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诗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3、《天净沙.秋》(元)徐再思
4、潮水远水宽,天阔孤帆瘦。
5、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6、关于秋,古人写下了各种秋色秋意,总有一首符合你现在的心境。
7、主编:冬日暖阳wxfgzxfxm;承接广告宣传。
8、《为镜秋诗草书》是八大山人传世的书法作品之极其娴熟的笔墨功夫,奇异的夸张的结体和变形,超人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怀素金钩铁线式的苍劲笔力、雄放奔肆的点画以及晋唐小楷的娟秀古朴相结合,再润之以大胆独特的结体,甚至将画法融进其中,是其特点
9、回复“数学之美”,收泡爸《让孩子着迷的数学之美》电子书精华卷。
10、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11、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2、奥运赛场上的神仙解说词:中国式浪漫,只想吹爆它!
13、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14、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越调.小桃红》(元)倪瓒
15、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16、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17、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西江月》(宋)苏轼
18、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9、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20、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二、秋诗的拼音
1、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2、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再接着寻根溯源,探究秋声所以形成的缘由。作者自答。秋声,是秋天的声音,作者从秋之色,容,气,意四个方面把秋天的到来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风貌和秋之内在“气质”描绘得具体可感,其色颜容貌似乎呈现眼前,其栗冽之气似乎穿透衣服直刺肌肤,其萧条之意似已围裹全身。这种秋气,是一种肃杀之气,是让人速生冷颤之气。它只要施展它的一点余威,就会使繁茂蓊郁的绿色变色,葱茏的佳木凋零。这样,通过秋声的描绘和感受把“秋”之威力作了形象化的描绘。
5、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6、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
7、点击上面卡片,查看更多诗友们的原创诗词
8、“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美丽的宣州,自古以来就是诗意之城。晴空、暮色、如镜之水、如虹之桥,山岗、炊烟、楼台,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只有油画才有这么丰富、厚重的色彩。把秋天写得美丽如画不难,但用景如此之多,色彩如此丰富,不是大手笔真的驾驭不了。
9、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0、风萧萧梧叶中,雨点点芭蕉上。
11、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乌夜啼》(南唐)后主李煜
13、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14、(3)不是花中偏爱菊,
15、回复“成语故事”,收泡泡同学《最最卡通的成语故事》电子书精华卷;
16、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7、?今想说:十月金,秋意浓,喜观菊,秋天美!
18、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
19、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0、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
三、冬诗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中吕.红绣鞋》秋日湖上(元)王举之
3、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4、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5、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6、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7、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8、(作者简介)杨忠奇,苗族,男,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人。
9、——(清)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10、译文:一片绿油油的汀州在水面上隐约出现。水里红白相间的荷花已经枯萎了,现在已经枯萎了,它们那忧伤的样子真让人心疼。水面上还密密麻麻的只有荷叶。现在是当年的秋收季节。
11、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1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13、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中吕.普天乐》平沙落雁(元)鲜于必仁
14、“七律圣手”诸作中,这首诗又被誉为“七律之冠”。写这首诗时,杜甫56岁,寄居在夔州。尽管有当地都督的照顾,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但是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15、▍综合整理:七彩凤凰教育在线▍编辑:殷悦
16、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17、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宋·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8、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19、回复“中国”、“北京”、“浙江”、“四川”、“湖南”,看《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之导语篇、北京、浙江、四川、湖南篇;
20、秋来长是病,不易到中秋。欲赏今宵夜,须登昨夜楼。
四、秋诗之祖是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此文把写景、抒情、记事、议论熔为一炉,浑然天成。作者叙事简括有法,而议论迂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语句圆融轻快;情感节制内敛;语气轻重和谐;节奏有张有弛;语言清丽而富于韵律。
3、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声声慢》(宋)李清照
4、赏析:苏轼的这首词,和另一首中秋词《水调歌头》相比,更加低徊婉转,有悲苦之音,充满了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5、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
6、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7、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玉蝴蝶》(宋)柳永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9、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高蟾《金陵晚望》
10、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11、赏析:这首诗为田园山水诗中的名篇,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很好地体现了王维诗的特点:有一股淡淡的禅意。
12、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3、《秋思》盛唐诗人张籍所作: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你说的秋诗不知道指的是谁的秋诗。
14、赏析:秋悲不必,秋凉可人。荷叶虽残,荷花盛开,新长小叶,铜钱般大。
1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秋月》(宋)程颢
1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剪梅》(宋)李清照
18、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1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0、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五、秋诗篇篇姜育恒
1、——(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4、最近(风采莲曲)头条号刚好刊登有“唐诗里的秋天”、“宋词里的秋天”以及“元曲中的秋天”系列的文学作品,故在此一并进行归纳,除此之外,在后面也向大家分享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和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的相关品读和朗诵视频,仅供大家欣赏和参考。诗风词墨|银烛秋光冷画屏(唐诗里的秋天)《山居秋暝》(唐)王维
5、《仙吕.后庭花》(元)赵孟頫
6、露浓梧云淡,风细桂香浮。莫做寻常看,嫦娥也解愁。《中秋月》(宋)朱淑真
7、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秋夜》(宋)朱淑真
8、赏析:此为闺怨词,却无怨情,写秋思委婉清雅,写闺情摇曳多姿。
9、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双调.大德歌》(元) 关汉卿
10、“泡爸讲知识”(ID:paobazhishi)
11、这篇赋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蓄势;然后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这是“无声之秋”;最后归结出全篇主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12、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13、动羁怀,西风禾黍,秋风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
14、接着,作者又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从自然界来看,天地万物,春天生长,秋天结实,意味着自然界中生命由盛转衰的过程,人与此同,故有对生命将息的悲叹与伤感。作者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的产物,人与自然、社会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从个人出发体验感悟自然和社会。这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
15、(1)秋丛绕舍似陶家,
16、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17、“心”上有“秋”,则为“愁”。伤春悲秋,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这首《秋词》,一反常调,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把诗情画意和人们昂扬的精神带到了碧蓝的九霄。《秋词》共两首,第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写得也极好。
18、而大家对于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相对来说比较陌生,除了分享朗诵视频外,顺便详细摘录原文及解析文字,仅供大家欣赏和交流。
19、水槛,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翠竹、清水把骆氏亭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想起友人,可惜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也是秋天写的,极好。
20、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