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赏析(李白把酒问月诗文赏析)

时间:2023-04-0509:29:54 诗文赏析(李白把酒问月诗文赏析)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诗文赏析

1、动静结合: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2、(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从几个角度写夜间下雪的?

3、新定,指郡名,新定郡即睦州,范仲淹众多贬谪之地之一。感兴,因事因景引起的感想。五首,五首五言绝句,因其题材相同故统一在一起,命名为新定感兴五首。

4、(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5、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6、人文价值:诗词的第一魅力

7、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8、(描写景物的方法——虚实结合)

9、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0、给你简单解释下:第一个,芙蓉有两大特点被文人抓住了,一是花的美艳,二是开在秋天。“若在春风怨更多”的含义在于春花种类繁多,芙蓉便要落入群花争艳的俗套里面。而芙蓉是君子花,不愿在世俗中攀比,恰好说明了她不愿与春花争艳,与夏花比美,而要待到秋天才开放的洁净性格!第二个表现手法,主要是拟人。赋予芙蓉人的性情与品格表达的效果使诗句更加惟妙惟肖,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雨后慰池上芙蓉"实际上不是安慰,而是一种对高品格的追求和对追求者惺惺相惜的人生写照。

11、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

1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5、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16、翻译: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17、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18、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1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二、李白把酒问月诗文赏析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对联?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2、(答案)①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开头两句写了什么)②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描绘画面)③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作用)

3、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4、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5、中间: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照应等。

6、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二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陈亮收到信后,也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8、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9、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11、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3、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14、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15、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16、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1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8、辛弃疾万分不舍,随即骑马抄近道追去,

1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0、开头:交代时间地点、奠定基调、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

三、诗文赏析模板

1、(1)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

2、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3、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4、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5、写下《乳燕飞·把酒长亭说》(《贺新郎》的别名)以抒怀: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三是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8、(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

9、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10、诗词鉴赏中的“点染手法”指诗词创作借用画家手法,加以点明和渲染的一种表现手法。此法能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点明“伤离别”时,用“冷落清秋节”渲染,成为在冷落的清秋节伤离别;接着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意境来渲染烘托出清秋节的离别更难。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11、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2、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5、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16、(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细节)

17、事实上,他打心眼里渴望能有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

18、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

19、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20、宝典使用指南课程,干货满满!

四、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赏析

1、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

2、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3、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4、翻译: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埋怨郎君的情意不能像潮水一样来去有定时,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水并不算深。

5、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6、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7、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10、第五首,江上多嘉客,清歌进白醪。范仲淹在新定结交了新的朋友,欣赏着江上的美景,唱歌喝酒,好不快活。灵均良可笑,终日著离骚。灵均指屈原。屈原太可笑了,整日地写忧国忧民的离骚,这一句是作者的自嘲,作者时刻没忘记忧国忧民,只是暂时地远离了政治中心罢了。

11、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12、《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白居易〔唐代〕

13、(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有时候描写一个人的状态的时候往往用简单的文字不足以刻画当时的状态,那么久通过他们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里等来突出这时的状态会更加细致让人记忆深刻。)

14、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15、刘琨的诗文激昂悲壮,充满对战乱中的流民的同情和抵抗敌人的决心。被囚后所作的《重赠卢谌》和《答卢谌》诗是其代表作。《重赠卢谌》此诗前半段引用了姜尚、管仲、陈平、邓禹等人的典故,用以激励卢谌,并期望他营救自己,也表达了对晋室的忠诚;后半段描述了自己壮志未酬的心情:“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钟嵘《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评道:“其源出于王粲。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琨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

16、汉代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7、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18、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下阕三两句写静,四两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19、(1)侧面描写———衬托

20、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五、苏轼赠刘景文古诗文赏析

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视角变化)

3、审美价值:诗词的第二魅力

4、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5、翻译: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6、辛弃疾怅恨不已,后悔没能挽留住好友。

7、《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

8、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开。

9、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10、这样一唱一和不知多少回,那首著名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也在此间诞生。

11、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12、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13、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14、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15、(2)点明该词运用叠音的手法。

16、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17、这首诗中()是叠音词。这个词的意思是(),描绘了()画面,烘托了()的意境,表达了()情感,妙用叠音词,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表达效果。

18、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19、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20、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点击展开全文
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 个性说说

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

一、月夜忆舍弟 1、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简析)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
古诗鉴赏(古诗鉴赏题和 个性说说

古诗鉴赏(古诗鉴赏题和

一、古诗鉴赏 1、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2、下文“点点...
清明诗词(清明诗词鉴赏 个性说说

清明诗词(清明诗词鉴赏

一、清明诗词 1、分分抬眼飞天客,秒秒闭眸旷野灰。 2、次韵清明日西湖(宋·张先) 3、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有很多习俗和活动,催发文人骚客的诗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荷花的诗(荷花的诗句托 个性说说

荷花的诗(荷花的诗句托

一、荷花的诗 1、粉泪盈杯呼皎月, 2、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 3、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4、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 李白《妾薄命》 5、荷叶五寸荷花娇,贴...
描写初秋的诗句(描写初 个性说说

描写初秋的诗句(描写初

一、描写初秋的诗句 1、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朋友,知道的,不知道的,太多了,慢慢积累吧! 4、看异乡人停泊在枫桥边,...
立夏诗词(立夏诗词) 个性说说

立夏诗词(立夏诗词)

一、立夏诗词 1、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2、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3、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李清照诗词(李清照诗词 个性说说

李清照诗词(李清照诗词

一、李清照诗词 1、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2、去天尺五抱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3、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