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江南菱角的诗句
1、(1)这是小古文,大家第一次接触,你也许很想知道什么叫小古文。小古文就是那些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
2、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3、雪花的菱角是时间的触角,总有许多是难以磨掉,朋友的相识是你我的相知,总有许多真挚难以编制,飘雪时节,用心有灵犀发送我的祝福信息,愿你快乐。
4、那一年,杭州的秋天很冷。当摊主掀开盖菱的小被子时,一股香气扑面而来。
5、菱在水下,因此也被喻指隐士。芰制,是指隐居者的服装;芰坐,常用来比喻隐士生活的清高。芰荷,则是指出水的荷。
6、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7、墨蓝色的碎发被风吹乱,却添了几分不羁。菱角分明的轮廓、深邃绝美的眼、粉红的薄唇、肤如凝脂、外加黄金比例的模特身材,天吖,那是人么?
8、天晓岭根伤中倒,方知行过铁门关。
9、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10、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很相似,城与城之间能被用来区分的似乎只有饮食习惯和弥漫在半空的粥饭之香。简单食材背后折射出的是人的故事、历史的故事、时间的故事、生命的故事。小巧可人的菱角不仅是西溪人餐桌上的回忆,更展现出一个不在媒体的镜头中,不在GDP冰冷数字里的中国。
11、由此,笔者道是想到了另一个词语———刚柔并济。
12、“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鸳鸯与厓騑,对对浮清川。采菱白晰郎,荡桨后复前。偶逢西家妹,隔浦来采莲。”
13、菱角这个东西很奇怪,似乎这种水八仙中的传统食材蕴含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每每江南生活过的诗人都会留下几句关于菱角的诗句,尤以魏晋南北朝为最。《采菱曲》是魏晋乐府著名曲调,无名氏的《采莲童曲》:“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东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南北朝诗人刘孝绰《咏小儿采菱诗》:“采菱非采菉,日暮且盈舠,踟蹰未敢进,畏欲比残桃。”更有名的还有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也曾经作《采莲曲》:“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时至今日提起菱角,总能让人联系到一幅江南采菱图,想到秋日里美丽女子唱着江南小调,成群结队划着小船,穿梭碧水蓝天之下采菱采藕,最后满载而归的唯美画面。
1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1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6、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7、前面我们看到劳动的人们只是坐着普通的小船在忙着采菱,而这里这个小船装饰很讲究。你们能猜一猜坐在上面的人是什么身份?(贵族女子,穿着丝绸的衣服,她们是出来观赏风景的)
18、我没等到学校接新生的校车,在杭州南星桥老火车站的小吃摊前,研究起这黑呼呼的江南风物。
19、在金庸笔下的武林世界,外家功夫讲求的是刚猛克敌,而内家功夫则讲究以柔克刚,其实,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刚柔并济,收放自如,以不变应万变,最终才能克敌制胜。
20、社会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看着光彩陆离很是诱人,但实际上意想不到的困难、意想不到的打击、意想不到的挫折,这一切都会像磨刀石一样,磨钝着我们的斗志,消融着我们的锋芒,有诗为证:
二、关于菱角的古诗词
1、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
2、将菱角与荸荠、藕尖切片同炒,叫水三鲜,是一道非常清淡爽口的素菜。
3、芗林居士卡筑清江,乃杨遵道光禄故居也。昔文安先生之所可,而竹木池馆,亦甚似之。其子孙与两苏、山谷从游。所谓百花洲者,因东坡而得名,尝为绝句以纪其事。后戏广其声,为是词云莫问清江与洛阳。山林总是一般香。两家地占西南剩,可是前人例姓杨。石作枕,醉为乡。藕花菱角满池塘。虽无中岛霓裳奏,独鹤随人意自长。
4、常熟人爱吃煮菱,也爱把菱角做菜,眼下这个时间段,水煮菱、菱角炒肉都是本地人餐桌上的常客。但是我总觉得一看到菱角,第一想到的不是它作为食材,而是呈现为一幅婉约的画面:一派江南秋日风光,一碧万顷,波光粼粼,荷花亭亭,菱叶漂浮,叶叶莲舟,穿梭其中,莲女采菱,人花相映,让人赏心悦目。
5、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6、菱角可谓是江南水生蔬菜的元老和佼佼者。自古高邮湖、邵伯湖一带就是重要的产菱区。梁朝简文帝萧纲曾写下“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的优美诗句,而唐朝的白居易则将剥菱角的动作写出诗情画意“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
7、然而真正久负盛名的还要数嘉兴的南湖菱——因皮薄肉嫩、甜脆清香、入口层次感丰满而为历代老饕中意;它呆头呆脑、模样憨厚、神似北方馄饨,所以后人又亲切地爱称其为馄饨菱。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南湖菱给予食客的视觉刺激——嫩时表皮葱绿、苍翠欲滴,内里浅白、无暇纯净,和历代文人墨客清雅高洁、淡泊宁静的审美取向不约而合。宋人范成大就曾击节力赞道:“有馄饨菱者,色白甜香,实为上品。”
8、物以稀为贵,江南的菱角到了北方,竟被一些人当作装饰品。
9、时光已到青团扇,士女新裁白苎衣。
