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国骊姬之乱
1、(10)大子:太子,指申生。
2、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以上僖公四年)
3、褒姒,原是一个弃儿,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妇收养,在褒国长大,后来周幽王讨伐褒国,褒国战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见褒姒美若天仙,便纳她为妃,从此宠惯周王宫,褒姒不喜笑,偶露笑容便更加明艳,所以周幽王发出谁能诱发褒姒一笑便赏赐千金,虢公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随后周幽王便同褒姒游赏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便一对对兵马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
4、(7)攘:夺去。羭(yu):公羊。这里暗指太子申生。
5、然而,骊姬的美梦只做了一个月,就被里克一党给击个粉碎。
6、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本有绝对优势的晋国,竟然被兵微将寡的秦国杀得大败而归,连惠公本人都被秦国俘虏了。
7、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
8、晋献公见内部隐患已除,政权稳固,于是开始对外用兵,开疆拓土,翦灭了沈、姒、蓐、黄、霍、虞、冀、虢、耿、郇、魏、杨、瑕、黎、贾、芮、韩、翟等17个国家,镇服了周边邻国。在晋献公晚期,晋国的疆域轮廓为:以今晋南为中心,北抵霍山,南跨黄河到今天三门峡一带,西南甚至到达华山之下。此时的晋国,已成为当时北方的一流强国。这为日后晋国进一步崛起,晋文公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这种悲剧性的人物多半只能在古代注重孝慈、仁义的氛围中才能找到,他们把自己所信奉的道德准则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宁可自己含冤而亡,也不让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损于应当忠孝的对象。站在他们的立场之上,绝对不可能想到以牙还牙、以恶报恶,剩下的就只有以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人。
10、美艳不可方物的骊姬/剧照
11、荀息对晋献公是绝对忠诚的。他望着气息奄奄的君王,以性命发誓:定尽全力助幼主坐稳君位,若不然必以死谢罪!
12、周显王二十年(前349年),韩、赵二家瓜分晋后悼公残余的食邑,晋国彻底灭亡。
13、华夏故国三千载,风云春秋六百年。晋国,是山西历史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也是古代中国绚丽多姿的一抹记忆。诞生于华夏文明摇篮的她,赓续着尧舜禹的英雄血脉,励精图治,奋发包容,铸就了六百年根深叶茂的晋文化,也为整个中华文明奠定了丰实的传承基础。
14、不久,晋献公去世了,他走得很安心。
15、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39):“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16、韩之战使方兴的晋国发展受阻,给晋国造成了很大的灾难,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是九年后回国继位的晋文公重耳,那么,这位因骊姬之乱而在外流亡十九年的晋国公子,在流亡中究竟有着怎样曲折的经历?归国执政后的他又是如何使晋国走上称霸之路的呢?《晋国春秋》系列节目第五集《文公称霸(上)》,继续讲述。
17、骊姬本属于战利品,晋献公却终究被美色蒙蔽了双眼。
18、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19、公元前376年(晋静公二年),赵、韩、魏瓜分了公室仅存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最终灭亡。
20、前651年,晋献公病,他深知群公子在外,其党在内,因此托孤于大夫荀息。晋献公死了以后,荀息扶立奚齐为君,大夫里克、丕郑将奚齐杀死在晋献公灵前。荀息又立骊姬娣子卓子为君,又被里克杀死,荀息自杀。这是骊姬之乱给晋国带来的灾难。
二、晋国骊姬之乱启示
1、晋献公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有三位贤能的公子,分别是太子申生、次子重耳、三子夷吾。骊姬生子奚齐后,开始挑拨晋献公父子的关系,想引发内乱,立奚齐为太子。晋献公老而昏聩,听信了枕头风,开始疏远自己的儿子。申生是齐国公主之子,重耳与夷吾是翟国公主之子,申生的亲姐姐嫁秦穆公为妻。
2、献公的六位夫人中,除了齐姜,其他五位都是姬姓。献公的这些反常规举动,曾被其他诸侯讥笑嘲讽,而他却义无反顾,这充分反映了他的叛逆创新的性格。
3、那么,在他父亲对亲生儿子们毫不留情地打压之后,公子重耳还敢回国吗?或者,重耳会因为惧怕夷吾一党的势力而不敢回国吗?
