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写黄鹤楼的古诗
1、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2、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3、白话文释义:昔日每次登上黄鹤楼,最爱的就是远眺鹦鹉洲。沙洲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碧绿的江水绕过沙洲缓缓流去。鸳鸯和鸂鶒鸟在洲边水中嬉戏、漫游。在长长的沙堤之上洒满了落日的余辉,金色的沙滩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熠熠夺目的光彩。
4、译文: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5、《春晓》,《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
6、这首诗是讲什么的呢?聪明的你一读题目肯定就猜出来了!没错,题目已经把一切都交代得明明白白了。这首诗写在黄鹤楼,是为了送别即将去广陵当官的孟浩然而写的。对,就是那个春天睡不醒的孟浩然。孟浩然当时要去广陵,也就是现在的扬州,走水路必经黄鹤楼,所以李白选择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别。
7、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8、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9、“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故事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黄鹤楼也因此名气大盛。
10、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11、同时,唐代可以说是黄鹤楼从军事楼向观赏楼转换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此,可以肯定地说,唐代的黄鹤楼应该也是一座非常巍峨壮观的建筑。
12、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3、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词,将相思写到极致,不愧是四大才子
14、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15、神明太守再把黄鹤楼重建雕饰,
16、新近图画的粉壁还芳菲犹闻。
17、登得顶层,凭栏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甚是雄伟壮观。横跨长江的大桥与黄鹤楼相对,那滔滔江水自西向东滚滚而去,一边是高速线,一边是铁路线,把蛇山和黄鹤楼夹在中间。可以说,脚是车水马龙,机车轰鸣,身边是人头攒动,喧嚣不止!面对如此情景,那只远去的黄鹤怎能再飞回来?就是诗人重回故地,我想他也不可能再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了!吊古怀乡,千古佳作,是要触景生情的,没有良好清幽的景致,哪有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情?喧闹和嘈杂,就是崔颢重生,李白再世,也难以有此心情来赋诗作赋了!真正是:眼前有景道不得,红尘滚滚在上头啊!
18、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19、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20、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二、关于黄鹤楼的诗句古诗李白
1、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2、因为有了这则故事,虽然那座题写了这两首诗文的黄鹤楼在后来被毁,但人们又在黄鹤楼的旁边,修建了一座亭子,并为这座亭子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名为“搁笔亭”。
3、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4、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5、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6、注释: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烟花:指艳丽的春景。尽:消失。唯见:只见。天际:天边。
7、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8、从唐代起,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9、不是的,是因为黄鹤楼离他们太近了,就像一棵近在门前的树,你会去仔细观看吗?更何况这棵树还要花钱观看。
10、清代最癫狂的一首《沁园春》,千古无二
11、其中,第二幅和第三幅画,画的便是唐朝的贾岛、顾况、宋之问、崔颢、李白、孟浩然和王维,以及刘禹锡、白居易和杜牧等十位诗人。
12、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13、译文: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
14、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15、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16、整州的人都笑我为狂客,
17、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8、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19、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20、本有一腔“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的豪情诗意,但却被“崔颢题诗”生生止住,以至于“眼前有景道不得”!更是叹服崔颢之诗既在其前又在其上。而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便应是此事之后所作,从这首诗题目可知是一位“丁十八”的人作诗讥笑李白,李白醉后答诗。
三、李白描写黄鹤楼的诗句
1、思想性:两首诗都是怀古感怀之作,也都写到一个“愁”字,但同一个愁,意蕴却是截然不同。崔颢的《黄鹤楼》抒发的是浓重的乡愁,是借景来抒一己的情怀,格局较为狭窄;而李白的《凤凰台》,抒发的却是伤时忧国的感慨,在诗句中将国家兴亡、历史与现实紧密关联,思想上无疑更壮阔深远些。
2、我去严君平帘下打探过,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4、《江夏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诗。江夏,唐时郡名,即鄂州也,属江南西道。
5、简析:这首诗是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送别时所写,诗中没有描写黄鹤楼的景色,也没有朋友之间离别的伤感,只有诗人对友人目的地的向往和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6、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7、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也曾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8、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9、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0、白话文释义: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11、岸边船夫正在系紧小舟缆绳,挽起罗裙的浣纱女正在水边忙碌。月光皎皎远处白茫茫的芦花连成一片,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杜若香。你此次离去不要忘了我呀!
