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讨武氏檄文
1、近日,崇庆中学一学生写的一篇《檄小卖部文》。是为批判学校小卖部的。
2、李敬业组织的这次造反很明显没有成功,甚至都没有再军事史上留下名字,但是这篇《讨武曌檄文》却流传于后世。
3、千年以降,神州板荡,朱元璋于金陵养精蓄锐一十三年,北上伐元之前,发布了《北伐檄》。
4、据传,唐高宗看了后,发怒说:“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即认为王勃使诸王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并立即下诏废除王勃官职,当天逐出沛王府。
5、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于易水送别》。
6、骆宾王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在骆宾王稍后的刘希夷、张若虚以及盛唐的李颀、王维、高适,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郑谷、韦庄,及至清代吴伟业等人的长篇歌行,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下来的。
7、《讨武曌檄文》不是王勃写的,而是骆宾王写的,全文约180个字。
8、22岁那年骆同学自觉已学有所成,于是上京赴试,期望春闱一搏,就此鹏程万里。州试乡试一路过关斩将,京试的笔试口试也自觉洋洋洒洒,才情毕现。
9、《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中国古代檄文中的上乘之作,理直气壮,气势磅礴,手法上先抑后扬,使武后的劣行与徐敬业的正义之举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声泪俱下,具有极大的煽动力。
10、整体来说,武则天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去诬陷王皇后这件事,不管是从证据方面,还是从动机方面来说,都是不成立的,最可能的只不过是一种传闻,被人为刻定为所谓的事实。
11、想必当时义乌孩子们调皮捣蛋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应该就是“你瞧瞧人家骆宾王”,“你有人家骆宾王一半也行啊”……
12、小时候在三国演义里读到陈琳的《讨曹操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文采飞扬畅快淋漓。后来又读到骆宾王的《讨武氏檄》,尽管很多字不认识,但仍然能体会到那种慷慨激昂旌旗漫卷的气概。尽管这两篇檄文最终都为历史所笑,其文苑光华却并不因袁绍、徐敬业的失败而有半分黯淡。
13、决疑则荐诸卜,有影射武后干政之嫌。
14、这方面比纣王更惨的是北宋文豪欧阳修,即便是身处中国古代少有的风气开化时期,舆论甚至将公开嫖妓视为风雅之事,欧阳老大人还是在男女问题上栽了。因为儿子死了还与儿媳住在一个府上,修哥被政敌揪住各种“合理想象”,从此背负起不忍言的名声,至死未得解脱。
15、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16、此等狗血事件一经爆出,秒登微博热搜,各大娱乐周刊更是纷纷出动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挖掘和报道——《文坛天王竟是负心汉!对痴心女子始乱终弃为哪般?》
17、好文章可以不点赞,一定要分享给朋友圈!
18、武则天称帝道路上骸骨之多远远超过其他篡夺皇位的人,在她掌权后对待功臣也是出了名的狠辣。有人也提醒过她这样杀下去,万一以后无人可用怎么办?她用飞蛾扑火来比喻,蛾子们明知道扑火的后果,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往火里扑。科举制已经让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一种“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风气,由皇权决定社会地位分配的数量,总是远远低于社会显在与潜在的求职人数。而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欲为社会服务,除了入仕一道,竟再无其它出路。
19、然而,当武大娘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不禁陡然为之变色,因为这两句写得实在太有煽动性了:
20、1弑父2乱伦3喜好酒宴享乐不思朝政4大兴土木用度奢侈5收苛捐杂税民不聊生6好大喜功喜欢巡游天下劳民伤财7打辽东损失惨重不会用兵被蛮夷嘲笑8杀戮功臣良将9卖官爵任用奸人10不讲信用功臣有功的时候不赏罚分明
二、讨武氏檄谁写的
1、西至新疆,南至云南,骆宾王将唐诗从宫廷、台阁引向了江山和塞漠,在文体的改革与创新上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2、翻翻历史课本就会发现,古往今来的造反者大部分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烂命一条,身无长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是这种天生的造反派,一般在行动前也还会左思右想,犹豫不定。
3、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正想进一步登位称帝,建立大周王朝,徐敬业以已故太子李贤为号召,在扬州起兵,建立匡复府。骆宾王被罗致入幕府,为艺文令,军中的书檄,均出自他的手笔,此文即作于此时。
4、很明显,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非造反宣传队队长骆宾王莫属。
5、“看来老僧绝非凡人!”
6、当时连乌伤县的县长都是骆宾王的死忠粉,他一心想把义乌建设成文化高地,于是下令把骆宾王的《咏鹅》和《玩初月》镌刻在县衙照壁的前后两面,以此彰显义乌人文鼎盛,英才辈出。
7、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檄文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最初见于春秋战国。
8、军旅生涯中的戍楼烽火、边庭落日也都在骆宾王的笔下留下了踪影,其中的代表作当属以下这首《从军行》:
9、尽信书不如无书——理论联系实际,辩证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啊!