4、这下晋惠公只好割让河西之地予秦国,同时派世子圉到秦国当人质,这才让晋惠公得以返回绛都,但从这以后,晋惠公再也不敢违逆秦国,郁郁而终。
5、(14)毒:投毒,放毒药。
6、杀功臣、弃盟约,惠公第一次忘恩负义
7、(31)守官:在职的官员。废命:不接受君命。
8、(39)徇:遍告,布告。
9、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名相,个个治国有方。其中晋国最有名的是狐偃。狐偃出身戎狄部落,其父狐突,在晋武公时出仕晋国。狐偃和兄长狐毛辅助重耳。骊姬之乱引发晋国混乱,狐偃力劝重耳流亡外国,并保卫重耳国外流亡十九年。支持晋文公即位,担任上军将,成为晋文公的首席谋士。作为功绩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狐偃在春秋发展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晋之卒成霸业,偃之力居多。”而晋文公称霸,遏止了秦楚等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的扩张,动摇了西周宗法统治秩序,有利于中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0、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11、荀息见奚齐被杀,自感有愧于先君,就准备自杀。
12、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2),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5):“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13、敬请关注下一期:晋国风云第5篇·重耳复国
14、晋国后期,晋国分为六家大夫分割。经过斗争与分裂,最后只剩下韩、赵、魏三家。刚才提到晋国王室实力被削弱,大夫相互争夺地盘,实力变得越来越大,周天子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将他们分封诸侯,这样,战国七雄正式形成。
15、(32)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板》。怀德:心存德行,不忘修德。宗子:周姓子弟。
16、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笃,弥留之际他托孤于大夫荀息。九月,献公在位二十六年后死去,荀息扶立奚齐为君。十月,中大夫里克率兵将奚齐杀死于献公灵前。荀息又立骊姬之妹所生的卓子,里克又杀掉了卓子,骊姬、荀息自缢而死。
17、申生的悲剧使我们再次领悟到,心地过分善良纯洁,在一个充满邪恶的世界之中,往往会成为邪恶的祭品。恶的力量无害,这尚可以理解;而当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了恶在向我们进攻时,是不应当向它让步和妥协的。有时候,可以正面地、理直气壮地、大胆地反抗恶,有时候则可以凭智慧设法躲开恶,申生的两个兄弟——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正是这样做的。
18、骊姬害死太子申生之后,又以同党之名诬陷重耳和夷吾。次年,重耳迫使流亡至白狄避难,夷吾也逃往梁国,骊姬奸计得逞,献公改立奚齐为太子。
19、晋文公便是日后的另一个春秋霸主。
20、(11)齐姜:申生的亡母。
三、晋国骊姬之乱读后感
1、里克、郑父的分析非常中肯,重耳、夷吾都是长公子,且一个有秦国庇护,另一个有翟国辅佐,国内的百姓都怨恨骊姬母子,只是由于晋献公在世才不敢造次,现在国有大丧,支持重耳和夷吾的人必定会有行动,到时里应外合,奚齐肯定无法坐稳君位。
2、上一集,杨秋梅老师为我们精彩呈现了在晋国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曲沃代翼”事件,这一由小宗夺取大宗政权的重大变革,也反映出了晋国所独有的政治模式。就在晋国通过晋献公的治理逐渐走向强盛之时,晋国宫廷内部却再次上演了一场震撼朝野和列国诸侯的宫廷政变。那么,这场政变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一事件之后,晋国的命运又将如何发展呢?《晋国春秋》系列节目第四集《骊姬之乱》,为您讲述。
3、他们两人比申生聪明的地方,在于明知自己没有过错,就完全没有必要代人受过,没有必要去做替罪羊,更没有必要自动成为阴谋诡计的牺牲品。既然父王的命令不能违抗,逃跑总是可以的。再说,他们俩固执己见,也未执迷不悟,听从了别人善意的劝告,在灾祸临头时注意保护自己。
