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语录
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6、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7、·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出处)《礼记·礼运》(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9、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
1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3、(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4、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6、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17、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18、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二、孔子语录名句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2、(语意)“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件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愉快的事?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6、·有教无类。(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不分族类。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9、(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0、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1、·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出处)《礼记·植弓》(译文)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12、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14、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15、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18、·吾道一以贯之。(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我的学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19、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20、(《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三、孔子的语录被后人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语意)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
3、我为什么莫名喜欢孔子的这句话,答案见上句
4、孔子认为,言辞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本质是用来沟通的,主要是信息传递互换,没必要非得有好口才。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孔子自我评价)他这个人,发愤用功时忘记吃饭,快乐时忘记忧虑,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6、别人的批评、劝告听起来尖锐、让人感到不愉快,但对于自己的行为改正确实很有好处的。
7、·生无所息。(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生是没有什么休息的。
8、·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9、(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0、(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11、(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2、(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16、(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17、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四、孔子的语录体的散文集
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2、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见之明朗自信,小人经常忧愁悲伤,计较个人利害得失,见之愁眉不展,心机重重。
3、(语意)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等待;都知道厌恶死亡,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
8、(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9、(语意)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10、·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
11、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乐在其中啊。
13、(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4、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5、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16、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9、(《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0、(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五、孔子的语录
1、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3、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5、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7、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8、·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9、·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经,如果把易经搞通,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10、(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孔子语录《论语十九则》较出名的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13、·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出处)《列子·仲尼第四》(译文)我哪敢当圣人,我不过是学问广博知识丰富就是了。
14、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15、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6、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1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20、以直报怨,以德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