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岳阳楼
1、登岳阳楼(其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赞同6|评论
2、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朝不保夕,却不改初衷,忧国忧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有人说,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社会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但是若存心不厚,也可能沦为与于连之属,即使有朝一日得逞,也必为小人;最上者,因对苦难体会很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别人有了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坎坷,身份卑微,但是灵魂却由此而不朽。杜甫是当之无愧的“诗圣”,“圣”就是第三种人。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5、识诗人(简单回顾)
6、2022年2月27日。岳阳岁月静好。
7、请同学们再次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起富有感情的读这首诗歌。
8、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9、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10、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11、登岳阳楼颔联所描写的景象: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寄托的感情: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1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3、3: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14、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15、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6、郦波:杜甫《登岳阳楼》——一个王朝的流离命运
17、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18、所以至此,因为老杜的那颗悲悯之心,他个人的命运与天下的命运、与族群的命运、与王朝的命运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所以回头去看,那句全诗的筋骨——颔联所说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和颈联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虽然一则极阔、一则极狭,但在本质上却有着完美的一致,那就是个体与神州、与族群、与整个王朝的命运沉浮。从老杜立身的被洞廷湖水坼裂而开的东南吴楚大地,到仿佛在湖水中日夜飘浮的乾坤天地,再到被兵火蹂躏的神州大地,再到被时局动荡由盛转衰的大唐王朝,再到一路江湖漂泊唯有老病孤舟的杜工部杜子美,一个家国、一个王朝的命运、一个时代的命运和一个个人的命运、一个个体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这就是浩大的连绵,这就是连绵的诗脉。
19、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20、唐朝诗人无数,诗仙只有一个。庄子出世,孔子入世,而李白把二者集于一身,“入世”无功便“出世”,“出世”又为下一次的“入世”铺垫,顺则进,逆则退,似庄子从心所欲,逍遥一世。无计留春,何需问归程?飘逸的李白,总会在无可奈何之际间寻求一种自我解脱,于苍山云水间自留一份豁达洒脱,“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便是他对道学的领悟。
二、登岳阳楼拼音
1、郦道元的《水经注》曾说,洞庭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曹孟德《观沧海》亦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之句。所以,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十个字中无一字提到水,却写尽了洞庭湖水的苍茫浩瀚之力。本来前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几乎已把洞庭湖水的伟岸之力写到穷尽,但老杜更翻其上。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四句雄跨今古,比之孟襄阳实写洞庭,本领更大。”(“四句雄跨今古,六写情黯淡。著此一联,方不板滞。孟襄阳四语实写洞庭,此只用空写,却移他处不得,本领更大。”),高棅(bǐng)的《唐诗品汇》也说:“吴楚二句,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2、赏析:《登岳阳楼》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4、39孟郊《烈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5、无题|小李杜|温李|典故|爱情
6、“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
7、④乾坤(qián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8、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
9、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10、置身诗境,请同学们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11、示例:诗人为自己老病孤独而悲,也为国家战事不停而悲。“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12、示例:是一位人到暮年,多病愁苦,“凭轩涕泗流”的老者形象。
13、:2:雄阔壮观的洞庭湖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昼夜交亘地浮于其上。
14、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1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16、⑵画面:《登岳阳楼》: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
17、⑥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18、78李白丨长相思·其一
19、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20、唐朝诗人无数,诗圣只有一个。尽管他穷困潦倒,除了苦难屈辱就是辗转奔波,但他并没逃避,而是拿出自己生命的全部情怀,给了天下下苍生最真挚的关注。日暮乡关,何处是归程?晚年的杜甫,以一腔依然年轻的热血固守在大唐盛世的风云变幻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便是他对儒道的守望。
三、登岳阳楼陈与义原文及赏析
1、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69高适|燕歌行·并序
4、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5、《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6、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7、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8、你看他第三联说:“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所居唯在这一叶孤舟。杜甫说“老病有孤舟”,“老病”一词并非夸张,而纯是实写,这时的杜甫处境艰难、凄苦不堪不说,而且年老体衰、身患各种疾病,他向有肺病,又染风痹之症,此时已然左臂偏枯,右耳已聋,基本上是药不离口了。可是这样悲苦艰难的老杜,为什么在初登岳阳楼的时候表现得那么平静呢?
9、白话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10、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11、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12、然而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危机四伏的大唐让他并未如愿,公元766年的这个秋天,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的杜甫,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
13、⑸背景:《登岳阳楼》:此时唐王朝安史之乱虽然结束(762),但外族侵扰,藩镇割据,国家离乱,民不聊生,百姓羸弱。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14、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一个“尽”字写出了岳阳楼坐地倚天、高耸入云之态;一“迥”、一“开”展现出洞庭湖浩浩汤汤、渺远辽阔之景。
1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17、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18、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19、山海经有云:“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就是古人——我们的先民对我们这片神州大地地形上的一个粗略的认识。而使得地陷东南,造成整个东南之地如裂开漂浮的板块一样的这种洪荒伟力,竟然是来自于洞庭湖水的苍茫之力,所以,第四句接下去说:“乾坤日夜浮。”这种苍茫之力何其伟岸,使得整个天地,都恰似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20、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去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的不同.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四、登岳阳楼 杜甫 原文
1、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2、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乾坤(qián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3、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4、教师引导:涕泗横流指眼泪鼻涕满脸乱淌。50多岁的杜甫在这个冬天哭得极度悲伤。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你的眼泪为谁而流?失败时的眼泪是懦弱,成功时的眼泪是喜悦,看到别人于危难之中受苦而流泪,那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5、所以一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将个体的命运与天下、族群、王朝、时代的命运完美地糅合在一起,而一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则将青春时代的浪漫与激情、胸怀与气概极尽升华,号为绝响。
6、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7、⑤无一字:杳无音讯。字:这里指书信。
8、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9、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10、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11、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12、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13、⑷意境;《登岳阳楼》: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雄浑阔大。
14、出自:《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原文:
15、③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16、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17、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1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做一个大写的人。
19、5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五、登岳阳楼
1、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2、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现在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3、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泪是为山河破碎而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泪是为故国经久难复而流;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这泪是为百姓一贫如洗、哀哀无助而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泪是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流;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泪是为君王平定叛军,中兴有望而流;唯独不为自己流泪!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5、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6、偏于一隅的岳阳楼因为承载了孟浩然、李白、杜甫、范仲淹等文人的情怀和抱负显得丰富而厚重,而杜甫的《登岳阳楼》更是因其雄浑沉郁而光焰万丈。
7、9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9、是《登岳阳楼》。译文:早早就闻知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观看。吴楚被大至分为东南两地,浩荡的水波吞吐昼夜不息。亲朋好友个个都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仿佛一叶孤舟。北边的关山战火不曾停息,我扶窗远眺不禁涕泪交流。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10、《登岳阳楼》:壮景悲情融情于景反衬
11、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过程与方法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讨论中培养读说听写能力。
13、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14、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15、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掌握朗读的技巧,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6、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17、杜甫的《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由衷的礼赞,不过诗人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诗文如下:《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在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18、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9、87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20、所谓即景抒情、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在老杜诗中简直是完美到了极致。所以回头来看,那句首联的平静,“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是何等的平实又内敛,仔细回想真有无尽涵泳(涵泳,深入领会。)之妙,一则昔闻今上,却有了却夙愿之意,所以仇兆鳌说“有登临之喜”也并非妄言。二则昔闻今上,以见人生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