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1、意思是: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把自己托身与你,怎么可以因为事态的紧急而抛弃他们呢?
2、历史上的华歆是一个师出名门、见识过人,为官清正廉洁位至三公、为人博学多才箸作等身的成功人士。历史上的王朗是个才智过人、通晓经籍、为官受百姓爱戴位至三公、为人恭俭节约严谨慷慨的经学大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这二位的评价都是“一时之俊伟”。
3、即填空为:这件事可要慎重考虑,否则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4、《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
5、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
6、单位:国药控股法律合规部
7、王朗被他羞得老脸通红,看岸上的骑兵已经把箭头燃着的弓箭上了弦,正自不知所措。却听一声响雷,豆大的雨点便从天而降,不多时便化作倾盆大雨,追赶的贼骑火把被浇灭,马匹也虺隤不前,渐渐被小船远远甩在了身后。
8、(2)①一岁除;②屠苏;③曈曈。
9、(1)难:对……感到为难。(2)幸:幸好;幸亏。(3)为:因为。(4)以:通过;根据;凭借。
10、华歆朝船舱望去,只见那老者瘫坐在舱内船板上,抱着包裹正自瑟瑟发抖,心里便明白了七七八八。他进到舱内向那老者道:“你便是蓝田县有名的财神爷张半城吧。听说强盗洗劫了你家,你化妆逃跑下落不明。”
11、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个人想搭他们的船跟他们一起,华歆就表示为难,有拒绝之意。王朗说:“好在现在船的地方还宽裕,为什么不行呢?”后来有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不决,就是担心这一点呀。如今既然已经容纳了他,难道可以因为危险就抛弃他吗?”于是像开始那样携带这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12、(2)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13、入屠苏曈曈日新桃换旧符
14、华歆和王朗1同乘船避难,有1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难堪。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阔,为何不可以呢?”后来匪徒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未定,正是为了这1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样可以由于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因而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众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最好看看历史上两人的真实形象,王朗其实其实不是小说演义中那样卑鄙。
15、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十分高超;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降临惶恐不安。
16、答:我认为华歆“优”王朗“劣”.王朗允许别人搭乘他们的船,半路遇到强盗,就像自己溜之大吉;华歆处处为他人着想,遇到强盗还能考虑到搭乘他们的船的人.相比之下,华歆能和他人同甘共苦,因此,我认为华歆“优”王朗“劣”.您好,翁锦文为您答疑解难.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记得采纳.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另祝您学习进步
17、C.难道可以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抛弃他吗?
18、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19、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6分)
20、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拼音版
1、这一路曾恐惧过黑夜漫漫,迟疑过前路坎坷,可是每当我跌倒,沾了满身尘埃,在尘埃之中却开出了一朵花,花蕊中呈现出你的身影,你说:“放弃自己该做的事便是败北,不可轻言放弃,只要有一个明天,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希望。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就像爱从未消失。”刹那间,忘却了恐惧,看清了前方,不再迷惘,认准了道路,追上岁月的脚步向前跑去,任前路再艰难,也不敢轻言害怕。
2、(1)①一起,一同;②想,想要。
3、有趣的是,华歆王朗的这个故事,和现代法律里的“先行行为义务”穿越之后合体了。
4、但说那第一件关于金子的事,放在今天,谁有这么好运气还能把那片金子扔喽?除非那哥们把金子当他们家前年扔掉的铜夜壶了。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6、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
7、(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8、三国时的华欲和王朗,有一次乘一条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这条船正好还宽大,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上船呢?”后来敌兵追到了,王郎想扔下搭船的那个人。华歆就说:“当时我拿不定主意,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受了别人的请求,怎么可以在危急关头,把他抛弃呢?”于是仍然象起初一样将那人带在船上一同逃走。评价华歆思维周密,不急不燥王朗热心善良,虎头蛇尾。
9、预告:下一篇讲《世说新语》第十一篇,站在三国鄙视链最顶端的男人管宁,以及他与华歆的恩怨情仇。
10、(2)如入鲍鱼之肆肆:
11、(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2、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今山东德州禹城)。(1)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汉灵帝时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又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后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孙策破刘繇后,华歆举豫章降,被奉为上宾。官渡之战时,被征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又代荀彧为尚书令。曹操讨孙权,以华歆为军师。后为魏王国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曹丕代汉建魏,改御史大夫为司徒。魏明帝即位,代钟繇为太尉,晋封博平侯。232年1月30日去世,谥敬侯。华歆有文集三十卷,今佚失,其余见《全三国文》。
13、从生命开始那一刻起,时间便拉着我义无反顾的向前走,无论是在深夜里彷徨,还是在黎明前呐喊,一直陪伴我的只有你。伤了你一次又一次,你可曾走远?错了一次又一次,你的爱可曾消失?你给了我你的所有,而我又能拿什么回报你,我的母亲?提笔之前,昔日的感动就已袭遍全身,消失的感动却又莫名的涌出,我只能用笔将这点点爱的痕迹记录下来。
14、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役是()
1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从中看出:华歆处事谨慎,做事有始有终,信守承诺;王朗在认为对自己无害时,能助人时则助人,一旦事情有变,危急自身利益时,就只考虑自己。
16、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你的爱便是两旁的花,将我的人生点缀的花香弥漫!感谢生命中有你!