4、好一招“缓一缓”,荀息在明知威胁新君的就是里克一党的前提下,依然按部就班地执行“先办葬礼,再继君位”的程序,全然不知道变通,此时的他本来可以用“谋逆”、“弑君”的名义合法除掉里克、郑父,但他竟然以里克党羽众多就放弃了,殊不知,如果荀息公开里克等人的罪行,那些朝中大夫未必会跟着里克一起“谋逆”,荀息优柔寡断,白白错过了诛杀里克等人的最佳时机。
5、鲁僖公六年的春天,晋献公派贾华去攻打屈城。夷吾坚守不住,与屈人订立盟约后出走。夷吾准备逃往狄国,卻芮说:“你在重耳之后逃到狄国去,这证明了你有罪,不如去梁国。梁国近秦国,而且得到秦国的信任。”于是夷吾去了粱国。
6、为理想、真理、道义献身,固然可敬、高尚,值得赞颂。在没有理想、真理、道义可以献身之时,保存自己,认清身处的环境,从中得到自己应当得到的东西,的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在人们为了现实利益而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的春秋时代,很难说有什么值得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在混乱纷争之中如何保护自己,是人们首要关心的问题。“霸王”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大概正是认清了时势,并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时势,从而成为强者。
7、推动悠悠三晋文化之觉醒
8、分封制是导致“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晋国公室的衰微,也是造成晋国被一分为三的重要原因。早在春秋时期,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选择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是晋国和楚国、秦国等诸侯国不同的地方。
9、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10、"三家分晋"其实不止代表晋国灭亡,韩赵魏三国成立,还有几层更深层次的意义。
11、在扶立新君问题上又形成两个派别,以里克、丕郑为首的大臣主张立重耳,以吕甥、郤称、郤芮为首的大臣要立夷吾。两党分派使者召重耳、夷吾回国。重耳有远虑,认为国难不可骤弭,打算继续观察时局的变化。夷吾急不可耐想做国君,一面以割“河外列城五”为条件贿赂秦穆公,企图依靠秦国护送他君临晋国;一面以“汾阳之田百万”“负蔡之田七十万”贿通里克、丕郑,以取得反对派的默许。于是,在秦军护卫下,夷吾回国继位,是为晋惠公。秦国立夷吾,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当献公死后,秦国便产生了控制晋国的念头。晋人请秦选晋国亡公子纳以为君时,秦穆公以重耳仁,欲立之,秦公子絷劝诫,终立夷吾。其用意秦不愿有个强大的晋国屹立在东方作为它东进中原的障碍,立夷吾是弱晋政策的具体表现。
12、如同前面所说,“骊姬之乱”将是一场晋公室内部为争夺君权而彼此搏杀的预兆。果然,这一血腥场面在晋献公死后不久便骤然上演。那么,这场斗争中晋国的君权又将落于何人的手中?君权争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各种势力怎样的意图呢?
13、屈巫借出使齐国的机会,取道郑国,把原本要带给齐国的国礼,作了聘礼,带上夏姬私奔到了晋国。楚庄王听闻屈巫带着夏姬投奔了晋国,十分震怒,下令诛杀了屈巫及黑要的全家老小。屈巫身负家仇,更加忠心于晋国,想借助晋国的力量颠覆楚国的政权。屈巫向晋国献了"联吴疲楚"之计,他本人又亲自到吴国,教吴国人驾驶战车。屈巫奔晋事件成为楚国衰落、吴国崛起的序幕,使吴国走向争霸的舞台。
14、然而,名声在外又深得人心的公子重耳,为什么没能继承君位呢?
15、骊姬为了除掉申生,让申生给晋献公进贡胙肉,收到胙肉后骊姬在肉中投毒。等晋献公要食用胙肉时,骊姬提出要测试肉是否有毒,于是牵一条狗来吃胙肉,狗中毒身亡。晋献公大怒,要抓申生回来澄清原因;骊姬则大哭不止,认为这是申生为了当国君故意投毒杀父,然后把她和奚齐诛杀掉。晋献公听信了骊姬之言,发兵攻申生,申生听闻消息后,为了不让父亲因失去骊姬而难过,他自杀而死。
16、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卻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粱近秦而幸焉。”乃之粱。(以上僖公六年)
17、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日:“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22)?”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18、为什么62岁的重耳,最终还是当上了晋侯?
