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翻译(闻鸡起舞资治通鉴翻译)

时间:2023-04-2101:06:21 资治通鉴翻译(闻鸡起舞资治通鉴翻译)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资治通鉴翻译

1、作家张佳玮在知乎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读《史记》多了,人会热血沸腾;读《通鉴》多了,会考虑做大事前......先学一点逻辑思辨。

2、柏杨先生认为,刘彻存世的“大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尊儒术,一是对外扩张。也因此,他索性就把自己翻译的第六册《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也即主要记述刘彻历史的这一册,直接就命名为“对外扩张”。

3、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4、《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

5、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6、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7、问题是,霍光有一个致命缺陷或不足,那就是律己尚可,但治家无方。尤其是他那个名叫“显”的老婆,为了能让自己女儿嫁给皇帝当皇后,从而获得更大的家族权力和势力,竟利令智昏、胆大包天,趁着现皇后——皇帝结发妻子生产之际,残酷设计将其活活毒死!而霍光得知内情后,竟无动于衷、一味包庇,为此给整个家族埋下了一颗原子弹级别的定时炸弹!

8、不过,司马光毕竟也是一代史学名家,他在批判、谴责刘彻的同时,也对刘彻作出了比较公允的定论:“秦政府终于灭亡,而汉王朝却没有事,原因何在?在于刘彻能遵守先王的圣道,知道克制,接受忠告,厌恶被人欺骗蒙蔽,喜好贤能的人,赏罚严明。到了晚年,发现过去的错误,幡然改过,而又托孤得人。这可能就是‘有嬴政之暴,而无嬴政之祸’的缘故吧。”

9、你是问“资治通鉴”这四个字的意思吗?资:帮助、提供;治:管理,这里指对国家的管理;通:共同的;鉴:借鉴。资治通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通用借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294卷。编者在这部书里,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10、(译文)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的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11、(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还能像我这么多吗?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变告辞了。

12、三国时代二二〇—二八〇年

13、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较好的版本。

14、三人中,数金日磾结果最好,因为就在接受托孤任务第二年,这位老兄就一命呜呼、先走了一步。而因其在世时,就律己甚谨、治家甚苛,所以,他死之后,他的家人、后代就此偃旗息鼓,远离权力核心,此后再也没看到相关“东山再起”的历史记载。因此也可以说,金日磾及其整个家族(人)实现了“安全着陆”。

15、金庸早年写社评,精准预测政局,有人问他奥秘何在,他轻松回答——「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它帮助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

16、(注)这是荀况论述如何做到以礼义称王时讲的一句话。

17、《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18、从典籍记载看,声威教化所至,三代不能到的地方,国家都已经全部兼并了。我以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托给他四镇,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让它的国王高氏镇守安东。我们可以节省戍守远方的军费,集中兵力于边塞上,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何必穷追他们藏身的巢穴,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这事虽然没有实行,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

19、第210卷唐玄宗开元元年

20、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二、闻鸡起舞资治通鉴翻译

1、小分裂时代九〇七—九五九年

2、编年体: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3、治平四年(一〇六七年)十月初,皇上召大臣讲课,我奉到圣旨,宣读《资治通鉴》。该月九日,臣司马光第一次进读,皇上把御制的序文,当面赐下,吩咐:“等全书完成时加进去。”

4、全套12册,零删减全量内容+权威全译的《白话资治通鉴》读本,原价589元。限时只要199元!直接省下近四百元!

5、尤其在封建专制社会中,有了权力就等于有了一切,就可以为所欲为、无所不能。也因此,封建专制社会一切的“主旋律”,都是围绕着权力的斗争、捍卫和扩张来演奏、来展开、来进行的。

6、 我先前奉命收集编写历代君臣的事迹,后又奉圣旨赐名为《资治通鉴》,现在已经编写完毕。

7、司马光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拥有“端明殿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的官职,又有皇上圣旨加持,经费和人员十分充足,在资源不匮乏的条件下,耗时十九年才完成了《通鉴》。而父亲是以一个人的能力和简陋的条件在从事翻译,抒发自己的史观。

8、太后曾经询问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事?”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您要的是文采风流又含蓄宽容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那人虽然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

9、汉武帝刘彻的国,就是少数人的国。他之所以能“代表”当时的国,皆是因为他老子用武力所谓“打江山”“赢”来的,而并非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苏武如果爱的只是刘彻的国,那只能说他这种爱尽管也很感人,但意义、格局就要小很多;而李陵,如果只是“背叛”了“昏庸无道”之辈所治理的国,就像“蒋介石的国”那样,那就让“他们少数人去爱吧”!

