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对比手法的自创诗
1、这种写法与上次文章所讲的有所不同,主要是前后虽有明显的时间字眼对比,但不以复字作呼应,没有重复的字眼来推波助澜。
2、青春是残酷的,冰冷的。
3、潮浪未平吹烟雨,春雷重觉剑鞘。
4、撒落在不知名渺小下的心底
5、青春有梦少年狂,苦学习,有担当,远眺未来,壮志冲云霄。心中有梦有方向,强国梦,看少年。
6、火焰往往象征着激情与热血,纵使有黑暗袭来,也勇敢地绽放光芒,驱散黑暗。我期望借“火”的生物像,象征在最该奋斗的时光燃尽自己的一切,释放最耀眼的光芒,尽自己生命的所有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
7、后来,我才知道,历史上的姜夔,是一个翩翩美少年。
8、艳丽的花朵开满在我方圆几里。
9、以2013年四川语文高考卷诗歌鉴赏第2题来检测学生对对比手法的掌握情况,并且通过典型答案的呈现与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自身问题所在。
10、倡议用正常的健康的现代汉语写诗
11、不能轻易浪费一丝一毫,
12、饱腹之后,她又进入梦乡,
13、(2)把过去“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景象与现在“惟有鹧鸪飞”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14、(8)陈晓明《语词写作:思想缩减时期的修辞策略》,见王家新、孙文波编《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15、含义一步步加深,从青春的本义逐渐过渡到青春的价值,用比拟的手法,多个意象解释“青春是什么”。
16、再看“冷峻”的韩东如何写诗:她(乙)从另一边下床,面对一只碗柜/隔着玻璃或纱窗看见了甲所没有看见的餐具/为叙述的完整起见还必须指出/当乙系好鞋带起立,流下了本属于甲的精液(《甲乙》)
17、光阴似箭,逝年华,校园风流人物。
18、——乌申斯基(俄国著名教育家)
19、品尝一口后便会在嘴中回味无穷。
20、(资源名称)搞定诗歌鉴赏下半程:表达手法/对比鉴赏/客观题/主观题
二、用了对比手法的诗
1、动静相宜的扬州,是每个人梦里都想去的江南,孟浩然也不例外。你看,他在黄鹤楼与李白小聚,相谈甚欢。为了不错过春光,他匆匆告别好朋友,烟花三月下扬州,只为了一睹古城名都的风采。
2、曾经的扬州,有多浪漫?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座桥,因为二十四位美人在此吹箫而得名,唯美浪漫。如今,明月依然在,吹箫的玉人却早已不知去向。送客茱萸湾,迎客竹西口。
3、除了于坚所说的诗歌写作是一种神性的写作,韩东对民间的定义也来源于神秘主义:“首先,它的作者是完全的个人,是个人对他的创造完全彻底地负责。同时它不被传统和民族大众的审美倾向所束缚,在时间上不指向过去,不指向具有数千年文明史血脉流传和肉体繁衍的大地。它不投靠传统、民族和人民混合构成的庞然大物。在此比照中民间再次证明了它至关重要的独立性。它与民俗风情无关,与喜闻乐见无关,与口口相传无关,立足于现实存在,面向未知与未来。它的任务不是传承、挖掘和在时间中的自然变异,而是艺术为本的自由创造。”
4、文字|高一(1)班余宇健高一(2)班何芮芮
5、完成2019年江苏卷诗歌鉴赏题。
6、“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诗人以昔日繁华的扬州起笔,让读者充满遐想。当我们跟随诗人的文字,回到现实,发现是另一番景象。想当年,杜牧笔下,春风十里扬州路,那是怎样的繁华?如今,放眼望去,荠麦青青,如同来到偏远的乡村。词中的荠麦,即野生的荠菜和麦苗。
7、你好似绚烂多彩的花季,
8、(9)臧棣《聆听边缘》见洪子诚主编《在北大课堂读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10、“3”——三次师生互动,融洽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关注;
11、译文: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12、我依然飞扬起我身上的流苏,
13、姜夔的扬州慢一词,四次化用杜牧的诗句,借用风流倜傥的才子在扬州的经历,形成今昔对比。情景交融,也是姜夔创作这首词的特点。将内心的感情代入风景,以欢乐反衬哀怨、忧愁的写作手法,也是这首词的特色。
14、个人境遇的对比(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15、(7)杨远宏《暗淡与光芒》,见王家新、孙文波编.《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16、来源:《电影评介》2019年第07期
17、“这是一个高尚与庸俗、天才与庸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时代。”(7)说得对。
18、邮箱:hzywkdb007@1com
19、③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步骤三)
20、译句: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李白才思敏捷,创作速度很快。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含有对比手法的诗句
三、对比诗歌自创
1、她知道,她不仅要向下扎根,也要向上生长。