19、荀息的坚定安抚了晋献公不安的心。
20、(34)狐裘:大夫的服饰,尨茸(mengrong):蓬松杂乱的样子。
四、晋国骊姬之乱出自
1、托孤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荀息的“迂腐”。
2、事实上,公子重耳是想成为晋君的。他作为献公最年长的公子,是最有资格继承晋国的,而且在重耳的身边,还有诸如狐偃、赵衰、魏犨、介子推等贤德之臣,论声望、论支持率,重耳无疑是晋国君位的最佳人选。如果重耳真的是淡泊名利的人,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怎么可能一直跟着重耳流亡列国?这些人之所以跟着重耳,完全是因为看中重耳的才能,断定他一定能回国继承晋侯之位。
3、重耳之所以拒绝了里克、郑父,其实源于三个“疑”字。
4、晋文公重耳,名臣介子推.晋国的赵简子先生(赵鞅),狐偃先轸赵成子赵宣子中行桓子范武子郤献子栾武子郤昭子韩献子智武子魏庄子范宣子赵文子范献子赵简子知襄子赵襄子魏文侯
5、不久之后,晋国爆发了饥荒,粮食歉收。晋惠公厚颜无耻地求秦国支援些粮食,本来秦国大臣都反对救援晋国,因为惠公背信弃义不肯割让河西之地,但秦穆公觉得惠公虽然可恨,但晋国的百姓无罪,便慷慨解囊,用船只运送了上万斛粮食给晋国,史称“泛舟之役”。
6、骊姬呢?梦碎之后如何了?骊姬被里克鞭杀于街市中,一代红颜就此陨落。
7、(5)繇(zhou):记录占卜结果的兆辞。
8、同样,秦穆公也不是急公好义之人,作为大国君主的他,自然以本国利益为第一考虑,拥立重耳固然能博得好名声,可除了名声外,秦国还可能塑造一个强大的敌人,但如果拥立夷吾,不但秦国能得到河西之地,开辟通往黄河的通道,还能扶植一个并不怎么贤明的君主,对秦国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
9、里克等已杀奚齐、悼子,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重耳谢曰:“负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脩人子之礼侍丧,重耳何敢入!大夫其更立他子。”
10、由于原配夫人齐姜早逝,献公决意册立骊姬为国君夫人,众大臣纷纷极力反对,但献公仍然一意孤行,择良辰吉日为其册立。
11、荀息觉得此人言之有理,就拥立卓子为新君,并安葬了晋献公。
12、公子重耳日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自然同他善于随机应变,不固守陈腐之见有很大关系。这使我们想到一条最实际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
13、晋献公托孤荀息,为何失败了?
14、晋国诅无畜群公子,优宠公族旧支及异姓贵族之制及其实践,在宗法分封占主导地位的春秋时代,这是尤为严重的历史偏差,是背离统治规律的盲目尝试。宗法分封的主观出发点是“本大而末小”,但晋献公以后的晋制不仅使自身陷于本小末大的通弊,而且异姓卿大夫对公室的吞噬和彼此间的兼并,更为激烈无情。鲁郑公室是在战国时代被外来力量终其天年的,而曾为赫然霸主的晋国却远在数十甚至一百多年前就被三家所灭,这两种结局的对比是颇耐人寻味的。晋献公的初衷本是想一劳永逸地铲除公室内乱祸根,稳固强化君权,然而,萧墙内祸乱的避免却导致了萧墙外祸水滚滚而来的惨重代价。
15、魏赵韩三家分晋的原因:
16、要把谁从国外接回来即位呢?是公子重耳?还是公子夷吾?或者其他公子?
17、晋阳之战历时两年左右,以赵、韩、魏三家联合携手,共同攻灭智氏,瓜分其领地而告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18、当然,这种议论只是从强化君权的角度出发,而无公族制度的实施,使晋国社会发展所呈现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么,无公族制度使晋国的政治生活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它又将孕育出怎样独特的思想文化呢?
19、迎立重耳!毕竟里克一党都是武将,在绝对实力面前,夷吾一党也只能妥协。
20、晋国社会内部公室与宗族以及各宗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内的矛盾和斗争亦空前激烈。握有军政大权的异姓异氏卿族或与晋君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或与晋君庙属之亲已远,使之对公室的吞噬和彼此间的兼并较之其他列国更为激烈无情。本来礼治观念就很淡薄的晋人,单纯用“礼”根本不能维系社会的秩序,只能依法来约束社会成员,协调各种矛盾。因此,晋国的成文法产生得比较早。从文公所做的“执秩之法”、赵盾所做的“赵宣子之法”、士会所做的“范武子之法”、赵鞅铸“范宣子刑书”于刑鼎等都可以看出,晋国的立法活动是比较频繁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斗争情况。
五、晋国骊姬之乱赏析
1、次年,秦国饥荒缺粮,秦穆公请晋惠公援助粮食。但贪婪的晋惠公却认为这是讨伐秦国的大好良机,非但不借粮食,反而谋划出兵攻秦。
2、骊姬之乱给方兴的晋国带来了一场不小的灾难。晋献公、骊姬为了稳固骊姬之子奚齐的地位,继而驱逐群公子,此举使晋公室失去了与之唇齿相依的同姓宗族──公族,直接导致了晋公族的衰弱。并由此确立了以后历代晋君恪守不渝的一项制度——晋无公族。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政治模式,它对晋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3、和重耳一样,夷吾也想回国继位,也有一帮自己的追随者,他们是虢射、郤芮、吕甥。比起重耳的追随者,郤芮等人更擅长阴谋诡计,他们没有让夷吾直接返回晋国,而是赠送厚礼给里克、郑父,并承诺赐封给他们更多的土地,同时派使者面见秦穆公,请求秦国出兵护送夷吾回国继位,事成之后愿意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
4、姬遂谮二公子曰(24):“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以上僖公四年)
5、(19)辞:申辩,辩解。
6、初,晋侯使土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为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日:“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35)?”
