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起王翦列传
1、咱们从史书的记载中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各自的履历。
2、探究古人智慧;学生知历史;学习职场管理;社会人知规则;
3、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伊阙: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南。),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公孙喜:魏将。公孙,复姓。),拔五城。起迁为国尉(迁:调任;提升。国尉:秦最高军事长官。秦统一六国后更名为太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河:黄河。安邑:魏旧都,此时已属秦,旧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从此以东都是韩地。),到乾河(乾(gan)河:水名,又名教水,旧址在今山西垣曲东。)。
4、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
5、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6、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7、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8、1卷一百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9、本篇是战国末期两位著名秦国将领白起和王翦的合传。
10、(18)(唐)余知古,《渚宫旧事(附补遗)》卷《丛书集成初编》31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
11、咱们看下面这段记载:王翦认为他功劳不小,但还没有封侯,所以就向秦始皇多要田产财物。秦始皇统一天下,王翦和王贲父子和蒙家立功最多。
12、那么两个人如果非要比个高低,究竟谁更厉害呢?白起的军事成就。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提到白起,不少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认为他是杀神,有些人认为他是人屠,不过无论如何,白起在军事上的成就和为秦国统一大业所做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
13、“郑道已绝(郑道:指上党通往韩都新郑之路。新郑,在今河南中部。),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应:接应,救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被兵:遭到攻打。),必亲韩。韩赵为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
14、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看不出王翦的具体晋升情况,但能从侧面推测一下。赵国的覆灭,就是王翦立下的大功。有灭国之功,确实非常辉煌。
15、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王氏、蒙氏:王翦、蒙恬。),名施于后世(施(yi):延续;流传。)。
16、10卷一百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17、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军:驻扎。长平:城名,在今山西高平西北。),以按据上党民(按据:安抚。)。
18、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复定:重又平定。)。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皮牢:韩邑名,在今山西翼城东。),拔之;司马梗定太原(太原:地区名,在今山西中部。)。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苏代:游说之士,苏秦之弟。厚币:重礼。说(shui):劝说。):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十月,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以后,秦军兵分两路:王龁攻下皮牢,司马梗平定太原。韩、赵两国十分害怕,就派苏代到秦国,献上丰厚的礼物劝说丞相应侯说:
19、秦二世的时候,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死去,蒙恬也因被构陷而被诛杀。
20、司马迁认为王翦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哪些地方?
二、白起王翦列传读后感
1、太史公说:俗话说“尺有短的时候,寸也有长的时候”。白起预料敌情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变化无穷,声威震动天下,然而却不能挽救来自应侯的灾难。王翦作为秦国的将领,扫平六国,在那个时候,王翦身为老将,连秦始皇都拜他为师,但是他不能辅佐秦国创建德政,巩固国家的根本,却刻意迎合始皇来换取容身之地,一直到死。直到他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他们都有各自的短处。
2、摘抄并翻译68页标题下的古文: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3、长平之战是哪年?白起如何对待赵国投降的士兵的?
