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苏幕遮周邦彦主题思想)

时间:2023-04-1700:48:35 苏幕遮周邦彦(苏幕遮周邦彦主题思想)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苏幕遮周邦彦

1、(典故)“程门立雪”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2、今天就到这里吧,愿这首词能在夏夜里带给你清凉,晚安。

3、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沈,现写作沉。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4、紧接“王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

5、但是希望对你能有帮助哈!

6、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至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之间,当时周邦彦一直客居京师,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7、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沈约《休沐寄怀》:“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溽,湿润潮湿。

8、Yè shàng chū yáng gān sù yǔ, shuǐ miàn qīng yuán, yī yī fēng hé jǔ.

9、今天我们学习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篇的第136首诗,周邦彦的《苏幕遮》,背过的诗友别忘了在篇末投票打卡啊~~

10、鸟 雀 呼 晴, 侵 晓 窥 檐 语。

11、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2、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思乡之苦隐藏在清圆的荷叶下,遗忘在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上……

13、——员晓敏,媒体人,热爱朗读与歌唱。《内在语》、《吟诗立卷》,我声音的世界,无限的乾坤。

14、这阕词同周邦彦以往词一样,炼字多有胜处;上阙后三句更为佳句,堪为荷中描写的终结者。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第三十六则;青玉案当为误记)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多的是清雅的韵致;在小巧雅致上,也胜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仔细分析它:清新的绿荷叶面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其后一“举”字令绵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15、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16、《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17、“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18、Jiā zhù wú mén, jiǔ zuò cháng ān lǚ.

19、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20、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二、苏幕遮周邦彦主题思想

1、如周济所说:“上片,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2、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眼前的景色使作者思念起故乡来了,而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3、水面清圆,应该是写水面上干干静静地,漂浮着一个一个的浮萍。

4、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这在周邦彦以雕饰取胜的词作中当为别具一格之作,陈延焯称赞此词“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词人这份恬淡的胸襟不正是故乡“天然去雕饰”的荷花所赋予的。

5、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6、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7、这几天的北京或是骄阳似火,或是闷热无比,让人深切地体会到盛夏的来临。暑热让人烦躁,但夏天也能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事物,例如水面上清圆的荷叶,屋檐欢叫的鸟雀,夜里留在荷叶上的宿雨,还有清晨映在雨珠上的初阳。

8、(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9、古诗词特辑主播:朱卫东

10、梅花历来便是文人墨客喜好咏叹的对象,无论其外观还是内在,都被赋予极高的评价,为文人们所喜爱。本词起笔“粉”字便给全词一种温馨之感,词人并没有点明梅花到底什么颜色,但从“照眼”二字亦可想象。“相将”三句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词人写过去、现在还有将来,使整个篇幅完整统迂回圆润。“但梦想”写出只能寄托梦境,词人的视觉转换于昨日、今日、明日之间,使全词意境唯美且思路脱俗。

11、荷花似乎有一种魔力,总能带给人宁静和安适。很多很多年后,朱自清一个人徜徉在清华大学的荷塘边,看到月色下荷花翩翩起舞的景象,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荷塘月色》。

12、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13、诗友们,你们知道关于“程门立雪”的典故吗?今天就让小美给大家讲讲

14、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燎沉香”即烧香。

15、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6、这首词描写的景色是秋天的清寒,词旨则主要表达感怀伤旧、离别情思。作词的时地,当在周邦彦熙宁七年(1074年)游长安时。上阕词人心中郁积,到下阕,写生活的环境,悲戚之情由景中出,比上阕“沉沉千里”更进一层。末一阶段终于道出都是“为萧娘,书一纸”的缘故。这样的结构将词旨层层剖开,亦使得词意与情感的传达呈渐入佳境之势。

17、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雨后风荷(呵呵呵……个人认为!)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18、朋友你好,我是卫东。“夏至三庚数头伏”,我们从小就听到大人说,夏天来了,要数伏了,可是这数伏到底是怎么算的呢?

19、五月渔郎相忆否?

20、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三、苏幕遮周邦彦翻译

1、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2、故乡遥,何日去?

3、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

4、(宋) 周 邦 彦

5、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溽,湿润潮湿。

6、一首短短的苏幕遮从上阕的眼前实景,落脚到京城的荷花盛景,转入下阕的思乡之情,最终依然落笔到江南的芙蓉。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现在和过去的对比,京城与故乡的对比,实景与回忆的对比,宁静的风景与强烈的情感对比,在时空的转换当中,虚虚实实。词人那种久客帝都,思念家乡,却又欲归不能的情绪,抒发的是曲折回还余味无穷。

7、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8、“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9、liáo chén xiāng,xiāo rù shǔ。niǎo què hū qíng,qīn xiǎo kuī yán yǔ。yè shàng chū yáng gàn sù yǔshuǐ miàn qīng yuán,yī yī fēng hé jǔ。

10、“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

11、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12、周邦彦是北宋后期的代表词人,跟前人比起来,他的词有着非常典雅繁丽的辞藻,所以时人评价他的词“富艳精工”。周邦彦非常有才华,年轻时候写过一篇《汴都赋》,模仿汉赋的风格和表达方式,歌颂汴京的繁华富饶,因此深受皇帝赏识。后来他担任过当时掌管音乐的最高官职,创作了很多新的词牌,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13、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

14、本首音频来自贾晓惠老师

15、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16、不复制,该句活灵活现地描写了荷叶上隔夜的水珠,清静圆润,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的景致.

17、Wǔ yuè yú láng xiāng yì fǒu?