2、对比,作为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其实质正是通过比较来实现“绘象抒情”的目的。
3、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4、心间的距离不及指尖的触及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惧风雨,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
6、《第一次的离别》的导演王丽娜就是中传毕业哒,
7、青春是一支尚未谱完的乐曲,
8、(3)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见《诗刊》1981年3期;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见《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1期
9、遥想自己当年,于万人之首,英俊潇洒。
10、我们看一看这段话:“正如伊沙诘问西川时所说,为什么是思考而不是感受?”有意思,这一句话概括了所有的争论。而由此推理,“‘后口语’诗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相互感知的,是感性的、灵感的、冲动的而不是思考的、理性的、征服的、穷尽的。而这种感性,这种灵感突发,不正是后口语诗歌原创性的前提和保障吗?现在想来,几乎是一种必然,感受的方式带来冲动,带来原创的体验。”于是“民间”诗人推崇天然、感性,而最“感性”的无疑就是欲望本能即“性”了。
11、作答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2、只要蓦然回首,对得起我每一滴汗水。
13、我们用不着举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张枣的《边缘》,是为了表达“边缘向每个对自我感兴趣、并且也想找到自我的现代人所揭示的东西”(9);翟永明的《潜水艇》“与其说是探索了写作行为的特性,不如说更是反思了写作的功能”(10);而孙文波的《祖国之书》很可能就是对“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国民性的认识”等等。
14、在初春进出的无限生命力。
15、根据《诗经·王风》的记载,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有一次途经西周故都,看到曾经的宗庙,皆被毁坏,四顾都是禾黍,徘徊良久,不忍心离去,于是写了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此后,人们便以黍离代指思念故国。
16、译句: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17、人间别久不成悲,这是姜夔最让人动容的一句诗。离别的时间久了,曾经的伤痛,会被时光抹去印记。但是真的会忘记吗?
18、邮箱:hzywkdb@1com
19、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现在时间的字词,描写现在的景物与事情,与前两句做对比,然后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0、照片|高一(3)班黎浚宇高一(4)班万林昊
四、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及分析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本文不想涉及更多的关于晦涩、朦胧的论述。总之,作为象征派的晦涩,主要是表现手法所带来的晦涩。即一个客观对应物的出现,其所指称的意义的不稳定。这里用得着阐释学的理论来解释,也就是读者的阅读是一种再创造。道理很简单,诗人创造出一个形象,比方荒原,读者自然可以把荒原想象成各种对应物,因为荒原作为具体的事物,自然具有多个特性,每一个特性都可以有一种观念与之对应。这同时也说明象征主义仍属于比的范畴,象征其实就是一种隐喻。事实上,比喻的本质仍是理性的。只不过比喻比象征更加具体一点,表面上少抽象一点,最终的目的不可能不指向理性。
3、(5)王恩衷编译《艾略特诗学文集·玄学派诗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4、带红领巾,颂国家,劲敌灰飞烟灭。
5、便忍不住将它全部占有。
6、(设计意图)2013年浙江卷诗歌鉴赏第2题同样是考查“对比”手法,但问法不同,答题方向就会不同,因此,将此题作为学生课后探究的内容。
7、春天的复变踩着猫的虚步(部),晨光,从无穷远点,偷吻了大地的实部;春风,连续的脚步,从无界到有界,彻底地,清扫冬日的残数;小鸟,轻飘飘的舞步,快乐地,拥抱每一棵大树;人,踏着大步,在地球的复平面上,认真地,求解人生的函数。数学小诗生命,是永恒的话题;生活,是蔚蓝的天宇;学习,是青春的天地;数学,是前进的指引。小数的循环,标志学海没有边境;自然数的无限,象征学习多么美丽;分数的意义,指引我们不断前进。四则混合运算,找到通往学海的路标;比(比例),找到通往学海的钥匙;引用题,开启无涯学海的大门;最终,我们将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徜徉在数学里,限如了对未来得憧憬;徜徉在数学里,连自己都无法停息。数学,奇丽!。
8、人生如梦,踏遍校园各处。
9、宋朝时,词的创作风格趋向清空,其审美风格却趋向雅骚。清空的特点为诗人以诗为词,将诗的特点引入词中,从而让宋词走上积极向上的道路。清空,又以苏轼和姜夔为代表,分为两种类型。
10、老师=知识=财富=尊严=自由=诗意……?