10、“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是描写南京的诗句,该诗句出自南北朝谢朓的《入朝曲》。这首诗刻画了帝都金陵(今南京)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入朝曲》在乐府诗中属《鼓吹曲辞》,而《鼓吹曲辞》多为军中歌乐和宫廷宴乐,歌功颂德,鲜有佳品。谢朓此诗写帝京气象,虽不出“颂藩德”樊篱,格调却非同一般。气势高敞,语言鲜丽,对句工整。反映了青年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文选》卷二十八“乐府”中,在十首《鼓吹曲》中仅选此一篇,可说是很具慧眼的。
11、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12、对于人生来说,也是如此。每一个人,各有各的抱负,各有各的处境,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环境,各有各的机遇。关键在于,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找准自己的定位,争取事业的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13、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
14、处暑到白露之间,是菱角上市的时候。福屿早市上,也有人在卖菱角。
1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6、(2)第一句点明是哪一个季节,怎样的天气?秋日光指的是秋天的阳光。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是在秋天一个晴朗的日子来到了白马湖。从一个“平”字可以想象出什么?阳光照耀下的湖面是水平如镜。
17、今日的长安,风吹芦叶飒飒作响;那烟波浩渺的远方可谓是人间好风光。
18、菱角外形奇特,也令人们对它充满了想象。有的说它是牛魔王变得,有的则借着红菱美艳,编撰出美丽少女不肯被恶霸欺负,将恶霸淹死,自己也投湖自尽的凄美民间故事。菱角上市恰逢中秋,因而被视为佳节时物,在扬州古老的习俗中,八月十五拜月供品少不了菱角的身影。
19、这水八仙,在不同地域的水乡可能有个别的偏爱与调整(有些地方将芡实的茎、菱角的茎、芋艿、红丝根也列入八鲜),但菱角,都稳坐其中的一把交椅。
20、雨止天泛青,湖岸有柳。柳树高插入云与天相连。此时天边恰有一轮新月如弓,原来正是上弦时分。
三、关于南湖菱的诗句
1、“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情/得呀得妹有心/就好像两菱角/也是同日生呀/我们俩一条心……”
2、走进语文,站在语文课程高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基于自身生活的经验与阅读,基于儿童的视野,自主开发了具有江南乡土特色的、贴近儿童生活的采菱课程,在教学中,小古文、古诗、民谣的学习均能紧扣文本,指导学生品味字词,想象画面,涵咏诵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积累了丰富的语感,也积累生活的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如成尚荣所说,“站在了课程的高度——走向开放、开阔,走向远方”。
3、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江南的菱角到了北方,竟被一些人当作装饰品。
5、水八仙多入画入诗。写菱角与采菱的诗歌特别多。
6、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7、它算不上是水果,它和其他几种水乡特产,一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水八仙」。
8、小时候放学归来,小伙伴们会争先恐后地将家中的木桶盆推向河中,随手抓起菱叶,一拉就是一大片,菱角一摘下来,常常就是就着河水洗一洗,剥了壳就直接送到了嘴里。
9、偶然兴起,娇羞清丽的水乡姑娘便会哼唱这首柔美曼妙的《采红菱》,盼望着悠扬的歌声随风而荡,飘向那令人魂牵梦萦的远方情郎。
10、两家地占西南剩,可是前人例姓杨。石作枕,醉为乡。藕花菱角满池塘。
11、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12、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1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14、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但问乐不乐,岂在钟鼓多。客告暮将归,主称日未斜。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客知主意厚,分数随口加。堂上烛未秉,座中冠已峨。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客散有馀兴,醉卧独吟哦。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15、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16、插天高柳青无际,新月如弓恰上弦。
17、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18、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19、课程文化要回归儿童的生活,彰显儿童的文化意义,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立足儿童视野,基于学校文化理念,在时代文化元素中揉进乡村文化记忆,培养敏锐的课程意识,彰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那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天空定会更加明媚。
20、水乡人说,吃菱角,最好是现摘现吃、现煮现卖。
四、与菱角有关的诗
1、石作枕,醉为乡。藕花菱角满池塘。
2、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3、恕不知草丛里面暗藏的荆棘尖刺