4、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在当时不愧是元老将军,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人主,直至死去。
5、白起的成就很直观,数据可以说明一切。整个战国时期,因战争死亡的士兵约有200万,仅白起斩首就达到95万,差不多占据一半,因此,白起也被称为“杀神”。除此之外,他还掠夺城池70多座,大小几十场战争,无一败绩。相比而言,王翦的数据要逊色一些,但是成绩却更好,秦灭六国中,有五国是王翦和儿子灭的。
6、廉颇、王翦、李牧、白起
7、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首虏:所获敌人的首级。)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8、王翦既至关(关:指函谷关,旧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五辈:五批。)。或曰:“将军之乞贷(乞贷:请求借贷。指请求田宅。),亦已甚矣(甚:过分。)。”
9、(段意):写秦尽并天下,王翦功大,名垂后世。至秦二世时,派王翦之孙王离击赵,于巨鹿失利,被项羽所俘。以上结束王翦传。
10、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邑名,在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道绝(上党道绝:上党通往外界的路被切断。上党:韩郡,地在今山西东南部,治所在壶关(在今山西长治东南)。)。其守冯亭与民谋曰(其守冯亭:韩之上党郡守冯亭。):
11、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12、秦国大将王翦率大兵伐楚,临行前,他请求秦王赏赐了很多美田、宅园、池域,后又遣使请求秦王赏赐他家五辈上好的良田。他身边的人不能理解,问:“您要的东西也太多了吧?”王翦笑着说:“非也。现在我几乎带着秦国全部的将士来攻打楚国,秦王必定怀疑我会反叛他,我为子孙请求这么多的赏赐,这样,秦王就不会见疑于我了王翦是个聪明人,他深知秦王生性多疑,一些奸臣很可能会利用秦王的这种心理,在暗地里对他进行陷害,这样他就很危险了。同时,对于一个领兵作战的将军来说,如果皇帝不相信自己,处处进行牵制,那么自己就不能集中全部的力量投入作战,军队也就没有战斗力,势必会失败。因此,对王翦来说,无论于公还是于私,消除秦王的这种掣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13、武安君死在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十一月。武安君死而无罪,秦国人都同情他,所以无论城乡都祭祀他。
14、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15、因为投石子的游戏,是争强好胜的游戏,说明士兵皆有立功杀敌的想法。所以王翦通过问士兵在玩什么游戏,就知道士兵可用。
16、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客卿:指在本国做官的他国人。谓以客礼相待。错:人名。垣城:邑名,在今山西垣曲东南。),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光狼城:城名,在今山西高平西。)。
17、今亡赵,北地入燕(北地入燕:秦地北到燕国。),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亡几何人:没有多少人。亡,通“无”。)。故不如因而割之(此句说,因此不如乘长平战胜之势,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无以为武安君功也(此句说,不要把功劳全归给武安君。)。”
18、我认为司马迁写白起善用兵而没有写他善处事,短于处事才是白起死的真正原因。
19、王离是谁?结果如何?
20、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三、白起王翦列传翻译
1、解读:战国四大名将。
2、白起最后怎么死的?朗读78页最后一段。
3、0卷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4、我们发现,秦国对于将士们的升迁还是很吝啬的。歼敌二十四万的白起,仅仅是个“国尉”。再度立功,白起晋升为“大良造”,这就他一生中最高的一个封爵了。
5、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6、此外,王翦在秦王政平定嫪毐叛乱时亦功不可没,当秦王政和嫪毐火拼之时,王翦就手握三万精兵,使吕不韦老老实实的只能看戏,最后平定了嫪毐之后,吕不韦亦被罢相,这也是秦王政为何会一直重用王翦的原因所在了。白起和王翦的比较。按照司马迁对两人的比较那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就是说两人各有各的长处,那么如果非要做个比较的话,可以说白起在军事上胜过王翦,而王翦又在政治谋略上胜过白起。
7、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8、这以后的第七年,白起攻打楚国,占领了鄢、邓等五座城邑。第二年,再次进攻楚国,占领了楚国都城郢,烧毁了楚国先王的墓地,一直向东到达竟陵。
9、昭王四十五年(前262),白起发兵进击韩国的野王城,野王投降,使韩国的上党郡同韩国的联系被切断。上党郡守冯亭便同百姓们谋划说:
10、如果论封爵,四位名将的排列顺序是:
11、如果有人问,白起怎么死的?你一定会说,书上原话是“武安君引剑将自刭”。这不是说白起是自杀死的吗?且慢,继续看这句话的后面“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这句话大意是,想了很长时间,自然自语道,我就该死。想当初长平之战,赵国十万人被我使诈全给杀了,就因为这个我就该死。也许真的白起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自己就是该死。杀人偿命,因果报应。
12、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前236),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
13、咱们留意一下前文说到的那个赵奢,阏与之战后,赵屠被封为“马服君”,而他有个部下名叫许历,被晋升为“国尉”。白起目前就相当于许历这个级别。
