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云千载空悠悠
1、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2、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3、———散樸琴廬文化生活空間———
4、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百姓只能远观扼腕
5、崔颢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艹捕)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6、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深奥的哲学命题,它不只是崔颢在千年前的人生之问,也是人类永恒的命运之问。
7、将黄鹤楼宏伟的一角带上
8、不止有晴川历历和芳草萋萋
9、第十一式——未知
1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1、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12、陆游作“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13、但看过崔颢所作《黄鹤楼》后
14、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仙鹤是神仙的坐骑。在《封神演义》里,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就曾骑着一只玄鹤飞来飞去。
15、大楼向南倾倒,火光连绵
1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含义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17、”空”字既与前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相呼应,写出了“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孤寂。同时也以景写情,衬托出了后两句的历史沧桑感和作者内心的哀愁。
18、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19、●自駕可直接導航(白雲仙館),學員可免費停車。
20、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二、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悠悠表达效果
1、请解释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解释: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2、(3)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
3、——韩承东先生新年山水巨制欣赏
4、在《宿山寺》这首诗中,贾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飘然物外、隔绝红尘的空寂之境。
5、只是当暮色渐起,面对浩瀚奔腾的江水,崔颢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6、第六式——未知
7、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8、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9、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0、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浓浓的乡愁。
11、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仍旧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还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黑的时候眺望着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有一片雾霭笼罩着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比较一下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的景物描写:
1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比如《诗经》中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又如《毛诗陆疏广要》:“鹤知夜半,其鸣高亮,闻八九里”等等。
16、遇见是缘,点赞点亮在看
17、经典传唱人房东的猫组合
18、传说连李白都称“绝”的《黄鹤楼》
1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20、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空的妙处
1、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2、这首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3、全诗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在孤独不停地孤独中期待
5、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扩展资料:《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6、全句为:“白云千载空悠悠”。
7、苏轼作“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8、辛老板的小酒肆从此名声大噪。
9、(作者)崔颢(朝代)唐
10、此招也是单体系强攻系绝招,威力巨大,曾重创千仞雪。别人都说剑客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剑合手中无剑,剑气却以霸气外放,而唐三这招人戟合正是其武器运用到极致的表现。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2、第十三式——身戟合斗转星移
13、也寄托着两个女孩对青春、对友谊的感情
14、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15、(6)返:通返,返回。
16、黄鹤落地。诗歌从眼前之楼,联想到仙人乘鹤而去,这只黄鹤飞过晴川阁、鹦鹉洲,最后稳稳地落在诗人的身旁。
1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8、低吟浅唱这座历史名楼的故事
19、画面开阔而干净,让人心旷神怡。
20、1884年,一座名楼在意外中失火
四、白云千载空悠悠下一句
1、谓博大,谓浩瀚,谓雄壮,谓辽阔,白云乎,蓝天乎,山岳乎,江河乎,色非色,空非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2、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3、句意:黄鹤去了就再也没有返回到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还在飘飘悠悠。
4、在鸟类中,仙鹤的寿命相对较长,可达五六十年。于是人们常把仙鹤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吉祥、富贵与长寿的象征。
5、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6、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7、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8、单体类强攻系技能,攻击力匹敌昊天锤终极形态,以大如小山般的三叉戟直接攻击对手,想象场景就知道可怕。
9、(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0、不是一个意思,前者是吊古怀乡之佳作,意思是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后一句没有这层含义,意思是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
11、●地鐵五號線(小北站)下車,于B出口轉乘旅遊1線在(白雲仙館站)下車。
12、她们因在同一所高校上学而结识
13、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4、意思是: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出自《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15、《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16、一僧年世事未曾问。
17、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本是军事瞭望之所。但民间有更浪漫的传说。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鹤楼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没有意境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相同的句子.
20、如果说紫金山冠文楼上那个少年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早读古文古诗念到《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是书生负手立江岸,灰阴天际翻过千百年的金戈铁马,不得不说这多少有些“为说新词强说愁”,然而你当然不能期望一个抑郁少年的画面感有多明亮。黯淡是武汉疫情爆发以来的主色调,白衣执甲续写了千载白云的金戈铁马,隔离管控又续写多少人的乡愁。
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站在黄鹤楼上,崔颢想象这么雄伟的江楼,以前肯定曾有仙人来过,但是如今他已无缘得见,因为他们已经乘着仙鹤飞走了。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3、(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4、在这个境界之中,没有世俗的喧扰,没有名利的烦恼,有的只是无边的寂静和空灵。
5、因为它的鸣管很长,大约在一米以上,末端卷成环状,盘曲于胸骨之间,发音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所以鹤的声音几公里以外都清晰可闻。
6、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扩展资料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
7、(2)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
8、(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9、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10、堵车版《天路》,听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11、站得高。这就写出了黄鹤楼枕山临水盘踞蛇山的恢弘气势。
12、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
13、很多人到了秋天,都有悲秋的情绪,生性豁达的刘禹锡却说,秋天没有什么好惆怅的,它的美和情调甚至胜过春天。
14、崔颢登临黄鹤楼时,估计先想到了这个传说。
1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6、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17、不知不觉已是日暮,江上烟波浩渺,落日余晖,烟波归舟,总能勾起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故乡还在远方,也不知道何时能返回故乡,也不知道故乡的亲人可安好……淡淡的忧愁竟随着着薄薄的暮霭一起升腾,笼罩在诗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18、那么,鹤的叫声为什么这么大,为什么能传那么远呢?
1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关于雪的谚语:雪后易晴瑞雪兆丰年雪落有晴天霜前冷,雪后寒落雪勿冷融雪冷冬有大雪是丰年冬有三白是丰年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冬有三天雪,人道十年丰雪姐久留住,明年好谷收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20、昔日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