12、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13、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14、现在我们去黄鹤楼玩的时候,会拜倒在它的宏伟气势之下,感慨中国工匠的技艺,感谢老天爷的仁慈,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文物。尽管不愿承认,但还是要不无遗憾的告诉你们,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它其实重建于1985年,仿的是清朝同治年间的黄鹤楼。
15、虽然崔颢早期“多写闺情”,但是他后期诗作的风格却变得雄浑奔放。这与其去过边塞之地有关。《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是“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16、译文:黄鹤高楼已被我捶碎了,骑黄鹤的仙人无所依凭。
17、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18、原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七律约略的可分成前后两层,前四句讲仙人已去的寂寥,后四句说俗人眼下的惆怅。
19、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20、我们都知道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这里其实有一个债主与欠债人的故事。
四、李白写有关黄鹤楼的诗
1、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2、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3、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4、这是三幅连成的长卷绣像画,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上面分别画着唐宋时期13位著名诗人的形象和他们为黄鹤楼所做的诗句。
5、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东游归来,来到湖北安陆,此时的李白已经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浩瀚的江水在中部大地流淌,深长的交通干线贯穿南北。诗人极目远望,长江的辽远壮阔和铁路深长延伸,将祖国大地连贯在一起,充满了对中国大革命形势的忧思。“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是近景,体现了一种沉重、郁闷的气氛。毛泽东对革命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深切感受到四伏的危机。苍茫迷雾中被锁住的大江,与他的心境是非常相似的。
7、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8、一代名胜黄鹤楼;
9、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明代以渊博著称的大才子杨慎,杨慎首先否定了“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李白所作之说,并认为这几句打油诗是几个禅僧在黄鹤楼戏作的联句偈语。既然“捶碎黄鹤楼”是伪作,那么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更是无根之萍的伪作附和了。
1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西落,日色渐暗,只是从这雾霭一片的江面看过去,却看不见自己的故乡,即使景色很美,也忍不住哀愁起来。这一句与南唐词人李煜(yù)《虞美人》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着相似的意味。
11、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12、这首诗不仅让黄鹤楼更加出名,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13、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14、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15、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16、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因而被人们推崇为写黄鹤楼诗的绝唱。
17、让狂人李白折服的男人
18、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便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七律名作《黄鹤楼》:
19、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20、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古今无人能比
五、李白写的关于黄鹤楼的诗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格律规范:作为近体诗,即律诗,格律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崔诗前四句明显是古风句,没有格律可言,虽也可说是自然浑成,流水行云,但毕竟不及李诗的结构井然,独具一种气势。
3、此外诗歌结尾两联,崔诗整个的情调显得平淡凄清,而李诗却以其雄健笔力,将前文中的悲凉气氛一洗而空,尾联即便是抒发郁愤忧虑之情,也仍然不堕气势。
4、只好徘徊顾影,泪满汉江,留恋难别。
5、回思我们读过的李白诗作,确实全无黄鹤楼之作,唯有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了黄鹤楼之名,也不过是借了地点的送别诗,而非专为登楼所赋;还有一首《鹦鹉洲》专赋长江鹦鹉洲而避开黄鹤楼。两首诗严格而言都算不得黄鹤楼诗。除此之外,难道李白真的没为黄鹤楼写过诗吗?
6、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乘:驾。去:离开。空:只。返:通返,返回。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乡关:故乡。
7、在这座亭子的入口正门上,挂着一块写有“搁笔亭”字样的匾额。在入口处的亭柱上,还写有一副对联: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记得这首诗,却没有记住这首诗的名字,以致于有人问起这“更上一层楼”的“楼”是什么楼的时候,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说这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毕竟黄鹤楼是“天下江山第一楼”,又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名气很大。
9、艺术性:诗贵其“简”,古人常认为字惟其少,意惟其多,这才有了所谓炼字炼句。开头同样是描写景物,抒发台去楼空、世事无常的感慨,崔颢用了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李白仅用了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便已将语意概括清楚,不可谓不惜字如金。
10、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1、据历史记载,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的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战乱频仍,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也有10次。所以黄鹤楼又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黄鹤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12、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13、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14、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15、滔滔江水一路东去,美丽蛇山沉默不语。青山绿水不再,诗文亘古长存!走吧,不去想它了,喧闹随处都有,只要心里想着那只西去的黄鹤,只想想那令人千古不忘的诗文,哪怕黄鹤楼的周遭再喧闹,都已经无所谓了!
16、黄鹤高楼已我被捶碎了,
17、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18、白话文释义: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19、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20、《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是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古诗。阎伯珵《黄鹤楼记》: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图经》云,昔费袆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