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文言文
1、BY黄公望|留在山中?
2、唯应杯中物,醒醉为穷通。 故人悬圃姿,琼树纷青葱。
3、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 崔涂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4、《千里江山图》其实是宋徽宗的中国梦
5、“问道富春山 寻源师造化”
6、间气所钟,必也悠久。如彼松柏,夫岂蒲柳。名讵有定,繫乎人口。
7、大意如此:枯坐在酒吧的90后
8、离乱后,回到宜兴的吴问卿已将离世。弥留醒转时,虽然虚弱,还是起了来,要将《富春山居图》,同智永的《千字文》,都入火去烧,“焚以为殉”。
9、定者存焉,谋邑则否。繄我好古,图左史右。富春山居,石渠瑛玖。
10、因画上题款为:“子明隐君将归钱塘,需画山居景,此图赠别,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故此卷《富春山居图》为子明卷。此卷是乾隆十年(1746年)入内府。乾隆得此画卷时大喜过望,其兴奋程度,不亚于明末清初《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拥有者吴问卿。何以见得?因为子明卷的画面空白处写满了乾隆皇帝的题跋。其数量之多,用乾隆自己的话说:“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据统计,从乾隆十年到嘉庆四年(乾隆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画卷上共享55处乾隆的题跋,其中画卷之中有53处,另外两则题跋写在了画卷的前后隔水(手卷形制的一个名称)之上。
11、有人无比珍爱,然后错失
12、是很多很多的人,和很多很多的故事
13、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如果帮到你请给好评
14、浏览《富春山居图》的观感如同电影镜头在推移平拉,画面的视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数十个山峰、几百棵树木,既保持着构造上的联系,又不像屏风般排列,达到了“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写实高度。
15、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
16、然而,可惜的是,这幅画如今只能一分为分隔海峡两岸。
17、「主题」B04丨《女史箴图》千年演绎,千年传奇
18、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送陆判官归杭州 皎然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
19、那些看画人在其上留下的感慨与应和
20、但你看,669年过去了,这中间,东海扬尘,深谷成陵,这画却好像始终置身事外,银河无声转玉盘,它却依然是简静的。
二、富春山居图解释
1、一幅画,我们从它整个的气息和总体的技法特征就可以判断出它大致的年代范围。仅仅从《富春山居图》的技法特点上推测,是宋代以后的作品,这是没有问题的。判断它的年代,除了这种直观的感受之外,画面上的题跋是至关重要的。
2、「文学」B08|《绝密手稿》矢口否认的回忆与爱尔兰民族伤疤
3、吴之矩去世后,这幅画才归了儿子吴问卿。
4、阔笔晕染出一段潜修时间
5、因此该作物像细节与原作颇有差异,笔墨亦全为沈周沉实稳厚的面貌,并添补浅淡颜色。不过除最末段,大体仍维持原作结构,此卷是所知最早的临仿本。
6、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
7、黄公望85岁才完成的《富春山居图》则不但融汇董、巨、荆、关诸家,更体现了元人山水画之变的特征。这种大气象的杂糅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而黄公望的耄耋之年显然已经在画作水平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8、1948年,《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与2972箱文物一同,被运至台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9、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10、从此,吴湖帆就把自家的梅影书屋称作“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了。
11、看《富春山居图》的时候,就也有这样的感觉。
12、而乾隆以两千银买下了他认为假的《富春山居图》,理由是,这画虽然笔力不足,但有古韵,不是近来的画工能画出来的,还是不错的。我有雅怀,所以不同于侈奢的收藏者,好画便收,不拘的。
13、二月有福:你喝你的茶,我也喝我的
14、智永的《千字文》前一日已经烧尽了,《富春山居图》也已在火中了。
15、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16、看故事正如《天机·富春山居图》小说中引用的关于明代风雅才子震文亨赏画的妙论“看书画如对美人,不可毫涉粗浮之气”,完美的故事,也需要去细细品读,否则无法感知到主人公那“如悬崖撒手般、大彻大悟般的轻松释然。”
17、.基本简介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18、桐 君 山下 望 层 城 ,万 顷烟 波 一 叶 轻 . 绿树 朦 胧 残 照 落 ,不 知 何 处 掉 歌 声. 元 .钱 彦 隽
19、此时,离当年画作完成,已是百余年过去了。
20、一窟鱼、一溪绿、一石脆,
三、描述富春山居图的诗句
1、不是朝代的问题,那是族群的问题
2、BY沈尹默|烬余残本?
3、目光摇过三分之二的位置
4、此刻却无声息 我走过
5、大岭横云,七里浅泷流露。指严陵、钓台危据。小舟江上盟鸥鹭。醉惹痴翁,健笔名山赋。溯前朝六家,几经珍护。诧荆溪、化情尘土。叹石渠、清秘深宫妒。剩山缘分,惟我天相许。
6、黄公望,担任过官衙里的笔墨助理,受顶头上司张闾的案件牵连入过狱。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给外面的朋友写过诗:“世故无涯方扰扰,人生如梦竟昏昏”。但是,他没有在“扰扰”、“昏昏”中沉没。出狱后皈依了道教中的全真教。这个时候,他的谋生空间已经很小,而精神空间却反而很大。这就具备了成就一个大艺术家的可能。
7、后半段,为了掩盖火烧的痕迹,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被切割了下来,置在画首。称《无用师卷》。
8、在笔墨技法上,画作以长披麻皴为主,并以书法用笔入画,如此勾勒出疏松的墨线,浓淡粗细相照应。偶尔会有重叠交叉,后人将这种技法称为“勾写”,而不是“勾皴”。在色彩渲染上,黄公望用淡赭色来表达秋意,若明若暗地笼罩于画中的景物之上,在秋季水气之上形成明媚色调,生动自然。
9、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如何判断一幅画的年代?