10、看到这,如果你以为骆宾王在知天命的年龄终于学会了人情练达,圆融处世,那就错了,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骆宾王还是那个孤傲正直的骆宾王。
11、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翬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12、时过境迁,斯人已逝,唯有汤汤江河依旧奔腾,立在易水之滨,想象着英雄荆轲那份士为知己者死的豪迈,何等之壮烈,何等之无畏!
13、武则天读到这抬头惊问:“我去,这特么谁写的?!”
14、而接下来的内容究竟精彩到什么程度呢?
15、是啊,人生本不过就是一段旅途,有人谨慎行事,务求一切尽在掌握,有人敞开怀抱,期待所有未知风景。只要是自己选择并喜欢的,每一条路就都是对的。
16、太宗时期传言武氏乱国,及至高宗接武氏进宫,废后,立后,其中风波不详细说,问题或就因此。
17、宋之问听了十分惊讶于老僧的才学,受其启发一气呵成吟完了全诗:
18、月亮对此表示很无奈:额……这个问题你最好去找地球聊聊。
19、这篇《檄文》除了列举太平军的罪行之外,还有它的独到之处。
20、接着写李敬业讨武是势在必行,民心所向之举,因此义师无敌,声势夺人。在一番严厉的声讨后,作者接着描绘徐敬业一方师出有名,表现了义师的声威和必胜信念。
三、好一篇讨武氏檄
1、领导一片好心,你统统拿去喂狗,完了还劈头盖脸把领导教训一顿,谁也没让你写假简历啊,你完全可以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写嘛!
2、然而,骆同学个性不羁的事例远不止以上。
3、反了!武则天,把天下还给李唐子孙,那不是你该得的!
4、点击左上方蓝色小字熙华国学堂加关注
5、但是在骆宾王的文章之中,丝毫没有提起所谓武则天害亲生女儿无诬陷王皇后的事情,如果故事是真的,骆宾王等人绝不可能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把柄,定然会拿住不放攻击武则天。
6、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
7、连被骂的人都忍不住击节赞叹,可见这篇大字报写得是有多好!
8、而骆宾王的答案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性格中非黑即白,孤傲耿直的一面,我们要记住他的这个性格特点,因为以后他还将因此失去更为宝贵的人生机会。
9、对待同组合的好哥们都是这么铁面无私,普通人那就更不用讲什么情面了!
10、过程中,面试官不时颔首,脸上始终保持着得体而恰当的微笑。
11、在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的驱动下,骆宾王满怀激情地写出了一篇震古烁今,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堪称“骈文双璧”的大字报——《讨武氏檄文》,对武则天发起了猛烈攻击!
12、大致上来说的话,关于武则天杀女这件事,真正从传言变成“事实”还是在宋朝时期,在司马光等人的笔下,尽管这些人拿不出任何证据,更不可能见过。
13、然后接下来的评论更是三观一致,列队整齐:顶一楼!同意一楼!一楼说得好!……
14、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先帝的话音好象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的坟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被贬到哪里去了!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事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末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如果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这道檄文颁布到各州郡,让大家都知晓。
15、其中,逃亡的说法流传最广,而灵隐寺巧助宋之问的故事就是逃亡之说的传奇演绎。
16、有个关于武则天的著名故事,也是杀女嫁祸王皇后,最终取而代之。
17、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18、骆宾王最终用生命践行了他对李唐王朝的忠诚与诺言。
19、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个为了坚守人生准则,连自个儿的锦绣前途都可以拒之门外的人,干起检察官的事情来,那该是有多么的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绝对包青天中的包青天。
20、附刘安之宅以上升,遂成仙种,此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典故,有射支持武后上位者,或亲近者因而受益之嫌。
四、讨武氏檄作者
1、客观来讲,隋朝旧臣入唐为官,对稳定社会,治理国家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的,要是每个人都像伯夷,叔齐一样“宁死不食唐粟”,只会多打几年仗,吃苦的还是老百姓。
2、前路纵然艰险,然舍身为君,何足惧哉!
3、用现代的话说,《讨武氏檄》不接地气,太不八卦,毫无槽点。这篇檄文成就了骆宾王的文坛地位,其政治意义却是雷声大雨点儿小,倒是和徐敬业的反武大业差相仿佛。
4、这道檄文颁布到各州郡,让大家都知晓。
5、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十一月,徐敬业起兵仅仅三个月,就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6、在整个唐朝的各种史料中,完全没有所谓武则天害了自己的女儿去构陷王皇后的记载。
7、檄文将要出自于一个三军统帅之手,这本身就令曾国藩激动不已,这史无前例的举措必将永远被记载在史册中!
