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孝道的名言名句
1、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
2、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出自《大学》
3、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4、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5、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题记:中国古代社会常说以孝为本,以孝治国,在《诗经》中就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6、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7、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贫和富,善体亲心是孝男。
8、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清)李毓秀《弟子规》。
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10、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
11、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1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够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14、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15、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6、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8、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19、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愉悦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2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二、中华孝道的名言名句古文
1、惟孝顺父母,能够解忧。——孟子
2、这句话出自《韩诗外传》,字面意思是说树想静静的待一会儿,可是风却在不停的摆动,当作为孩子想要赡养父母的时候可能他们都已经不在了,这句话其实是在感叹孩子想要孝敬父母的时候,可惜父母都已经亡故,后来用来比喻事与愿违,作为子女要趁父母在世的时候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等到父母老去不在的时候才想起父母,到那时候就是后悔也晚了。不要因此作出后悔的事情。
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4、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不好让父母受苦受累,不好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6、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
7、 首孝悌,次谨信。 ——(清)李毓秀《弟子规》。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9、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10、行孝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11、你期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2、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13、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蓼莪》
14、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
15、咱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我的父母,正因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16、白话释义: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1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唐代:孟郊。
18、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19、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2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三、中华孝道名言警句
1、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2、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明)《增广贤文》。
3、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4、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礼记·祭义第二十四》
5、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6、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7、长幼有序。——孟子
8、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0、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11、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12、低位感恩谦德是做人的良知
13、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四言》。
14、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15、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16、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礼记·内则第十二》
17、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十五》宋代:王安石。
18、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19、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0、中华孝道是美德传给后来人
四、关于孝道的经典名言
1、孝,是捎纵即使的眷恋;孝,是我们最重视的爱无法重视的爱;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无价的。
2、多少年多少代温暖过冬春
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5、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6、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兄弟姐妹有信。——孟子
8、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9、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10、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11、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12、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3、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酒的酒杯。
14、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15、以上就是中华民族关于孝道的十句经典名言,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在父母在世的时候要多孝敬父母,做些让父母开心的事情,父母高兴我们作为子女的也会很高兴,毕竟孝敬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百善孝为先”,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父母尽孝,不要等到父母老去了再去想到孝敬父母,到那时已经为时已晚!
16、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
17、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18、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19、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20、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儿男。
五、孝道名言佳句60句
1、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孝敬父母经常能够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当知父母恩最深,诸佛圣贤咸报德,当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世受报亦无穷。
4、部编语文|教学解读|学习资料|知识分享
5、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处世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
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7、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好让父母受苦受累,不好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劝报亲恩篇》
8、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9、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10、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孟子
11、枝繁叶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1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13、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英国谚语
14、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15、孝是做人之根,百善之首务本莫贵于孝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孝心一片动天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以孝道治天下
1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17、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18、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19、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20、 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春秋)《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