarsandconfusioninthetimeofQinDynasty.Bringtheirwivesandchildren,thepeopleoftheirareahadreachedthisisolatedplace,andhadstayedhereeversince.Thustheyhadlostallcontactwiththeoutsideworld.
3、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4、成语典故: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5、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6、②晋太元中(“年间”)
7、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
8、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9、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
10、黄发垂髫:借代,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
11、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12、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
13、这篇序描绘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人们过着安定、和睦、自给自足的淳朴生活。这虽然是一个的空想的社会,但它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美好社会的向往,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摆脱剥削压迫和频繁的战乱、追求幸福和安宁生活的愿望。这当然也是对黑暗腐朽社会的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批判。正因为如此,“世外桃源”在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中,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社会的代称。
14、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15、掩松萝,寻碧藓,乐幽闲。太平鸡犬,浑疑灵境住神仙。
16、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17、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18、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成语典故:落花纷纷.缤纷,纷纷.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0、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五、桃花源记翻译手写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指田间小路,南北方向为阡,东西方向为陌。交通,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指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属于古今异义词。
3、语:(yu)向..……人说,告诉
4、次百川兄律诗四章其三重读桃花源记
5、这个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伦”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属于古今异义词。
7、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
8、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9、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
10、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
11、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
1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i)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3、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14、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15、《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16、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7、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壹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壹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18、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
19、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20、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