8、也用一生的行动回答了当年高考的那道面试题,坚守原则,表里如一!
9、任何一个团队或党派都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公平,总要有领导人来抓全面工作,而有领导人,就会有下属,既然有了区别,待遇等方面就会大不相同,比如领导可以坐轿车,而下属或普通会员就只好骑自行车或靠双腿丈量地球了。太平天国虽然叫嚣着平等,可作为一个好几十万的组织,虽然人人有饭吃,可根本不能真正实现绝对的公平和平等。
10、很多人觉得骆宾王一生坎坷,沉沦下僚都是性格惹的祸,但是换一个角度,我觉得骆宾王的人生足够精彩,回顾此生,他也一定不会觉得后悔,因为一路走来都是从心而发。
11、年龄渐长读史愈多,再看檄文也有了更多的感触。好的檄文,正如黄连喂哑巴,让他有苦难诉辩无可辩。透过文本表面,我们分明看到作者那丝幸灾乐祸的嘲意:我自知行文刻薄多有臆造夸张之词,偏世人宁信其有各种喜闻乐见,纵使你一手遮天又能如何。
1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这句话非常能够调动朝廷老一批公务员的情绪,唤起大家对李唐王朝的眷恋,同时,也直击武则天的弱点和痛处,极具杀伤力。
14、668年,李贤13岁,李显12岁,王勃18岁。在今天看来,都还是孩子。
15、他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在此之前,他已连中州试县试第上半场的笔试也尽显超绝才情,只剩最后一搏,功名已近在眼前!
16、连痴男怨女的爱恨情仇我都要站出来主持正义,面对江山易主的国家大事,想让我置身事外,作壁上观?!对不起,绝对做不到!
17、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有射武后斗淑妃,抢后位之嫌。
18、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曾任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入为侍御史,后,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人改名为《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
19、正确答案:D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起草了一篇著名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讨武氏檄》。故选D。
20、自己这次奉旨和太平军作战,一定能取得胜利,绝不是徐敬业起兵所可比的,应当有一篇比《讨武氏檄》更好的文章!文采要出众,气势要宏大,文字要传神,只有这样的檄文才配得上这场战争流芳百世。
五、讨武氏檄文名句
1、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2、武大娘临朝称制,废帝夺权,一边血洗李唐皇室,一边贬黜元老重臣。
3、你猜的没错,这个网红BOY正是初唐四杰中最具传奇色彩的骆宾王。
4、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这道檄文颁布到各州各郡,让大家都知晓。
5、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6、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此时的骆宾王可能不会想到这慷慨激昂的一呼正是他人生的最后写照。
7、的确,对于“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的武则天来说,这点黑料实在不值一提。
8、年轻人略作思索,旋即侃侃而谈:
9、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10、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11、骆宾王的童年就是这样一个大写加强版的别人家的孩子,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艳羡目光。
12、第利用三江两湖百姓不了解太平军的真情,极力描述“粤匪”的恐怖;同时利用太平军中“老兄弟”(两广的老成员)和“新兄弟”(两湖及后来加入成员)的区别挑拨离间,说太平军起义是两广人的起义,而两湖三江的人却猪狗不如。从而破坏太平军的团结,这种挑拨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3、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不久弃官游广陵。
14、骆宾王(640年-684年),字观光,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做。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后,宾王不知所终,一说身殉,一说终身隐居。
15、骆宾王在文中例数了武则天的种种暴行,这一点在每一篇檄文中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文中并没有写明讨武之后的奖励。陈琳的《讨贼檄文》中就明确了杀掉曹操奖励不仅有金银等物质奖励,还可以加官进爵。两者不同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时代背景的不同,相比东汉末年,唐朝时已经是文化大一统的帝国,礼仪道德对百姓的影响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在于对阵双方的不同,曹操和袁绍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二者有旗鼓相当的实力,而李敬业和武则天之间的差距则过于悬殊,一方是帝国名义上的掌权者,另一方仅仅是被贬的臣子,檄文本身都是为了获得其他封疆大吏的支持。
16、文顶武足,五德见推于田饶,雌霸雄王,二宝呈祥于嬴氏,这句更明显了。文顶,言武后顶着皇后之名衔,武足,指武后干涉朝政,手段强硬霸道。
17、只是不知王勃真是年幼尚稚,还是有意而作,好在并无引来杀身之祸,甚幸。
18、高宗原本就不喜欢王皇后,武则天入宫生子后更是如此,而萧淑妃也连带着被武则天给对付得惨兮兮,小公主夭折以前,武则天的地位已无可撼动,她完全没必要以女儿作为代价。
19、“呵呵,施主下联何不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老和尚淡淡回应。
20、嗯,万事皆已备,只待金榜题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