14、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15、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16、白起,从秦昭王十二年(前295年)入伍,到为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自刎,将近40年的军旅生涯,从未一败。伊阙之战击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鄢郢之战击败楚国大军,斩首近10万,楚国被迫迁都;长平之战击败赵国,斩首45万。这三次大战,让楚、赵、魏、韩损失惨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短时间内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
17、秦始皇东巡江淮,曾经在琅琊刻下石碑,碑文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
18、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19、(6)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上),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519页。
20、我不赞同以上两种说法,白起既不是自杀也不是因反间而被杀。我认为司马迁也是认同,不是自杀和他杀。你再琢磨“善用兵,事秦昭王”这句话。只是说了白起善用兵,而没有说白起长于处事。简单点说打仗行,处理人际关系不行。
四、白起王翦列传原文及翻译
1、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上将军:最高统帅,职位在大将军之上。),而王龁为尉裨将(尉裨将:临时设置的上将军的副手。),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至:赴任。),则出兵击秦军。
2、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3、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4、白起战国名将。司马迁在《白起王翦列传》中这样写白起的“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
5、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楚国的别称。),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魏王:魏假,公元前227—前225年在位。),遂定魏地。
6、到了九月,赵国士兵已断粮四十六天了,都暗中残杀相食。赵军来攻打秦军的壁垒,打算突围。分成四个小分队,反复冲击四五次,始终不能突围。赵国的将军赵括亲自带领精锐部队搏杀,秦军射杀赵括。赵括的军队战败,四十万士兵投降了武安君。武安君谋划说:“此前秦军已经攻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意做秦国子民而归附赵国。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不把他们全部杀掉,恐怕会作乱。”于是就采取欺骗手段把他们全部坑杀,留下年纪小的二百四十人归还赵国。秦军先后斩杀赵军士卒四十五万人。赵国人异常震惊。
7、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於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8、“通往都城郑的道路被切断,韩国肯定不能管我们了。秦国军队一天天逼进,韩国不能救应,不如把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恼怒,必定攻打赵国。赵国遭到武力攻击,必定亲近韩国。韩、赵两国联合起来,就可以抵挡秦国。”于是便派人通报赵国。
9、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校:军队编制单位。全句说,王陵损失了五校人马。)。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
10、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突袭部队逼进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但是秦军营垒十分坚固,不能攻入,而秦军的一支突袭部队两万五千人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骑兵的快速部队楔入赵军的营垒之间,断绝了它们的联系,把赵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部分,运粮通道也被堵住。
11、(段意):写秦将王翦父子伐赵、燕、楚、魏,皆获胜。
12、1卷一百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13、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14、廉颇、李牧、白起、王翦四位战国名将,如果论官职,排列顺序应该是:
15、细读《史记》会发现,该书中很多人都是死在不善于处理人事关系上,如果你读完《廉颇蔺相如列传》就会发现蔺相如是多么善于处理人事关系。很多人都知道《论语》是教人做人的书,其实想处理好人事关系,不用这么复杂,照一句话做就可以了,即“不与上争锋,不与同争利,不与下争功”。不与上争锋,就是不要和领导对着干,因为你的眼界和视界不够。不与下属争功,你的下属得到了他要得到的东西,他才能尽心尽力的工作。不与同挣利,就是不要和自己相同职位的人争取利益,所有出现问题的地方都是因为一个利的原因。当然理解这句话核心在于一个“争“字,不争不等于不要不得之意,而是不能强求勉强获取,一切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16、篇章第六十一:史记故事之《白起王翦列传》
17、也就是说,王翦功成身退,解甲归田之前,曾经受封为“武城侯”。
18、此外,白起以三万士兵一路所向披靡攻下楚国的国都郢都,把楚国西部大部领土划入秦国,而王翦灭楚动用了六十万大军,如果让白起带六十万大军,天下或许早已姓秦。
19、到了九月,赵国士兵断绝口粮已经四十六天,军内士兵们暗中残杀以人肉充饥。困厄已极的赵军扑向秦军营垒,发动攻击,打算突围而逃。他们编成四队,轮番进攻了四五次,仍不能冲出去。他们的将领赵括派出精锐士兵,并亲自披挂上阵与秦军搏杀,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部队大败,士兵四十万人向武安君投降。武安君盘算着说:“前时秦军拿下上党,上党的百姓不甘心作秦国的臣民而归附赵国。赵国士兵变化无常,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要出乱子。”于是用欺骗伎俩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了。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此战前后斩首擒杀赵兵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20、正如上述引用所说,武安君白起一生攻占山东诸侯城池70余座,向南攻占了楚国半壁江山,向北打残了赵国,并且把还活生生地吞下了赵国几十万大军,让战国末期唯一能和秦国抗衡赵国,一蹶不振。
