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句赏析
1、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2、(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3、浣溪纱(宋)欧阳修
4、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5、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篇,比兴手法体现了诗经的特点。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是引出的作用。例如,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为了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时又把君子追求淑女的情景比喻为雎鸠鸟求偶的景象。这就是比兴手法。
6、之后是诗歌意向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7、秋风引(唐)刘禹锡
8、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9、B.“墟”,即村落,夕阳将余晖撒于其上,给人以凄清冷落之感,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诗句。
10、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11、燕子来舟中作(唐)杜甫
12、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13、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14、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15、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16、答: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17、清露夏天晓,荒园野气通。
18、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19、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
20、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二、优美诗句赏析
1、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2、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3、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4、诗的颈联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6、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7、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9、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0、B(解析)B.“凄清冷落”错误。“斜阳照墟落”是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牛羊归家,老叟倚杖守候,雉鸡鸣叫,蚕儿成眠,农夫荷锄归来,给人恬静温馨之感。
11、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12、按照诗意发展,尾联似应写诗人走进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诗人不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的苦衷。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里说的“不耻归”,同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随入岛云”,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
13、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一幕,感染了诗人,他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
14、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1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
16、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7、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18、(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19、答: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20、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三、诗句赏析手抄报
1、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2、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3、5月23日我们将继续举办“飞花令”活动
4、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5、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6、A.《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7、(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8、诗人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田里的野鸡叫的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经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
9、(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0、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11、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12、(注释)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3、(解析)“山当日午回峰影”,写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的动态,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
14、最后看最后两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意思是“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此”乃此前的流水账式的描写和概括,也就是“此”引发了诗人对“闲适”的羡慕之情。“羡”“怅然”直接抒发情感。《式微》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这是用典。
1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6、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17、请从“动静”的角度赏析颔联在写景上的妙处。
18、(解析)第三句“山色蒙蒙横画轴”,意思是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空蒙山色犹如展开的横卷画轴,将蒙蒙山色比作一幅画轴,写出了群山若隐若现的特征,“横画轴”写出了“山色蒙蒙”之广阔,透露出作者寄情山水,为早春的风光而沉醉的情感。
19、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20、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四、诗句赏析的方法与模式
1、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这首诗的特点是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写景,景物明丽;抒情,情味隽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实是一首佳作。
4、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5、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6、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7、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8、之后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9、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回顾一下吧~
10、赏析诗句先抓意象这里的意象有大江万山江流很明显这个万字夸张手法作者就是写出了这些景物的磅礴的气势什么大呀万呀尽呀然后根据意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豪情壮志吧这里是
1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13、三是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14、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1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6、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赏析:人都希望自己有极佳的口才,但是战国的苏秦就是因为口才太好,才会被齐大夫派人暗杀。
17、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18、“彼可取而代也”见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彼:指秦始皇。本句大意是:他那煊赫的帝位是可以替代的啊。《史记》记载秦始皇南巡时,项羽目睹了他不可一世的排场,非但不钦佩,反而说了〜这样的话。此句脱口而出,不加掩饰,既表现了项羽的凌云壮志,又表现出人物的率直纯真,一句话六个字便塑造出项羽这个才气过人、英勇豪爽的少;年英雄的形象。这种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也是今天写作应遵循的原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条后来意义扩大,常常用以表现乙可代甲。
19、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20、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五、长恨歌经典诗句赏析
1、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3、“草带泥痕过鹿群”,意思是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草带泥痕”,通过草上的泥痕这一静态细节,描写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动静结合的笔法细腻贴切,寥寥几字即把人带入其中的情境。
4、(注释)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霰(xiàn现):小雪粒。
5、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6、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7、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术语”积累: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
8、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9、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10、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前者为“虚”,后者为“实”,这一“虚”一“实”,两相映衬,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11、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12、初春(解析)第二句“日暖风香正落梅”,意思是和风携来花香,感到日渐温暖,而梅花正悄然飘落;由“日暖”“风香”“落梅”等词语可以知道,夹带着花香的春风吹来,使人感到日渐温暖,“日渐”表明是早春,温度不是特别高,此时正是梅花凋落的时节,梅花凋落大概是早春,推断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初春时节。
13、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4、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5、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16、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1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18、①借事抒情。人们互相呼唤着去修筑打谷场,小孩子们则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以此突出人们忙于准备秋收的喜悦。②借景抒情。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叫得正欢,远远的村中炊烟袅袅;田野上林木与野草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渲染了秋收前田间地头欢乐的气氛。③直抒胸臆。尾联“乐哉今岁事”,直接点出“乐”的情绪。④以景结情。田野里的金黄稻子,像云彩一般,一直铺到与天相连,丰收已经在望,以景作结,强化了快乐的情感。
19、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20、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