7、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于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8、晋国所呈现出的尊贤尚功的特点,不同于西周王朝奉行的只有同姓贵族的子弟才能封赐权力的任人制度,从而使晋国呈现出空前的活跃与繁荣。但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和异姓势力的崛起,礼制观念更为淡化,在这种政治体制下,新文化和新思想应运而生。
9、曲沃代翼、献公废嫡立庶,是小宗彻底战胜大宗的重要标志。献公以后,历代晋君不仅有庶子,甚至有叔继侄位者,如晋惠公、晋文公、晋襄公都不是嫡子,成公继灵公位,是叔父继侄子位。国君子弟除了世子之外统统都得出居他国,不得在国内蓄留,史籍中不再有过晋公子被分封以官爵采邑的任何记载。晋公子送往列国寄寓,再也无法形成对君权构成威胁的公族势力。
10、优施是献公的宠臣,能说会道,且年少貌美,在骊姬的引诱之下,二人很快暗通款曲。为实施计划,骊姬又收买了势利小人梁五和东关“二五”(梁五和东关五)善于奉承,深得献公宠爱。
11、赵、韩、魏瓜分了晋国公室仅存的土地,晋国灭。
12、里克一党自然是心向公子重耳,然而晋国内部并非所有人都与他们同心,夷吾一党的势力也不可小觑。至于其他公子,因声望、背景皆不及重耳和夷吾,自然可以忽略不计。
13、当奚齐被里克突然袭杀在晋献公的葬礼上时,作为首席大臣的荀息就应该意识到晋国朝局的危险,在这种时候,荀息应该立刻查办凶手,铲除反对派,可荀息做了什么呢?
14、申生死后,重耳与夷吾回到朝中拜见父亲,骊姬害怕两位公子加害她,就提前在晋献公面前进谗言,说两位公子参与了投毒事件。重耳与夷吾害怕被父亲诛杀,就分别逃回封地,引兵自守。晋献公听信骊姬之言,分别发兵攻击两位公子,重耳逃到翟国,夷吾则逃到梁国。夷吾逃到梁国是想借助秦国的势力在父亲死后回国继位。
15、(26)夷吾:晋献公之子,申生的异母弟,后为晋惠公。屈:夷吾的采邑,在今山西吉县。
16、孔宁与仪行父向楚庄王哭述夏徵舒弑君之举,楚国想吞并陈国不是一天两天后,于是发兵攻击陈国。陈国惹不起楚国,将夏徵舒交出给楚军,最终楚军将夏徵舒车裂,将夏姬带到楚庄王面前。楚成王见夏姬貌美,欲纳为嫔妃;楚国大夫屈巫也看上了夏姬的美貌,就向楚成王说夏姬是不详之人,于是楚成王将夏姬送给了楚国贵族连尹襄老。
17、献公伐骊戎,克之,灭骊子,获骊姬以归,立以为夫人,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悬,重耳处蒲城,夷吾处屈,奚齐处绛,以儆无辱之故。公许之。晋献公讨伐骊戎,征服了这个国家,杀了它的国君骊子,俘获骊姬回国,立她为夫人。骊姬生了奚齐,她妹妹生了卓子。骊姬请求献公派太子申生去曲沃以逼他速死,另派公子重耳去蒲城,公子夷吾去屈,而把奚齐留在国都绛。她说这是为了防备敌国的入侵,不让晋国受到耻辱。献公同意了她的请求。
18、荀息本以为让奚齐继位就是对他最大的保护,故而当诸大夫提出要改立重耳时,他坚持要立奚齐为君,以为只要登上君位,献公的两个爱子便安全了,却不想将军里克竟然政变弑君,荀息不仅没能履行对献公的承诺,甚至连两位小公子的性命都没有保住。
19、(13)胙(zuo):祭祀时用的酒肉。
20、殊不知,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另立新君,而是追查凶手,消除隐患,可荀息这么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