10、​宋神宗赵顼为《资治通鉴》作序:

11、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

12、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13、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14、如今一概提倡这些使人难以忍受的行为,用它来约束各阶层的人士,勉强施行,必然会疲惫不堪。

15、整个一篇说辞,充斥着满满的封建忠君报君思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一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6、《背影:我的父亲柏杨》郭本城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6年1月

17、历尽难中难,心比铁石坚……”。——《苏武牧羊曲》

18、《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称赞《南史》《北史》“叙事简劲,比于南北正史,无繁冗、芜秽之辞”,堪为“近世之佳史”,并认为陈寿之后,只有李延寿可以与之相比拟

19、《中国历史地图集》:1982年10月1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谭其骧,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历史爱好者必备工具书。

20、汉武帝刘彻为获得西域的“汗血宝马”,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任命李陵为别将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一带),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天八夜浴血奋战,李陵率部斩杀匈奴一万余人,终因得不到主力救援,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三、资治通鉴翻译

1、资治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治世”,这四个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资治育人意识。儒家史论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资治育人。王船山在解释“资治通鉴”的含义时说:“曰‘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荣,故曰‘通’也。”“‘鉴’者,能别人之所妍媸者,而整衣冠,尊瞻视者,可就正焉。”“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抑岂曰此所论者立一成之侀,而终古不易也哉!”司马光自己也说《资治通鉴》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2、这篇序文写于第一册完稿之后,在翻译过程中,发现把死文字变成活文字,而又要保存死文字的原意,有时比新的创作,还要困难。而文言文最大的特征是,没有主词,往往前言不照后语,前言在东,后语忽然在西,难以连贯。典故堆砌,意义更容易混淆。以及地名今注,官名今译,全都费尽思考。几乎每一行都有一个地雷,不清除便不能前进一步。而彻底解决,时间又不允许——有些问题可能要聚讼累年。但我仍继续下去,孜孜不息,竭尽全力。

3、霍光死后,案情暴发。霍氏家族竟丧心病狂,也欲走上官家族当年“老路”,幻想发动政变,袭杀皇帝,然后让霍光的儿子来当皇上!最后,阴谋败露,大厦崩坍,霍氏家族满门抄斩,一夕灭族。至此,霍光辛辛苦苦辅三朝、尽忠尽职四十年的一切辛劳和功绩,全都化为浮光泡影,随风吹散。

4、对于军事的记载,《资治通鉴》也很突出,对战争的描述也很生动。凡是重大的战役,对战争的起因,战局的分析,战事的过程及其影响,都有详细记载。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杰出的例证。

5、人性的通病是:没有权力,想要权力;有了小权力,还想大权力;有了大权力,还想永远葆有这种权力;自己有了权力,还想子孙后代都能有权力……于是乎,对于权力的欲望便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永无止境!

6、因为这个儿子是由于妾原踩大脚印而怀孕,所以姜原认为有了这个儿子是不祥的,生下来之后,就把这个孩子「弃之隘巷」。说来也奇怪,这个婴丢在地上,马、牛等动物过去时都不敢踩;又「弃渠中冰上」,这一次更神奇,飞鸟以其冀覆荐之」。所以「姜原以为神」,就把他养大了,因为当初曾经想丢弃,所以就起名叫弃。

7、食邑二千六百户、实封一千户

8、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本奇书,让后世无数英雄顶礼膜拜、受益无穷。

9、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

10、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的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11、周王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周王室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帝喾。帝喾,是司马光老先生所说的五帝之中的第三帝,他是黄帝的曾孙。其实我们华夏族的人都能追溯到黄帝、炎帝这里的,所以我们又自称是炎黄子孙,无缘无故地给别人当孙子,这不是我们民族的习惯啊。

12、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13、因为“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一国、哪一朝、哪一人,能够摆脱掉这个规律。汉朝如此,三国如此;唐朝如此,宋元明清也如此。中国如此,外国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依然如此……(2022年01月24日)

14、李陵,西汉名将,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

15、译写工作完成之后,父亲在《中国时报》上发表了一篇诚挚的感言。他说:“感谢这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的黄金时代,我有幸能够逢到,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心灵自由和人性尊严。假使柏杨版有什么贡献的话,请了解这贡献来自许许多多在这块土地上为民主开放、人权平等的争取,一起流过泪、流过血汗的朋友,希望这个时代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永远。”

