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译文(核舟记译文全解)

时间:2023-04-1601:14:39 核舟记译文(核舟记译文全解)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核舟记译文

1、历历可数: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2、(译文)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3、(26)不属,不相类似。属,类似。

4、(105)之:代“核舟”。

5、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6、(译)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禽走兽、树木山石,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的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情景)。

7、⑥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8、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9、④佛印:宋代名僧,是苏轼的朋友。

10、其船背稍夷①,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②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③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④,其色墨。又用篆章⑤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⑥。

11、②[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2、(译文)坐在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扶着一根横木,右手攀着右脚趾,好像大声呼喊的样子。

13、(“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14、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15、船尾上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夫。在右面的那个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打口哨的样子。在左面的那一个,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凝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是否烧开的)声音似的。

16、记叙文阅读之整体感知

17、(47)为,做。这里指雕刻。

18、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19、(100)曾:尚,还。(读“zēng”,见古文字典)

20、文章第三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的人物),本段的结构方式是(先总述再分述),从表示方法看,侧重(说明),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二、核舟记译文全解

1、(译文)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着黄鲁直的后背。

2、体积小,精致,人物雕刻得活灵活现,舟上文字清楚可见追问:用原文怎么回答?追答:你把原文发过来,我给你找追问:追问:追问:追问:追问:追答: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译文)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4、第2—5段,详述核舟之“奇巧”。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7、(译)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名船夫。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有一个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炉子,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8、(38)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然,……的样子。

9、椎髻:居右者椎髻仰面

10、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1、(“简”通“拣”,挑选)

1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3、(36)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呼,喊出高而响亮的声音。啸呼,这里指大声呼喊。

14、⑧[石青糁(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糁,用颜料等涂上。

15、第四段分述。而舟子一个悠闲,一个专注

16、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7、水落石出,汉语成语,拼音是shuǐ luò shí chū,意思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出自《醉翁亭记》。

18、(32)舟子,撑船的人。

19、山高月小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ān gāo yuè xiǎo,意思是形容夜景的气势。

20、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三、核舟记译文简短

1、①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2、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3、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十分惊奇道:啊,手艺实在是灵巧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称赞像是鬼斧神工的很多,可是有谁能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轻松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十分清楚的呢?

4、(35)攀,同“扳”,扳着。指,同“趾”,脚趾头。

5、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6、③不属(zhǔ):不相类似。

7、中轩敞者为舱——

8、(译)船的顶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一笔一画都非常清楚,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的。

9、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10、②[奇妙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11、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12、曾: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3、王叔远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刻画如此细致,得益于作者细致的观察。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写介绍工艺品的文章。

14、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6、他一生写过很多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这篇文章还被收入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另外就是《茅薝集》八卷

17、(译文)嘿,技艺也真神奇啊!

18、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

19、⑦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0、(5)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动词,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象,模拟。形,名词,(雕刻物体的)形状。

四、核舟记译文最少的

1、罔不因势象形——

2、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3、(48)执卷端:拿着画卷的右端。执:拿着。卷端:画卷的右端。

4、省略句,省略主语“佛印”,应为“(佛印)卧右膝,(佛印)诎右臂支船”。

5、原文:明朝末年魏学洢《核舟记》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7、(译文)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8、(11)箬篷覆之:(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之,代词,指小船。

9、②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10、⑦[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1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2、(84)其:船的背面,船底。

13、那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14、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盖大苏泛赤壁云。

15、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16、(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1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8、⑨[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jī),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嘉鱼东北。云,句末语气词。

19、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32)各一人。居右者椎髻(33)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0、(48)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曾不盈尺,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五、核舟记译文简短200字

1、(61)诎:同”屈”,弯曲。

2、⑥鲁直: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苏轼的朋友。

3、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4、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5、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6、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7、(25)矫首昂视:抬头仰望。娇,举。

8、船的底部稍微平坦,作者的名字就题写在上面,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勾一画都十分清楚,字体的颜色是黑的。又用上一颗篆字印,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

9、(41)糁:涂染,名作动。

10、⑮[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数出来。历历,分明的样子。

11、(译文)对联、题名和篆字图章,雕刻的字一共三十四个。

12、明有奇巧人②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③,为④宫室、器皿⑤、人物,以至鸟兽、木⑥石,罔不因势象形⑦,各具情态。尝贻⑧余核舟盖大苏泛赤壁云⑨。

13、《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也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4、④[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15、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具体,其上的人物亦描绘得逼真而又生动,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

16、(33)者,……的人。椎髻,椎形发髻。

17、清风徐来,语出宋代苏轼的散文名作《前赤壁赋》,指微风缓缓吹来。原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末散文家魏学洢的《核舟记》也引用此句。

18、(译)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帽子,留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苏、黄两个人在共同欣赏一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卷子,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佛印特别像弥勒佛,敞开胸脯,露出乳房,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着右腿,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支起来,挂着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19、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20、(译文)黄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象在说什么似的。

点击展开全文
苏秦之楚翻译(苏秦之楚 个性说说

苏秦之楚翻译(苏秦之楚

一、苏秦之楚翻译 1、(宣传活动)某选手就此次比赛写了一则消息,请你拟写标题。(2分) 2、翻译: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
陈涉世家译文(陈涉世家 个性说说

陈涉世家译文(陈涉世家

一、陈涉世家译文 1、若:代词,你,指陈胜。 2、死国:为国事而死。 3、褚先生(褚少孙)说:地形险阻,是便于用来固守的;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是便于统治国家的。但这些还不是...
牧场之国课文(牧场之国 个性说说

牧场之国课文(牧场之国

一、牧场之国课文 1、课文主要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描绘了荷兰独特的田园风光。课文是按照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写的。 2、用尽目力向远处看。(极目远眺) 3、第一节诗用写实的...
买椟还珠译文(买椟还珠 个性说说

买椟还珠译文(买椟还珠

一、买椟还珠译文 1、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大概就这意思吧! 2、彼得潘的...
为学译文(为学译文简短 个性说说

为学译文(为学译文简短

一、为学译文 1、……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2、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3、但是如果我摒弃而不用,(那么)跟愚笨和平庸的人...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美 个性说说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美

一、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出自唐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个性说说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1、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有利于提高专注力的活动和游戏有:走直线、走平衡木、搭积木、拼图、玩可以拆装的玩具、穿珠子、听故事、看图画书。 2、根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