17、这类案件,社会生活中也曾发生过。
18、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华歆还像当初一样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19、(4)你知道石头做汤的诀窍是什么吗?你从短文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20、欢迎投稿,来稿请发至:xudingli@sinopharm.co
三、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
1、(2)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2、白话文: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3、(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B
4、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纳其自托”的“其”是他的意思。出处:《世说新语·德行》之《华、王之优劣》:“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扩展资料《华、王之优劣》赏析:《华、王之优劣》中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而且他考虑问题十分周到。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不有失君子风度,有基于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5、打赏主播让她继续讲故事↓
6、“可是子鱼兄,我们现在出了武关,顺水而下,到底是去投南阳的袁术好,还是去投荆州的刘表?这两人似乎都算不上是能拨乱反正的英雄啊。”
7、王朗叹口气道:“子鱼兄,眼看贼人强势,如今之计,只能把这老头推下河去,那些贼子贪恋他的钱财,必然会下河打捞这厮的包裹,不能顾及我等,我等便可安然无恙了。”
8、那老者咬咬牙,点头道:“正是老朽。这些贼人谋财害命,两位恩公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9、(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0、喊了两遍,王朗便去舱内将那张半城拽出到船头,可怜那老儿两手仍是仅仅抱着包裹,哭爹喊娘的乞命。华歆赶上来推开了王朗,朝他喝到:“景兴兄,你这是作甚?”
11、(2)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12、既然你已经接纳他托身(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呢?”
13、(2)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算得了什么,古人说得好:“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14、(解答)《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战应该是火烧博望坡。这一战被视为诸葛出山后的第一战,也是俗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
15、(3)每当我取得进步后,老师就会用“,”这个成语鼓励我。
16、(4)《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日”这个词?A
17、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18、所以,被黑的王朗,也不要感到委屈,反正这哥们的形象已经被玩坏了,不差这一遭。想当年我王朗可是拍马舞刀与太史慈大战好几个会合的猛男,你们说我不如华歆?算了,算了,为了教育我们的孩子们重信守诺,不如就不如吧。
19、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感到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上来呢?"一会儿敌兵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想刚才一样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20、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四、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文言文的意思
1、(3)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2、(2)赋予蟋蟀人格化的动作“弹琴”,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
4、(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华歆早年在老家政府当科级干部,后来灵帝时到朝廷任郎中,再后来被何进吸收到中央做尚书郎。而王朗这段时间,先任甾丘县长,到中平二年(185年)弃官为老师杨赐守丧,此后几年朝廷屡有征召,都没有赴任。这段时间他们并不在一起,天下也还没有乱到两个人要乘船避难的程度。、
6、(3)从文段内容看,华歆(谁)优,理由是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重信重义,一诺千金。
7、早在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一千年前,就有刘义庆这么编排王朗了。至于故事为什么这么编,为何要抹黑悲催的司徒王朗,我能想到的原因,上一篇里已经阐述过。
8、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②,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9、(2)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算得了什么,古人说得好:“,。”
10、B.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
1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序号)
12、(3)“看看……看看……看看……”几个句子句式一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可不为?”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尔。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此字发“爷”音)?”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有句话说,凡人畏果,菩萨畏因,任何一个行为都可能带来相应的责任,在做任何行为之前,先考虑一下这个因会带来什么果,应该会给每个人带来更安全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15、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16、《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白话文如下:
17、(4)“酸得我牙都快掉了”夸大了酸的程度,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18、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9、出处: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0、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五、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华歆是个什么样的人
1、难:认为……困难。意动。这里有“表示困难”的意思。以:同“已”,已经。王欲舍所携人:王朗想甩掉那个搭船人。既以纳其自托,宁可怠相弃邪: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赞同华歆。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2、(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为:
3、见译文解析: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5、华歆对这件事觉得为难。王朗说:“幸好船还宽敞,(搭上他)有什么不可以呢?”
6、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7、等到董卓进京,华歆被裹挟西去,几经波折,到197年前后被任命为豫章太守。而王朗在老家依附了陶谦,一直到193年以后,做了会稽太守。虽然当时豫章郡与会稽郡接壤,可是一来两位封疆大吏没理由一起乘船避难;二来王朗大约在196年败于孙策,而此时华歆可能还尚未赴任。
8、请默写杜牧的《江南春》,书写时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
9、王朗开始虽乐于助人,但在危难时,却言而无信,背信弃义;华歆却坚守诺言、不离不弃,其人品高下,不言而喻。在当今的社会中,有些人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但往往因受不了利益的诱惑,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而有些人,平日虽默默无闻,但能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才是我们应该效仿与学习的对象。
10、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11、这里面有两个“之”字,第一个是代词,代指那个人要上船这件事。第二个是助词,“的"的意思。
12、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眼看后面的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1歆辄难之(之)代词:这件事遂携拯如初(初)原来的样子赞同华歆。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13、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王朗听了两人的谈话,又看见岸上的骑士开始点燃火把,制作火箭,大惊失色,朝岸上喊道:“喂,好汉们听了,我们乃是渔户,被这老家伙骗了才收留了他,好汉们莫要放箭,我们这就赶他下船。”
15、(1)这锅“石头汤”之所以这么美味,是因为村民们先后往锅里放了盐、芹菜、萝卜、牛肉、奶酪等东西。
16、(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17、世人用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为人的高下。
18、(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
19、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2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