4、这份勇气,会随着成长,被成熟的菱角磨灭。
5、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6、待汤汁剩得不多时,加入菱角再炖片刻,大火收浓汤汁,调味出锅。
7、马蹄、莲藕、慈菇、茭笋和菱角并称为“泮塘五秀”,但实际上在餐桌上比较常见的则只有前两者。
8、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9、(作者单位: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无锡市新吴区南丰小学)
10、如何唤醒学生的乡土记忆,让传统文化根植学生心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决定自主开发采菱校本意趣课程,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独特的学习体验。通过诵读有关采菱的诗歌、民谣、小古文和歌曲,引领学生体会采菱的欢乐情景,了解家乡民俗风情,感知江南水乡韵味,让童年有一道温暖而清晰的乡土记忆。
11、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
12、因此也有人说,菱是“水八仙”中的叛逆少年,绝不肯轻易卸下它坚硬的外壳,对你袒露心声。
13、殿前明日中和节,连夜琼林散舞衣。传报所司分蜡烛,监开金锁放入归。
14、要在水深处种菱角,在水浅处种稻子,在不深不浅的地方种上荷花。不管水深水浅,一律种菱角,或者一律种稻子、种荷花,都是错误的。
15、梅雨一过,夏天就正式登场了。刚送走绵绵阴雨,又到了夏日炎炎。
16、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17、青菱小,红菱老,不问红与青,只觉菱儿好。好哥哥,去采菱,菱塘浅,坐小盆。哥哥采盈盆,弟弟妹妹共欢欣。
18、原来这仁兄是来撩妹的。这样的男人来采菱,纯粹就是添乱嘛。
19、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20、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五、菱角 诗句
1、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2、一斤菱角两毛钱。我拿着菱角,不知道从何下手,卖菱角的大嫂教我剥了,就边等边吃。什么味道呢?
3、但是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文中,除了词串教学中出现“采菱”一词外,已经不再有采菱的相关内容了。江南富有情趣的采菱文化已经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班的学生80%是新市民子女,来自五湖四海。极少一部分学生在老家见过菱角,见过菱塘。20%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虽然生活在江南水乡,也品尝过菱角,却没见过菱叶、菱花、菱塘,以及采菱比赛、剥菱比赛等民俗活动。
4、到底是时鲜物,出水芙蓉般美丽的鲜菱角只能短暂保存,充满智慧的高邮湖渔民则将菱角剥壳后进行晾晒,到了冬天缺少粮食或蔬菜时,浸泡煮粥,也让平淡无味的白粥多了清甜的味道,或是将菱角磨成粉,加糖,用开水调和则成了老人和孩子们最爱的下午茶歇。
5、翘着角儿的菱角已经被焖熟,原本青绿变成土褐色,看成色,觉得那菱角过于小巧,表皮干燥,想必是昨天下午才焖熟的,不新鲜,不吃也罢。回到家,中午饭点儿刚过,在外忙碌半天的婆婆才进门,就拎了半袋熟菱角,兴奋的说这是她早上在石塔菜场买的,知道我喜欢吃,就买了,当下午零食。
6、悔不长留穆天子,任将妻妾住瑶池。暂随凫伯纵闲游,饮鹿因过翠水头。宫殿寂寥人不见,碧花菱角满潭秋。新授金书八素章,玉皇教妾主扶桑。
7、她瞥了那人一眼,嘴撇得像个菱角。
8、一旦除去它的外壳,破掉它的心防,呈现给你的,又是一份粉糯与柔软。
9、也许偏好采菱胜景是父子相传的审美基因,梁武帝之子萧纲笔下的采菱一反父亲的怅然若失、颇具欢乐之情:“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盛夏时分,湖面上的小巧菱花淡黄浅白,点缀于青葱绿叶间。农家女忙完蚕事,撑一叶小舟,划入菱塘深处,采回的不仅是青红菱角,还有正值时令的鲜蔬野菜。边采边唱、且行且歌,绿水红裳、余音悠扬。天人合一的自然情缘,构成了一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画卷。
10、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
1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2、古人称菱角为“芰”,从艸从支,“艸”指水生草本植物,“支”意为撑架,艸与支联合起来,表示这是一种有着三角支架之形、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
13、饺子皮,面包团,碎猪肉,鱼酱,蘑菇,或许菱角和竹笋都是此处的组成部分。
14、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15、此词是苏轼游西湖时所作,端午佳节中却碰到了连绵梅雨,令人不知所措,好像把自己的余生寄托在一叶小舟任其漂流一般;然而,舟侧又遇到杂草丛生的菱角和菰根,浮在湖面,累累相阻。那湖面的千顷明月光,皓洁清沏,又使人留恋难返。此词时悲时喜,曲折委婉,终把词人矛盾复杂的心境和盘托出。
16、当岁月流转到夏秋交替之际,杭州被城市化热岛效应的闷热与躁动压抑得难以呼吸,而地处城市北部的西溪却是一片清凉世界,仿佛被时光遗忘的土地:十余平方公里的湿地,用它的每一张叶片辛勤净化着略显浑浊逼仄的空气。
17、此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18、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
1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0、这是一句诗,出自清朝诗人阮元的作品《吴兴杂诗》。原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