10、一身骨头变轻 当一池水
11、闲暇时,会画周遭的山水。但画得很慢,因为画得仔细,因为不着急,因为时常揣摩,也因为常年云游在外的缘故,所以历经三四年,还没有能够完成。
12、几年后,《富春山居图》被好友樊节推买下。他把沈周请了来给画题字。
13、此卷构图景物与无用师卷大致相同,起首保留了前段剩山图,但卷末缺主山一段。题识云1338年秋天,为将归杭州的子明隐君绘此图赠别,因此一般简称此作为《子明卷》。
14、《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上经乾隆写下的题跋
15、我们还会涉及画面钤印的辨识,辨识清楚之后,还要厘清印章的时代归属,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便可以从时间上对这个印章进行排序,这个时间序列能够反映大体的收藏过程。另外要看题跋。很多题跋有日期,可以通过题跋的日期、排序、以及题跋的内容来判断画的递藏过程。总之,我们把画的著录、题跋和钤印结合起来,可以对一件作品的递藏过程有大概的了解。这种了解,不是绝对准确的。一般来讲,越是久远的画,我们对它的递藏过程的了解越有限。
16、遥想赤亭下,闻猿应夜愁。 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权德舆 候晓起徒驭,春江多好风。
17、我的脚步 纸上一走三百六十年
18、简介:在片中,辗转流失的《富春山居图》即将展出,国际黑市开出天价,英伦大盗和日本黑帮闻风而动,江湖各路人马各展其能,在生死的边缘上进行对决;而男女主人公的恩怨情仇也就此展开……其中包含爱情、冒险、谍战、动作等诸多元素预计今年9月开机,明年国庆前上映。详细的剧情肯定不会这么早出来吧
19、《剩山图》,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20、一幅画不是仅仅由那位画家完成的
四、写富春山居图的诗
1、《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完成的纸本水墨画,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作品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剩山图:纵8cm,横4cm无用师卷:纵33cm,横69cm
2、「主题」B06丨《富春山居图》山水千载,终求其理
3、黄公望的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而他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黄公望擅长画山水,多描绘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黄公望在作画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他的作品存世不多,如今留在世间有年代可考的画作只有7幅,全是他70岁以后创作的作品,其中最好也是最出名的当属《富春山居图》。
4、要不是后来一堆人为他求情,倪瓒估计早就在马桶边崩溃至死了。这段经历给倪瓒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阴影。不久以后,他因脾疾于洪武七年(1374年)去世,享年74岁。
5、邹之麟总共见过这幅画三次,就都是在吴问卿那儿看到的。
6、“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而得名,没想到,这个地方永远因此而长期流传,并不断被注入传奇色彩。
7、微微侧转 成为线性的笔墨
8、《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被装裱后则定名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9、《夏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王蒙的杰作,这幅画画的是奇峰峻岭。画面中有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峰,山峰的右侧有一条小溪,周围都是山峰。画面的下方是一些古松,这些古松长得非常茂盛。这幅画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绘画技法,就是采用“皴”的方法,把山峰和奇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画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
10、六百多年,有无数人,经了手,过了眼
11、高士出现了,虚步跨过石桥
12、我携一摞A4白纸,蓝色圆珠笔
13、黄公望在画画上晚成,是到了中年时,才开始随着赵孟頫学着画山画水。
14、现在:钓台依旧,景随人迁
15、潇 洒 桐庐 群 ,寒 江 缭 一湾 . 朱 楼 隔 绿 柳,白 塔 映 青 山 . 宋.杨 万 里
16、破旧书画竟是国宝废纸篓中找到题跋
17、所有汉人的天都塌了,眼前只有一条路,先去做个小吏拼拼资历,也许还有当官的可能。
18、褪去了对名利空泛的追逐,黄公望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
19、变身为二十一世纪重叠的城市通衢
20、望临安,满城尽为瘦金体
五、富春山居图古文
1、多少人争相说过,我们时时记起
2、此展品为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3、一杯蓝色饮品让“我”上瘾
4、这幅画完成于1350年,正好是端午节前一天,在云间夏家的知至堂。那时候,云间是松江府的别称。
5、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
6、奇点是指从某个点引出奇数条线。与圆相交的这个点引出了左边一条直线,和右边上下两段曲线。同样的道理左边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引出的是3条直线。在解题中要把图形割裂来看,并不是说右边的点引出一个圆,正确理解是它引出了两条线。
7、当时,收藏家把自己收藏的书画珍品拿去请好友、名人题跋是一种时尚,题跋的越多、越长,书画作品的文化积淀就越深。沈周也把这幅画交给一位朋友去题跋,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竟见利忘义,把画偷偷卖掉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他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却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念念不忘这幅让他魂牵梦萦的画作,他愣是凭着记忆画出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图》,他的仿作与原作在构图等方面都惊人的相似。
8、吴之矩拿到了画,就在每一张纸的接缝处,都盖了骑缝印
9、作画的人已经离开很久了,但留下画作,也像星光。穿过茫茫寰宇,然后,被我们看见。
10、凝固于灵魂最后那一声“嗨”
11、余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12、传世名作险遭火焚被救出后断为两段
13、它叫《富春山居图》,完成于669年前
14、富春山居图上黄公所做:两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
15、左键右键改变人的神经回路
16、村庐依古树,烟棹钓深泓。
17、明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8、后来,倪瓒因为在湖边熏香,被征税官抓进监狱。狱卒给他送饭,他让狱卒把饭碗举高高,举到眉毛那么高。
19、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锐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歇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20、「主题」B07丨如何看中国画?一份观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