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有典故的诗句以及典故故事
1、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唐·张说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
3、他日趋庭应问礼,须言陋巷有颜回。唐·朱湾逼寒节寄崔七
4、《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后来常用“化碧”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如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5、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唐·贯休追忆冯少常
6、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7、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来,“长亭”就成为了“送别之地”的代称。
8、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
10、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11、“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12、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以下是初中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13、鸿雁是群居群迁的鸟类,掉队后的叫声哀怨悠长,使人听之生愁,所以被人们比喻流离失所的人。
14、高山流水:指对音乐精通或知心好友,也比喻乐曲高妙。亦是琴曲名、词牌名。
1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
16、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提高我们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17、想不到那位写扇面的人看了自己写的诗之后先是一惊,既而灵机一动,对慈禧说:“老佛爷,非是臣写错了诗,而是臣根据王之涣的诗改写的词。”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19、不论伯牙姓伯还是姓俞,他找到了自己的知音,这是他的幸运,不幸的是知音早逝。他们的故事流传千百年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二人的相遇相知更是被世人视为“知音”好友的典范,人们为他们相处的短暂既扼腕长叹,又为他们的相知相惜羡慕不已。
20、“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二、典故的诗句有什么
1、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4、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5、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7、不料,写的人一时疏忽,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写丢了。慈禧看了之后,非常生气。认为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诗文,于是命人把写字的人抓来,让他当场念来,念不出就杀头。
8、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猗欤瑚琏器,竭我股肱力。唐·皇甫澈礼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李
10、画眉:形容夫妻恩爱。
11、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12、囧囧抱瑚琏,飞飞联鶺鴒。唐·韩愈答张彻
13、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唐·李山甫赠弹琴李处士
14、天狼,星名,古人认为主侵略。
15、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1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7、☞活动丨敬一丹新书签售会报道
18、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
19、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20、浩啸波光里,浮溟兴甚长。唐·李群玉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之一
三、有关典故的诗句
1、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2、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3、典故在生活中悄然存在着,帮人们传情达意。不用长篇大论口若悬河,简单的几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5、“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8、三黜故无愠,高贤当庶几。唐·韦应物答令狐侍郎
9、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一种淡泊之情。
10、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唐·王维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11、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唐·许浑广陵送剡县薛明府赴任
12、公冶本非罪,潘郎一为民。唐·刘禹锡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
13、"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14、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15、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16、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骤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饶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7、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18、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唐·独孤及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
19、穷秋雨萧条,但见墙垣长。宣尼高数仞,固应非土壤。唐·姚合题金州西园九首垣竹
20、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经常在忙碌间隙感叹,要效仿张骞等人立功封侯,惹旁人嘲笑。后出使西域,果然立功封侯。
四、带有典故的诗词
1、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能更好的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2、“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3、传说太阳里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在太阳中央,周围金光闪烁。
4、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唐·岑参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借指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人
7、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8、浴沂我欲寻儒服,涉洧公方厌郑声。宋·刘克庄次韵刘帅出郊
9、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10、过庭若有问,一为说漳滨。唐·权德舆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11、译文: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12、(赐墙及肩)(夫子墙)
13、小夫人一听宰相知道了,并不害怕,索性对了一首:“八月十五月正西,功夫休掉少年妻。活着虽然在一块,死了还是别人的。”书童见这事露馅了。
14、“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15、陶朱:代指富商。
16、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唐·毛明素与琳法师
17、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18、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
19、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
20、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五、诗词中的典故故事
1、成语:“鸡飞蛋打”——鸡飞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都落空了,一无所得!故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3、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4、传说中,日出于扶桑,落于桑榆之巅,所以古人常常用扶桑来表示一件事情的开始,而用桑榆来比喻事情的结束和末尾。
5、传人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6、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8、有待时未知,非关慕沮溺。唐·张碧山居雨霁即事
9、借问还珠盈合浦,何如鲤也入庭闱。唐·钱起送韦信爱子归觐
10、南浦:指在水边送别,也常用来代指送别地。
11、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
12、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13、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14、楼兰是古代古鄯善国的本名,是中国西部偏远的小国,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已经只留下遗迹了。
15、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16、班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7、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
18、谁比趋庭恋,骊珠耀綵衣。唐·姚鹄送李潜归绵州觐省
19、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20、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