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中的典故
1、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 。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2、寓意: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3、韩非深爱韩国,但不被韩王重视。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其报复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4、根据史书记载,韩非口吃,不善言谈,长于著书,使秦之时,被同学李斯等谗言所害,入狱,后服毒自杀。
5、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6、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7、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韩非子中的典故)。
8、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中的典故)。
9、可是,我的夫君他是王,是强大的国家的王,所以,不断地会有新的美人入宫。最近,楚国的附属国魏国的王又送来了一个绝色的美人。魏国的女子柔媚无比,我的王他的心就这样被迷住了。有好几天他都没有叫我去伺宴了,虽然也会来看我,但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要那个魏国的美人的一声娇唤,他就乐颠颠地奉上他的笑脸。
10、 在楚国荆山东南,富含金矿。顺着水流泥沙俱下,附着于水流泥沙之中,有贵重的天然金砂。所以,大量的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偷偷地采金。
11、宋国有个卖酒的人,每次卖酒都量得很公平,对客人殷勤周到,酿的酒又香又醇,店外酒旗迎风招展高高飘扬。然而却没有人来买酒。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者感到迷惑不解,于是请教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长者杨倩。
12、儿子:“哇!果然被偷了!是从那缺口进来的。”
13、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14、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他非常喜爱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鱼进献给他,但公孙仪一概不受。他的弟子很好奇,问道:“你明明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呢?”
15、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16、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要写信给燕国的宰相。晚上写信,因为照明的火炬不亮,于是对拿火炬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点。”一边说一边错误地在信上写“举烛”两字。但举烛并非这封信的本意。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十分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任用德才兼备的贤人。”燕国的宰相向燕王禀告了任贤的道理,燕王十分高兴,国家因此大治。
17、楚人有卖盾与矛者,先誉其盾之坚,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之利,曰:“吾矛之利,万物莫不陷也。”市人诘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
18、杨倩问:“你养的狗很凶吧?”卖酒者说:“狗凶,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回答:“人们怕狗啊。大人让孩子揣着钱提着壶来买酒,而你的狗却扑上去咬人,这就是酒变酸了、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19、 现在若有人在这里说:“给你天下所有财富再杀死你,你愿意接受吗?”即便是见识短浅没有作为的人,也不会作出这种愚蠢的选择。占有天下,多么大的利益诱惑呀!还不愿意,那是因为他已知道必死无疑。
20、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21、燕国丞相,把他穿凿附会的理解,禀告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地采纳了丞相的意见,广纳贤才,一段时间燕国曾治理得很好。
22、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23、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24、 尽管官府的采金禁令非常严厉,抓到了偷采金砂者,立即在“市街分尸示众”。禁令下达后,被处以极刑的人不计其数,尸体抛弃于水中,水为之阻塞不流。可是,仍制止不了继续有人违法采金。
25、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26、 他认为推广仁义都是在空谈,他的“法治思想”反对着“儒家思想”,君主应该采用手段统一自己的权利,将所有的权利统一起来,治理国家应该制定法律,无规矩不成方圆。
27、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言论,都是华丽巧辩之谈,正是因为君王舍本逐末,只欣赏采纳那些华美的言辞,而舍弃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28、①酤(gū)酒:卖酒。②升:量酒的器具。为:酿造。③怪其故:对这种料想不到的事情感到奇怪。④问其所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闾(lǘ):邻里。⑤挈(qiè):用手提着。瓮:盛酒浆的坛。⑥迓(yà):《尔雅》:迓,迎也。即冲着。龁(hé):咬。⑦明:帮助开导。⑧蔽胁:蒙蔽控制。
29、张松如先生(笔名公木)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30、宋国有个乡下人挖到一块璞玉!他认为这么好的玉应该献给司域子罕。
31、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32、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33、韩非结语:不因小利而失大节,靠人不如靠己;求人不如求己。
34、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35、“书是因人的智慧而产生的,因此一个智者绝不抱着书本死读,你何苦背这么多书来走路?”
36、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 。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37、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38、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39、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40、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41、他的弟弟很好奇,问道:“你明明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
42、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