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小故事
1、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们到鲁国参观学习,看到了一种专门对人示警的特殊器皿一欹器
2、孔子的侄子孔蔑向孔子请教为人处世的方法。孔子说:“知而不做,不如不知;亲近而不信任,不如不亲近。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颓废。”孔蔑问:“我自己应该怎么做呢?”夫子说:“设法改掉自己的缺点,尽力弥补自己不具备的才能,不要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就去怀疑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每天说话不给自己留下后患之忧;每天一举一动,也不给自己留下隐患。那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做到。”
3、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4、适用主题:坚守原则,风范
5、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6、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7、《论语》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8、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9、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10、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11、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12、你的社会关系如何?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13、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达宋国,和弟子们在城门外一棵大树下读书。宋国的司马桓魋嫉恨孔子,就派人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害怕了,对孔子说:“咱们快点离开宋国吧,桓魋实在太可怕了。”孔子笑着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
14、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15、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李白之《送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孔子《治学篇》)
16、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退了朝回来,连忙问:"没有人受伤吧?"而不问马怎么样。爱人重于爱马,仁的表现淋漓尽致,这是孔子的可爱。
17、《论语》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18、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19、吾一日梦见孔子讲课,忙做笔记:子曰:冰激凌让我明白,甜言蜜语只会让爱情付之东流;麦克风让我顿悟一味学舌最后只是无声;足球告诉我做人不要太圆滑。
20、↑点击上方『小学生阅读』关注吧
二、孔子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1、孔子把学诗学礼当作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也当作教育孩子的标尺。“诗礼传家”,也因此成为了孔子为后代留下的一条“祖训”。
2、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那人听了说:“好,你回家吧,今天不玩了。”阿牛欢呼了一声,跑了。孔丘大声说:“不行,祭祀还没完呢,怎么能走呢。”却被那人一下子抓住了肩膀,动弹不得。
5、鲁国的位置在黄河下游,一到雨水多的季节,就很容易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所以鲁国国君对治理黄河这件事很看重。这一年,雨季还没有到来,国君就让官府花钱雇用了一批民工修筑水利工程,在黄河两岸挖沟渠来引水分洪。
6、最后,孔子通过反复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7、所谓“预”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所谓“恕”就是包容与豁达,恕可以让家庭祥和,也可让社会和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尤其需要我们多多遵循恕道。
8、道听途说: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9、适用主题:快和慢,小和大,成功之道
10、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11、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
12、孔丘六岁时的一天,正和隔壁的阿牛一起玩“礼容”的游戏,这是妈妈徵在教给他的。孔丘扮演相国,阿牛扮演国君。在街上摆出各种陶制的豆、盘等东西——这还是妈妈托临巷的陶匠伍浮子专门给做的,为此妈妈还给他织了半匹布表示感谢。
13、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4、适用主题:刻苦练习,重视基础,学习方法
15、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6、子贡去见孔子。孔子说:“我们的学说难道有错误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所以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是否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优秀的农夫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的收成,优良的工匠擅长技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道业,用法度来规范,用道统来治理,但不能保证你的学说会被世道所容……”
17、匡这个地方的人误把孔子当成了阳虎(阳虎当时是一个强盗的形象),要追他打他,孔子害怕,就逃跑。稳定下来后,弟子颜渊慢了一拍,从后面赶了回来。孔子对他说:"我还以为你死掉了呢?"孔子这是以开玩笑的口吻表达他爱护弟子的情感的,他是怕弟子被匡人抓到了。而颜渊也颇懂幽默,就回答老师说:"你老人家还在呢,我哪里敢死啊?"有其师必有其徒啊。老师可爱弟子也跟着可爱起来了。
18、孔子心中暗暗惊喜,但表面上仍是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拳头巴掌手’,怎么能对我的‘荷叶莲花藕’呢?”颜回急忙站起来答道:“因为荷叶与莲花是同一种植物,藕是它们的果实,它们三个是一家;拳头与巴掌、手也是同一样物件呐。”孔子点头笑道:“还是颜回最有才华呀!”众弟子们也跟随着点头称是,自叹不如颜回有才气。
19、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0、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
三、孔子的小故事
1、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2、阳光照在孔丘的脸上,胖乎乎的有点像苹果,但却很严肃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对着阿牛鞠躬。忽然阿牛从国君的位置上跳了起来,指着孔丘的背后笑了起来,他正想说话,孔丘抬起头来。
3、《论语》原文: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4、这一看,就看出问题来了。子路发现,挖沟渠、修水利,原来是这么辛苦的活儿,大批的民工整天干着体力活,累死累活的。官府原本说好的给民工包吃包住,可实际上呢?
