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织原文注释
1、华阴令:华阴县县官。
2、师:格里高尔为什么对上班这样执着?不去不行吗?他害怕什么?担心什么?
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
4、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师:大家回想一下,《促织》中最荒诞的情节是什么?是成么儿子变成促织吗?是驼背巫料事如神吗?是什么?
6、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7、师:我们从中读不出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观,现实世界与很多伟大的小说不都是积极乐观的,我们在认识了世界的荒诞与悲凉之后,要从自己心中获取力量与火种,而不是看所谓的积极乐观的成功学著作,喝那些所谓的鸡汤。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病人,我们必须拥有治愈自己的能力。看清现实的荒诞与悲凉之后仍保有热情地去生活,比盲目的乐观更值得我们追求。
8、全诗四句中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9、对待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组的老师们于扎实中蕴含巧思,而在解题能力的培养上,语文组的老师们同样精益求精。
10、高一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11、如:教材编者把这两篇小说编为一课,是因为认为这两篇小说都存在变形,但实际上略有不同。《促织》的变形仍属于现实主义,只是借用了浪漫主义的外壳,去实现一个美好的结局,并借以讽刺。而《变形记》的变形是对于人生存状态的思考。
12、作者是清朝人,文中写的却是明宣德间的故事。对此,该如何理解?
13、款:款式,规格。
14、篱落:篱笆。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是什么意思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15、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16、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7、蹑迹披求:追(蛤蟆的)总计,拨开(丛草)寻求。蹑,悄悄追随。披,拨开。
18、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
19、(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20、⑥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这里用引申义,急速、突然的意思。
二、促织的译文
1、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2、。“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3、起因(第1段):征虫。
4、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叫成名的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5、俾入邑庠:使(他)进入县学,即做秀才。俾,使。邑,县。庠,学校。
6、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7、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8、师:所以不上班是不行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不上班的。格里高尔很有责任心,很爱自己的家,愿意为家人付出,尤其宠爱自己的妹妹。那么家人对待格里高尔是怎样的呢?发现格里高尔还没有起床,家人们有什么表现?
9、(2)徘徊四顾看,环视
10、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一定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这是我最后的希望。
11、生:协理对于格里高尔的指责非常奇怪,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恶意中伤,让我们体会到社会的冷酷无情,也包含着家庭的冷酷与依附。
12、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13、(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14、本次岗位大练兵,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学习活动,一次三中语文组教师之间彼此切磋、相互取经的难得机会。在这次练兵中,新课改的实践、同课异构的碰撞,都让观摩的教师们受益匪浅。
15、(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16、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17、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18、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9、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20、蹑迹披求:追随(蛤蟆的)踪迹,拨开(丛草)寻求。蹑,悄悄追随。披,拨开。
三、促织 原文
1、本诗是描述一位失意者抱怨显贵朋友之不念旧谊而不相援引。其怨情系在秋夜独处之时,由眼前凄清之景物引触而来。诗分三部:前八句写景,中四句敘事,末四句感慨。由景生情,前后呼应,情景交融。
2、无毫发爽:没有丝毫差错。
3、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4、令尹:县令,府尹。这里是沿用古称。
5、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
6、异史氏曰82:“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7、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8、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优秀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可谓是文学精品。本文拟从情节、语言、人物三方面赏析其艺术魅力。
9、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没有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还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会捉到一只。”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三只,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10、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
11、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2、了解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3、(6)细疏其能(陈述)
14、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
15、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④篱落:篱笆。(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16、蹲石鳞鳞:蹲踞着的一块块石头像鱼鳞排列。
17、(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停止)
18、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9、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20、结局(第8段):成名因祸得福(献虫)。
四、促织原文注释及翻译
1、作者通过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想告诉读者什么?
2、东曦既驾: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东曦,指日神东君。曦,日光。既驾,已经乘车出来。古代传说,日神乘着神龙驾驭的车。
3、高一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4、陈盈老师选取了《拿来主义》的教学片段,循循善诱,带领学生品味鲁迅的论证方式和语言特色;林凡巍老师通过《六国论》第一段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苏洵中心论点的严密性。
5、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6、(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7、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
8、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让它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
9、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赌博,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公差。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1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1、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2、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
13、促织:即蟋蟀,也叫蛐蛐。
14、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15、生: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16、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17、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
18、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0、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赏析: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
五、促织原文及翻译注释段落划分
1、师:我们可以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来结束本节课。
2、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3、(1)薄产累尽(赔尽)
4、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5、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6、译文: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7、》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
8、住:停息。一作“尽”。
9、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10、诗名《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④篱落:篱笆。(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11、(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12、现在我们对这篇小说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你认为这是一篇关于……的小说呢?你有没有改变你的观点,或对你原来的观点进行新的补充。大家思考一下,简单讨论
13、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没有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只。”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三只,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县官严定限期,催促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14、《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①萧萧:风声。②动:打动。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④挑:捉。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⑥篱落:篱笆。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15、目前公认最好的版本是《道德经真义-黄元吉》和《道德经圣解》(萧天石)《道德经圣解》网上只有繁体扫描版(PDF)。
16、“动”“知”连气,一气呵成。
17、师:接下来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促织》中的变形有什么特点(外形特点和内在特点)
18、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19、(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20、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