11、开头以诗人解题的情景使读者有强烈的现场感;第二句表达了表达了诗人充满疑惑时打开书本引出下文,书本似朝阳,照亮了黑暗之处;第三句描述了青春的价值在于努力,在于奋斗;最后一句指的是奋斗后的青春,多年以后,蓦然回首,毫无遗憾。
12、译句: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13、本诗以“树苗”为意象,通过描写树苗一天的成长,刻画出青春成长的时光。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结构,层次分明。同时富有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14、至于中国古诗的所谓朦胧或含蓄呢,则与之迥然有异,归根到底还在一个“兴”字由于兴的作用,意象取得独立的甚至中心的地位,它的丰富性即在于此。从某种意义上,它是不需要解释的。这种不需要解释也就拒绝了理性的直接参与,从而直抵人心;由于拒绝理性的直接参与,读者可以直接把握,因而没有了那种猜谜式的晦涩,它的含蓄是由于意象本身的无限丰富性,而不在于其意义的难以明确。中国古诗的意义是十分明确而且简单的,李商隐的《无题》诗当然是晦涩的,人们不知道他所写的事件、背景,但一点也不妨碍人们欣赏。对中国古诗来说,诗作所涉及的事件、背景都是次要的。
15、小结: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手法;(定手法)
16、即使这样我也不会披上蓑衣,
17、思绪编织出一张记忆的蛛网
18、我们的青春将永远存在,
19、高一(1)班优秀诗歌展示
20、拉进穆清老师公开答疑群
五、有对比手法的自创诗歌
1、(11)陈均《精神的叙事》见洪子诚主编《在北大课堂读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2、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3、黄金时期,一寸光阴,扬梦想风帆。
4、《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5、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6、为下午的迈进积蓄力量。
7、江上一轮明月,照少年真理远方。
8、法律顾问:河南有道律师事务所主任马伟
9、今天,高三年级教研组组长王慧勤老师就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高效课堂示范课!
10、当然还有所谓“个人写作”、“后口语写作”等等,都是浪漫主义理论在90年代的种种变体,由此我们可知道薛蟠体的由来。
11、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12、这首诗原本初定思路是通过写负面的情绪或性格来借代青春,而在后面又将那些负面推翻,写出性格的活跃。后来经过一些波折,还是用了现在的思路。
13、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用文字温暖人生!
14、忸忸怩怩的秋天/你知道灵感拔出诗歌是什么结果/你知道种子拔出泥土是什么结果/你知道乳头拔出嘴唇是什么结果/你知道芦花拔出芦苇是什么结果/你知道钥匙拔出锁孔是什么结果/你知道烟头拔出香烟是什么结果//你知道麦克风拔出卡拉0K是什么结果/你知道男人拔出女人是什么结果//听见没有/你再在那里叫个不停/我就马上把我自己从你身上拔出/让你一下子变回春天。
15、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6、我们看一看这段话:“正如伊沙诘问西川时所说,为什么是思考而不是感受?”有意思,这一句话概括了所有的争论。而由此推理,“‘后口语’诗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相互感知的,是感性的、灵感的、冲动的而不是思考的、理性的、征服的、穷尽的。而这种感性,这种灵感突发,不正是后口语诗歌原创性的前提和保障吗?现在想来,几乎是一种必然,感受的方式带来冲动,带来原创的体验。”(14)于是“民间”诗人推崇天然、感性,而最“感性”的无疑就是欲望本能即“性”了。“性”在民间诗人那里成了灵感与感受的来源,我们也不妨引用一下南人的《对秋天的威胁》:
17、“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词中的渐,意为到。到了黄昏的时候,远处响起凄凉的号角声,在这座残破的古城中回荡。诗人没有明写扬州的凄凉,而是从黄昏、清角、吹寒、空城入手,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置身这座萧索的古城,与之同哀。
18、“课例研讨”栏目: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文字版)、微课、网课视频等。
19、声明||作者观点不代表中诗报观点,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
20、越过过的山脉多么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