五、白起王翦列传
1、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五大夫:秦爵第九级。)。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不任行:不能行动。任,胜任。)。
2、太史公说:俗话说“尺有短的时候,寸有长的时候。”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计出不尽,奇妙多变,名震天下,然而却不能对付应侯给他制造的祸患。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在当时不愧是元老将军,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人主,直至死去。到了他的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
3、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4、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5、《史记留侯世家》王翦简介战国时期秦国杰出的军事家王翦生平112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汉族,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吕不韦简介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吕不韦生平136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
6、李信是谁?他攻打楚国的情况是怎样的?
7、卷九十四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8、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前236年(始皇十一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前229年(始皇十八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一年多之后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改设为郡。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终于平定了魏国各地。
9、长平之战失败后,赵国君主如何使用反间计的?
10、0卷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11、四十五年(前262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向秦国投降,导致韩国通往上党的信道断绝。上党郡守冯亭与当地民众谋议说:“通往都城新郑的道路已经断绝了,我们肯定不能再做韩国的臣民了。秦军日益逼进,韩国不能应付,不如携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就会恼怒,一定会攻打赵国。赵国遭受兵祸,一定会亲近韩国。韩国和赵国结为一体,就能够抵挡秦国的进攻。”于是就派人通报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商议这件事。平阳君说:“不如不接受。接受了上党,祸害比得到的利益要大。”平原君说:“无缘无故就得到了一个郡,接受会更好。”赵国接受了上党,于是就封冯亭为华阳君。
12、摘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李信伐楚时先攻平舆、寝,又攻“鄢郢”,然后向西会于城父(父城)的过程,存在史实抵牾和地理矛盾。清华简《楚居》中楚惠王时期曾徙居的“郢”,整理者根据字形释作“鄢郢”,学者认为这里的“郢”应进一步读为“郾郢”。本文指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李信攻打的所谓“鄢郢”,实即《楚居》中出现的“郢”,不在今湖北宜城一带,而在今河南郾城。李信伐楚作战路线存在的矛盾之处,可以得到合理的复原和解释。
13、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果势:果敢。),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14、昭王四十五年(前262),白起发兵进击韩国的野王城,野王投降,使韩国的上党郡同韩国的联系被切断。上党郡守冯亭便同百姓们谋划说:“通往都城郑的道路被切断,韩国肯定不能管我们了。秦国军队一天天逼进,韩国不能救应,不如把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恼怒,必定攻打赵国。赵国遭到武力攻击,必定亲近韩国。韩、赵两国联合起来,就可以抵挡秦国。”于是便派人通报赵国。赵孝成王跟平阳君和平原君一起研究这件事,平阳君说:“不如不接受。接受它,带来的殃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得多。”平原君表示异议说:“平白得到一郡,接受它有利。”结果赵王接受了上党,就封冯亭为华阳君。
15、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陉(xing)城:邑名,在今山西侯马东北。),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以上二句说,白起攻取魏之南阳,堵绝太行山的羊肠阪道(在今山西晋城南)。南阳:地区名,地在今河南济源一带。)。
16、解读成语:纸上谈兵。
17、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18、王翦给了白起八个字的评价很客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指挥作战上讲,王翦不差但是比起白起还是要逊色几分,而在朝堂之上的进退王翦就要强于白起很多了。
19、0卷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20、正月,双方停止交战。武安君得知停战消息,自有想法,从此与应侯互有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