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物言志的古诗
1、托物言志古诗词17首
2、这首诗是王安石被罢相后退居钟山所作,前两句写墙角的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赞美梅花的品格和风度。
3、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本诗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4、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
7、译文:迎着八面来风张开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鹤。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8、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9、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10、托物言志的古诗词一般寄托的物有松,竹,荷花,菊花等等。以下面的诗句为例子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1、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12、诗写得很妙,说是咏菊,却不见一个“菊”字,而且一反自陶渊明起菊花作为孤高绝俗的隐士象征之常态,表达出其全新的境界。
1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5、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6、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17、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1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9、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20、《琵琶行》唐朝·白居易(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
二、托物言志的古诗有哪些四年级
1、《小孤山》宋代: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群鹤咏》南北朝:萧道成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咏燕》唐代:张九龄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2、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抵御外族入侵,最后却被诬陷含冤而死。
3、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4、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5、(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二
6、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7、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8、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1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12、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13、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14、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15、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8、体会诗句含义,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19、《感遇·其一》唐朝张九龄
20、石灰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三、托物言志的古诗四句
1、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2、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3、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7、赏析:作者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
8、他和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9、《秋夜望单飞雁》庚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用秋夜孤飞之雁,道出了国破家亡与身世飘零之慨。
10、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1、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古人吟唱梅花的中,有一首相当著名,表现的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12、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6、《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17、译文: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18、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9、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20、说——韩愈《马说》《师说》、(清)刘开《问说》
四、托物言志的古诗小学
1、赏析: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2、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3、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5、译文:溪流不辞辛苦,穿过千岩万壑来到山崖前,从远处看去,可以发现这溪流的源头在很高出;但是小小的山沟怎么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终会流入大海化成汹涌的波涛。
6、有些诗,很简单,就算是千百年前的古文,也不用字字去查是何意,一看便能明白。
7、咏燕(唐·张九龄)
8、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9、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1、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宋)王安石《北陂杏花》
1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13、“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其诗、书、画堪称“三绝”,尤画竹为最佳,这就是一首题画诗。
14、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15、译文: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16、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17、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1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19、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20、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托物言志的古诗5首
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3、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③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1653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4、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5、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6、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7、是借景寓情,托物言志。以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操和心智。
8、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0、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2、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1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4、您好这位朋友。《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精卫》清·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祝福朋友幸福!。
15、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16、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南西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17、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8、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9、“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起义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起义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20、·刘禹锡《陋室铭》·周敦颐《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