18、《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专思乡之情。此词由眼属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19、(Sòng) Zhōu bāng yàn

20、五 月 渔 郎 相 忆 否?

四、苏幕遮周邦彦上片描绘的画面

1、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2、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3、很喜欢这首词,当然俺回答地可能不算完全正确。

4、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6、之后,由近及远:侵晓窥檐语。

7、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

8、周邦彦是善于使用艺术语言的大师,他往往运用优美的语词来创造生动的形象,有时精雕细刻,富艳精工;有时用典,融化古人的诗句人词。但这首词却既未用典,也未融化前人的诗句,而主要是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9、作者:范仲淹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10、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啦。

11、清晨初升的太阳,照在荷叶上,照干了荷叶上的一夜露珠。

12、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13、举个例子吧,大约在周邦彦52岁左右的时候,他也写过一首思乡的

14、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

15、“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16、词人抬头朝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才微微放亮,鸟雀在屋檐上跳来跳去,晃动着头脑争噪不停,似乎也在为雨后新晴而喜悦。盛夏酷暑时节,难得有这样一个清爽的早晨,词人漫步荷塘边,只见荷叶上的雨珠在朝阳下渐渐变干,看上去更加碧绿净洁,一张张圆圆的荷叶铺满水面。

17、“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

18、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个“举”字十分逼真地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栩栩如生的动态美。

19、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20、“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道:打鱼的大哥,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五、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1、叶 上 初 阳 干 宿 雨,水 面 清 圆, 一 一 风 荷 举。

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这一讲我们分享了北漂游子周邦彦的心情,下一期我们要跟随李清照来一趟轻松快乐的故乡之旅,下一期我们再会。

4、(编辑:孙慧,李贤静)

5、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6、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丰四年(1089年)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1097年)还朝,任国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后提举南京鸿庆宫,辗转避居于钱塘、扬州、睦州(今浙江建德)。卒年六十六。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词风浑厚和雅,缜密典丽,对后世影响较大。词作集为《清真集》。

7、周邦彦苏幕遮的读音,周zhou一声,邦bang一声,彦yan四声,苏su一声,幕mu四声,遮zhe一声。

8、“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想念同这些朋友乘着小船,打着木桨(小楫),穿行在家乡那长满荷花的小河塘里。“芙蓉”,即荷花。“浦”,指河塘。一个“梦”字点明这些只不过是作者的梦影,这个“梦”字也含有不过是梦想罢了的意思。这就表明了他强烈的思乡情绪和回不了故乡的矛盾心理。

9、“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有何妙处?

10、“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荷塘景色。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11、下阕采用了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12、小 楫 轻 舟,梦 入 芙 蓉 浦。

13、《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14、《拜星月慢》中词人徜徉徘徊于往昔的回忆之中,细细品味那段风花雪月的日子,以独特的赋笔独自为这段消逝远去的时光祭奠。这一阕词沿袭了周邦彦“语淡情深”的风格,在平静的叙述中,把人的分分离离和命运的起伏呈现出来,最终化作一缕悠长的情思,荡漾在词里词外,轻轻叩击着人的心灵。

15、在中国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的循环来记录时间,例如今年是丁酉年,丁就是天干数,酉是地支数。古人不像咱们现在这样,按照星期去计算日子,他们把每一天都用天干地支的计数方法来命名,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庚日。在每一年的夏至过后,当数到第三个庚日的时候,就是入伏了。

16、夏日里盛放的荷花让词人触景生情,想到遥远的故乡和儿时的伙伴,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然而路途遥远,也只能在梦中回到那片宁静的荷塘了。周邦彦是江南钱塘人,创作这首词时正客居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古代文人喜欢用“长安”来指代都城,所以他说“久作长安旅”,意思是自己离开家乡客居京城汴京,已经很多年了。

17、本词情思细腻委婉、缠绵悱恻,与其别篇名作风格大相後庭,文辞深婉秀丽,高远意境中饱含愁思,无怪乎清代许昂霄惊叹此乃“铁石心肠人”所作的“消魂语”。

18、而诗中的对写法,各种资料理解为朋友(渔郎)对词人的思念,这样意境大打折扣,结合江南采莲的习俗,此处更应理解为词人模拟采莲女的语气,通过采莲女对“渔郎”,即词人的思念,进而表达词人对对方的思念。

19、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0、整个诗作上阕写景,每一句都是一副山水画,美不胜收。

点击展开全文
士不遇赋(董仲舒士不遇 个性说说

士不遇赋(董仲舒士不遇

一、士不遇赋 1、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2、欢迎来到这里,这里...
离骚全文(离骚全文翻译 个性说说

离骚全文(离骚全文翻译

一、离骚全文 1、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2、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3、自注:在忠州①,原不...
山水田园诗人(山水田园 个性说说

山水田园诗人(山水田园

一、山水田园诗人 1、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
清明古诗全解(清明古诗 个性说说

清明古诗全解(清明古诗

一、清明古诗全解 1、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2、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的皇帝于此日...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江雪 个性说说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江雪

一、江雪古诗词的意思 1、能读出文本的内涵,感悟“钓”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意思是: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
螳臂挡车(精选68句) 个性说说

螳臂挡车(精选68句)

一、螳臂挡车 1、芒种时节起居宜早起,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饮食需清淡,以质软、易消化食物为主;精神要放松,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2、螳螂生:芒种之日“螳螂生”,“...
刘禹锡陋室铭(刘禹锡陋 个性说说

刘禹锡陋室铭(刘禹锡陋

一、刘禹锡陋室铭 1、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