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井得人阅读答案
1、解析:“国人道之”中,最重要的是对“道”的理解,可以翻译为“说/谈论”。“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的意思是“得到一个人的使用,并非从水井里得到一个人”。
2、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8学年高二下开学考试(戳此)
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5、元方入门不顾:顾野有麦场:
6、七年级上册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7、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学校合唱队演唱校歌《幸福启源》
9、七年级上册十七课《猫》词语、作者
10、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11、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12、文言文读不懂?教你八招学会“猜读法”
13、七年级上册十课《再塑生命的人》课件
14、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诫子书》
15、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江南逢李龟年》课件
16、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峨眉山月歌》教案
17、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
18、眈眈相向眈眈:一狼径去径去:
19、七年级上册五课《秋天的怀念》词语、作者
20、解析:结合全文来看,其他人对丁家人说的“穿井得一人”理解有误,且这种错误的理解越传越广。文章最后一句说:“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指的是“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二、穿井得一人的阅读答案
1、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2、七年级上册三课《雨的四季》词语、作者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微课+知识点+练习
3、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六《发挥联想和想象》微课+知识点+范文
4、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课件
5、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微课+知识点+训练
6、七年级上册语文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
7、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微课+知识点+学案
8、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微课+知识点+学案
9、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复习
10、七年级上册十二课《论语十二章》译文、词语
1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12、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
13、(3)“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1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5、七年级上册《潼关》译文、欣赏
16、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微课+知识点+学案
17、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微课+知识点
18、(点击关键词查看文章)
1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1(word版共5套)(戳此)
20、(1)场主积薪其中(2)屠乃奔倚其下
三、穿井得一人阅读题及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__④复投之之:_____
3、所以,孔子对这种传播痛加斥责说:在路上听闻不加考证地随意传播,是很不道德的行为,是被人所唾弃的。经过“道听途说”的传播过程,多少有点根据的事已经完全失真,这时的再次传播,就是“以讹传讹”了。“讹”是“谬误”的意思,把本来就不对的话又错误地传播出去,这是错上加错。流言就是通过上面这三个阶段炼成的。“穿井得人”的故事,是对形成过程的形象化说明。假设人们都不热衷对流言的传播,或者说对传播的流言“一笑而过”,或者心存怀疑,或者根本不信,流言就失去了市场。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在作怪呢?
4、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5、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微课+知识点+练习
6、七年级上册课内诗歌赏析及练习
7、七年级上册十八课《鸟》教案
8、如此一来,家中专门负责供水的人便从旷日持久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干一些其他的工作,家里的劳动效率也就提高了。因此,丁姓人非常高兴地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一口井,节约了一个人的劳动力,与之前相比,等于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丁姓人的话是有一定的话语背景的,这是在节约了劳动力之后的由衷感叹,但是他的感叹并没有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揭示出来。因此,丁姓人的话便有了被误解的可能。
9、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10、注释: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
11、1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2丁氏告诉别人说她家打了井之后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最后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3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12、写出含下列加粗字的成语。
13、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4、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2(戳此)
15、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欧阳修苦读》。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16、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梳理
17、七年级上册二十四课《蚊子和狮子》教案
18、点击查看苏东坡朋友圈:偶遇诗人中最有趣的灵魂!
19、苫蔽成丘苫蔽:弛担持刀弛:
20、七年级上册十六课《诫子书》课件
四、穿井得一人的阅读题
1、A.城里的人都称赞这件事。
2、为了让阅读更具感染力,6月4日上午,茂名市启源中学在学校舞台广场举办了2018年阅读博览节暨中英文戏剧节社团活动展演,以动感的形式展开对阅读的理解。
3、七年级上册二十四课《杞人忧天》译文、典故
4、最新试题仓库(每日更新)
5、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6、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7、七年级上册二十一课《皇帝的新装》词语、作者
8、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9、病句辨析技巧及课后练习
10、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译文、欣赏
1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12、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所以总有一个人在外边奔波。后来他家挖了一口井,于是对人说:“我挖了一口井,家里就多了一个人。”有人听见这话,就向另外的人传话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一个人。”于是全国的人都争相传播这样一条奇闻。消息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国君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家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使用,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启发:这个故事从丁氏的穿井引出传话的出入,说明传言易讹,凡事须亲自调查,这样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13、泛读课文,理解文意。(自学十分钟)
14、“穿井得人”,说的是战国时期宋国的一则故事。宋国有一户丁姓人家,他们家中没有水井,平时用水都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当时的家庭组织还是大家族形态,父兄子侄都住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劳作,人员多了,吃水用水自然也多,因此丁姓人家便专门有一人在外负责家里的“供水工程”,任务艰巨。后来,丁姓人家打了一口水井,家中的吃水问题便解决了,“供水工程”也就下马。
15、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16、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17、七年级上册七课《散文诗二首》词语、作者
18、家庭教育|学习方法|不爱学习|早熟早恋
19、七年级上册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20、一个人,一杯早茶,一本书,一段故事……
五、穿井得人阅读理解答案
1、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2、止露尻尾尻:狼亦黠矣黠:
3、七年级上册二十二课《天上的街市》课件
4、③屠乃奔倚其下其:___④一狼洞其中其:___
5、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汇(下)
6、基础知识|必背古诗|文学常识|写作技巧
7、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8、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的演讲:我的孩子成绩并不突出,但我相信他大器晚成!
9、七年级上册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译文、欣赏
10、D.城里的人都为这件事叫好。
11、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12、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13、即时消息关注“语文月刊”微博,多转发、分享给朋友!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七年级上册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课件
16、部编版语文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和答案(各2套)
17、其①恐前后受其敌其:___②场主积薪其中其:___
18、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19、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鸟》微课+知识点+练习
20、⒈文中两次描摹妇女们划船的水声,从“哗,哗,哗”到“哗哗,哗哗,哗哗”,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表明划船速度由慢到快。通过声音描写达到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效果。⒉“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这句话表现了妇女们的什么精神?宁死不当俘虏,不出卖战友⒊妇女中有人说:“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从中可以看出妇女们的什么品质?聪明机智⒋文中“粉红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一句的含义是什么?表示是作者的猜测,其实那里真有游击队的埋伏。为下文游击队员的出现提前做了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