16、树立榜样以供人仿效,最好采用中庸之道,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17、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18、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

19、朝廷各部门的高级官员,有的还自己携着饭罐,到官府上班。

20、第六册:对外扩张

四、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在线阅读

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

2、而霍光和上官桀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其中,首先“倒霉”的是上官桀。

3、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不乏巧合、重叠之处——恰好他的为己服务的目的、举措“变相”“契合”了国家或人民的利益,于是乎,他们或他们的御用文人、史官们就会把他们的政绩、功劳吹得日月同辉、万世无匹。而其实呢,这些都只是他们攫取权力、捍卫权力、享用权力的“副产品”或“施舍物”。

4、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仁杰喜欢当面揭发奸伏,在朝廷上争辩是非,太后常改变主意依从他的主张。仁杰因为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退休,(可)太后并不准许。

5、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6、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7、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大智慧,一书囊括

8、而柏杨先生作为当代学者,其对刘彻的评价则完全是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之上,经“横”(即中外)、“竖”(即历代)比较之后得出的“专家级”评论。柏杨先生首先认为,刘彻作为一代帝王,其对中国及中华民族影响之深厚、意义之深远,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仍一直存在,因此,历史上能够与之相媲美的帝王可谓凤毛麟角。

9、千古以来人性的善良与邪恶,尽在《资治通鉴》,这部十一世纪知识分子使用的文言文写成的晃晃巨作。中国的历史为何首尾流离、循环往复,而又充满了血腥和诡诈?这即是柏杨译写《资治通鉴》的初衷。

10、(注)陆贽上奏唐德宗,认为理政就应该抓住根本,不能损害百姓。

11、(注)司马光论述一臣不事二主的见解。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事二主,皆封建伦理道德!

12、对于佛教、道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儒、佛、道之间的斗争也有叙述。对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典籍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流传,都有较系统的陈述。著名的文人学士及其作品也有记载。

13、以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为底本,全古文,无注释,无翻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会增加阅读难度。

14、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二十国无“纪”。又如《通鉴》载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

15、一本为皇帝写的书,普通人有什么阅读价值呢?

16、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五日台北)

17、这个英雄失意的结局,忽然让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教育意义。

18、透过《资治通鉴》,可以看出我们所处的历史位置,和面对的祸福命运,也可看出统治阶层的心态和行事轨迹,用来作为对他们的评鉴标准。《资治通鉴》是十一世纪知识分子使用的文言文,对二十世纪的我们来说,明显地过度生涩艰深。从前,人们生活单纯,知识分子可以把全部生命投入经史,而现今社会节奏迅速,对这佶屈聱牙的文字,谁有这种闲工夫嗑牙?

19、而后世之人对此则没有任何顾忌了。同为“司马”后人的司马光,在其《资治通鉴》一书的“光曰”中,就毫不留情地把刘彻痛批了一番:“穷奢极欲,刑法严酷,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殿,生活糜烂;对外,用武力攻击四方少数民族。相信神仙鬼怪,到处游逛名胜山川,使人民无以为生,群起为盗。这种情形,与嬴政相去无几。”这是古代史学家第一次将刘彻与秦始皇相提并论,只不过不是比“文治武功”,而是比“昏庸无道”。

20、释义: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已有的业绩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五、资治通鉴翻译最好的版本

1、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题目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的书名由来《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开始时,书名并不叫《资治通鉴》。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而作为反对变法旧党首领的司马光主动要求出京为官。在他外放做官期间,就将自己酝酿已久的编著一本既系统又简明扼要的通史的想法付诸了行动。还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司马光就已把自己编写的史书《历年图》二十五卷呈献给英宗,过了两年又呈上了八卷本的《通志》。英宗看后,非常满意,要他继续写下去,并下诏设置书局,供给费用,增补人员,专门进行编写工作。宋神宗即位后,认为《

2、中华经典白文普及本(全4册)

3、​柏杨翻译的司马光进呈《资治通鉴》表文:

4、致使士大夫故意弄脏自己的衣裳,收藏起车子、服饰。

5、太后就提拔柬之当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太后又对仁杰问起选才的事,仁杰回答说:“先前我举荐张柬之,您还没有起用他。”太后说:“他已经升调了。”仁杰回答说:“我举荐的人是可以当宰相的,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

6、读史若干年,我得出一个结论:皇帝不是“人”!起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他们也不是什么“神”,更不是什么“天子”、“龙种”、“龙子龙孙”。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命名他们的话,那就是“异人”——“异化、变质”了的人,被“至高无上”的权力“异化”了的人、宠坏了的人!