5、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6、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7、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8、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9、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10、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 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11、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12、适用主题:勤奋,兴趣(爱好)
13、宰我问道孔子。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14、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
15、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16、君子做事情的时候,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被利用,但决不能被糊弄。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
17、孔子的治史观不仅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主张上,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孔子认为历史在不断损益,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18、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9、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20、山西省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孔子的牛车在山西边上,转来转去,被高山所阻,就是不能进入山西境内。山西人听说孔子是位伟大的学者,也总希望孔子能到山西来讲学,于是,到处寻找孔子,所以就把山西人称为山西找子。
四、孔子的小故事100字
1、在中国北方的边陲,居住在这里民族,对于孔子的说教,即听不进去,也不接受,所以,孔子每到一处,总没有人愿听,并把孔子赶跑。故称那都分北方人为北方打子了,就这样流传至今。
2、孔子出生在山东,山东人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学者而感到自豪和荣耀,总是处处夸耀孔子,所以就把山东人称为山东夸子。
3、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
4、子路自己也是个当官的,他担任鲁国郈(hòu)地的行政长官。
5、阿牛在一旁嘟囔了一句:“才不好玩呢,要不是他比我高,打不赢他,我才不玩这个呢;还不如捉迷藏好玩。”
6、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这是一个关于能力与态度的关系问题,冉求对老师的授课内容产生了抵触情绪,将学业上的差距,归咎于客观。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能力固然重要,但态度在迈向成功中的非凡意义,一样不可小视。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股执着的“傻劲儿”,很难有成果。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
8、孔丘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9、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10、子张又问老师:“一个读书人怎么样才能叫做‘通达’?”孔子反问他:“你说什么?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道:“在国内有名,在家中也有名。”
11、周代正是在总结夏、殷二代的基础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历史不是倒退,而是后来居上,是前进发展着的。尽管这种思想很朦胧,但却是我国史学史上进化论的可贵的开端。
12、适用主题:灵活处理,随机应变
13、有一回,一个简朴吝啬的人把用陶器煮的食物送给了孔子。孔子高兴得像接收到珍馐美食一样。子路不以为然。孔子说:“我不是注重食物本身啊!这食物确实很普通,但主人觉得很好吃并且愿意送给我,这一点太难得了。”
14、南子,卫灵公的夫人,宋国人,富有风情,绯闻颇多。南子也是一个追星族,久慕孔子之名,如今孔子来了,得好好见一见,《史记》说:(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15、孔丘说:“我叫孔丘。今年六岁。”那人又转向阿牛,说:“你呢?”阿牛往后退了一步,说:“我叫阿牛。”那人说:“你们刚才在玩什么呢?”“礼容,”孔丘露出了笑容,“还是我妈妈教的呢。可好玩了。”
16、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17、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18、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19、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20、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五、孔子的小故事简短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颜回输冠
2、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3、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4、孔子在学习这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5、那人当即一楞,转而一笑回答说:“叔叔确实走了很远的路,但并不是从蛮夷地区来的,叔叔这么贫困只是因为叔叔不会理财罢了。好了,叔叔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你说你的名字吧。”
6、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7、孔子冲颜回点点头,不露声色的说:“刚才你是对的好,就是太慢了。我再出一联,你试试?”于是说道:“荷叶莲花藕”。孔子话音刚落,这时候,一只讨厌的蚊子飞到颜回的鼻梁上,颜回急忙举手来打,这一句举手颜回立即想出了下联:“拳头巴掌手”。
8、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
9、“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10、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11、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12、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
13、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4、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15、而冠、婚、丧、祭四种基本礼仪正是以家庭为单位,把“礼”作为个人修身、家庭和谐的工具,贯穿到家庭的教育之中,从而影响到人的一生。
16、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17、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
18、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19、一日,冉求苦丧着脸走到孔子面前,对老师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听到这话,对冉求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实在坚持不下去才停下来,现在是你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而不思进取,不想前进!”
20、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