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古诗全解
1、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2、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3、学雷锋综合实践活动,雷锋日记+手抄报+名言+雷锋事迹
4、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5、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6、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7、致家长:珍惜老师,从好好交作业开始
8、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9、按照古时传统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寒食节”,规定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节”,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是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古时寒食共有3天,过后便是“清明节”,所以古诗词中也常把清明与寒食两个节日混同在一起。《清明》
10、来禽: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11、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2、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13、唐·元稹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今日清明汉江上,一身骑马县官迎。《使东川·西县驿》
14、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5、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16、清·李渔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战场花是雪,驿路柳为鞭。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17、长安清明(唐代:韦庄)
18、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19、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江南清明》
20、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二、清明古诗全解翻译
1、元·乔吉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2、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3、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寒食》
4、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5、清明这首古诗的诗意是表达了人们对死去亲人的追死之情,祭祀的人们想要借酒向死去的亲人诉说思念之情。
6、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7、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8、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9、唐·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清明日忆诸弟》
10、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11、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2、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13、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寒食即事》
14、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5、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6、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17、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破阵子》
18、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19、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20、你只负责好好做人,上天自有安排
三、清明古诗全解诗意
1、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2、清明古诗的多音字,行人的行xing二声,行hang二声,银行。何处的处chu四声,处chu三声,处理。
3、白话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芊(qiān)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寒食寄郑起侍郎》
7、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8、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9、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寒食上冢》
10、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11、湖寺清明夜遣怀(唐)李群玉
12、《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13、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14、唐·李建勋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湖寺清明夜遣怀》
15、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16、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谁想栏杆拍倚遍,欢声犹不近楼头。
17、唐·韦庄满街杨柳绿烟丝,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洞,女郎撩乱送秋千。《途中寒食》
18、也可能只是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子而已。它对于突出本诗的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杏花一般都是在梅雨季节盛开,作者想要找一间酒家来躲避给他带来哀愁情绪的梅雨,得到的答案却是又要到一个与梅雨相关的杏花盛开的地方,
19、在古代,清明前一日是寒食节,是为纪念介子推。寒食节不举火,冷食。南方人的清明食品“青团”就是冷食。既然是寒食祭奠介子推。那么人们顺便也祭奠自己的先人,久而久之,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当寒食併入清明后,清明也就有了祭奠内容了。
20、唐·杜甫着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阊门即事》
四、清明古诗全解幼儿园
1、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2、唐·韩偓池塘夜歇清明雨,绕院无尘近花坞。五丝绳系出墙迟,力尽才瞵见邻圃。下来娇喘未能调,斜倚朱阑久无语。无语兼动所思愁,转眼看天一长吐。《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
3、编辑:四季美文(sijimeiwen)
4、清明古诗:1丶白话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丶《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丶《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丶环境丶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丶逐步上升丶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5、唐·王昌龄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西见子推庙,空为人所怜《闾门即事》
6、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7、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8、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9、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10、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11、清明时节,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12、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浣溪沙·春情》
13、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1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5、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唐)张籍
16、黄庭坚的《清明》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从而形成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17、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18、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19、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
20、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风筝》
五、清明古诗全解懂啦
1、宋人高菊卿的《清明》诗中,就有烧纸祭奠风俗的描写了。
2、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3、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4、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木兰花》
6、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7、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8、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9、《清明》的诗意是:在清明的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0、含义: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11、唐·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长安清明》
12、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回眸映雪成千古,染尽湘竹无计追。
13、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14、点击视频观看古诗视频解析
15、宋·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临安春雨初霁》
16、昨夜听春愁不堪,初晴天气泣容颜。赏芳时节清明日,百般明丽也怅然。
17、宋·苏轼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谢池春》
18、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19、在“起”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中,是写景。清明前后正是梅雨时节。作者选了“纷纷”,不但写出了春雨朦胧的特点,也写出了行人的心情:清明时节,去扫墓的路上,心情自然是感伤的,又赶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就更加深了这种哀伤的情绪。
20、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