7、又是一个英雄失意的结局,忽然之间这个故事,就有了别一样的教育意义。

8、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原文:臣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

9、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10、对此朱熹曾表达他的不满曰:“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

11、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12、大臣想要“绝对”安全的权力,皇帝也想要“绝对”安全的权力,自古以来,二者之间一直都在互相戒备、明争暗斗的循环往复和无止无歇之中。霍光、上官桀等三位“顾命大臣”的危机和结局,其实早在他们接受汉武帝刘彻“托孤”那一刻,就已深深预埋,爆发是必然之事,只是时间或早或晚而已。

13、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14、上官桀和儿子上官安上下其手,先是将上官安年仅五岁的女儿“嫁”给九岁的小皇帝当“皇后”,将自己家族与皇权牢牢绑在一起。而后,又千方百计想排除霍光而独揽辅政大权,结果宫斗失败。黔驴技穷的上官安竟孤注一掷,密谋造反,妄图一了百了,废掉当今皇上,让自己老子上官桀来当皇上。最后,蚍蜉撼树、折戟沉沙,满门灭斩、灰飞烟灭。

15、《资治通鉴》是以“资治”为目的的。就内容而言,是一部政治通史,是要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的。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大凡刑赏、仁暴、义利、信诈、名实、才德、奢俭等,足以为统治者做借鉴之用者,记之尤详。

16、但是,纵观三位“顾命大臣”的结局可以看出:阴差阳错远离权力的,却得以保全;而大权在握、位极人臣的,全都惨淡结局。正是对权力的无尽占有欲,使得上官家族和霍氏家族最后全都走上了不归路。

17、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

18、正是基于类似“忠君思想”等等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各种所谓封建正统思想观念的传承、束缚,中国的封建帝制才得以世代兴替、延续,并且曾一度如日中天、常盛不衰,从而令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在所谓的“周期律”中周而复始、反复轮回,深深陷入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成住坏空”的悲喜剧中颠沛流离、难以自拔。

19、国学文库本(全12册)★

20、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

点击展开全文
红色经典爱国诗词(红色 个性说说

红色经典爱国诗词(红色

一、红色经典爱国诗词 1、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2、九秩党旗红,笑唱南湖风。 3、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
冰心写的短诗(冰心写的 个性说说

冰心写的短诗(冰心写的

一、冰心写的短诗 1、残花缀在繁枝上 2、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3、作者:冰心,朗诵:洁白 4、膏将尽了,只剩得一圈的黑影。 5、只有孤愤的人罢! 6、感谢阅读,这里是文学专栏,愿...
柳宗元的诗(柳宗元的诗 个性说说

柳宗元的诗(柳宗元的诗

一、柳宗元的诗 1、宠即郎官旧,威从太守加。建旟翻鸷鸟,负弩绕文蛇。 2、结构罩群崖,回环驱万象。小劫不逾瞬,大千若在掌。 3、抱日依龙衮,非烟近御炉。高标连汗漫,迥望接...
旧唐书李白传(旧唐书李 个性说说

旧唐书李白传(旧唐书李

一、旧唐书李白传 1、既然仕途并非李白的最爱,那会是什么?酒!现存的《李白全集》共收入1010首诗,其中涉及酒的有200首之多,占了全部篇幅的1/可以说,李白嗜酒如命。得意时喝...
萧萧班马鸣(萧萧班马鸣 个性说说

萧萧班马鸣(萧萧班马鸣

一、萧萧班马鸣 1、原载《光明日报》(2017年07月09日12版) 2、胡耀邦警世语选辑——历史是混不过去的 3、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
桃花的浪漫诗句(描写桃 个性说说

桃花的浪漫诗句(描写桃

一、桃花的浪漫诗句 1、唐张旭《桃花溪》诗。桃花整天随水漂流,桃源洞在桃花溪的哪一边呢?用晋陶潜《桃花源记》为题材,写出桃花溪清幽明丽的景色。 2、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
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 个性说说

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

一、初中文言文 1、《出师表》——诸葛亮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 3、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