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杨维桢简介)

时间:2023-04-2000:35:03 杨维桢(杨维桢简介)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杨维桢

1、杨维桢《壶月轩记》董佐才题咏

2、在杨维桢的时代,有心笔几乎绝迹,无心的散卓笔方兴未艾。他一方面用枣心、乐墨等散卓笔来进行日常书写,一方面又向湖州笔工定制了铁心颖、画沙锥等有心笔,力求在书法取法、书写工具方面都回归晋唐。有心笔刚硬锐利的特点十分契合杨维桢“铁心道人”的个性,成为其至爱的案头利器,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杨维桢独特书风的形成。书法史的发展与书写工具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李阳冰到杨维桢的六百年,有心笔、无心笔的此消彼长见证了大字书写的兴起和时代书风的变迁。杨维桢作为有心笔最后一代使用者,他恰好站在元末明初书法史复古开新的时间节点上。

3、从元代书法的创作状态看,承承相因的崇尚羲、献之风,事实上已经成为彼时书家们追摹晋唐传统的唯一模式。当朝一代宗师赵孟頫虽提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书法新论,然始终维护的却是崇尚魏晋风度的书学立场。顺便提一句的是,此道实践者甚至对于北宋间大行其道的“尚意书风”,也大都不屑一顾,甚至抨击其取意不古。

4、好的书法来自于技法的娴熟,格调高雅,气韵生动,特色鲜明。自如其人。年轻时识人,多重外表,中年以后识人,更看重其内心。秀外慧中固然人见人爱,但外丑内美的的高人,却非常人能识。

5、☞习近平丨对文化艺术人才要格外珍惜!

6、《壶月轩记》:在云间之拄颊楼试老陆画沙锥书也。

7、杨维桢迥异于时的个性鲜明的书法艺术,固然和他的生长环境、人生阅历,和在文学领域的卓越造诣相关,然而,彼时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状况,也是最终形成杨维桢独立艺术性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8、如果那时候,有“丑书”的说法,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一顶大帽子,“咣当”一声扣在他的头上。

9、元杨维桢楷书周上卿墓志铭卷辽宁省博物院藏

10、《跋赵孟頫与王觉轩诸札》:在卷素斋试沈先生乐墨。

11、有学问充其量当个学者,可杨维桢还是个大作家,在诗、文、戏曲方面多有建树。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文章巨公”。基本是泰山北斗式的人物了。顾瑛的玉山草堂雅集五十多次,杨维桢一直是主盟人物。

12、杨维桢曾做过天台县的公安局长,因为惩治腐败官员而遭陷害,以后终于也没有做成大官,最后心灰意冷的他选择了隐居,专心诗书画,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富贵的文化财富。

13、欢迎关注、欢迎投稿、欢迎合作

14、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文联大楼

15、因为杨维桢不仅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铁笛道人,比较擅长吹铁笛。杨维桢在很多文学方面都颇有成就,他的书法堪称一绝,因此他的书法被称为“铁崖体”。他的这种书法特点是狂而怪,清新诡谲。杨维桢因为擅长这种文风,所以才被称为“文妖”。

16、账号:0200000709014416048

17、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行草书,纸本,纵3厘米,横2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18、元杨维桢行书晚节堂诗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除上述原因以外,从书法创作的发展规律看,元代后期以杨维桢等为代表的所谓隐逸书风的最终形成,客观上也和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为首的“宋四家”“尚意书法”的影响不无关系。中国书法史上,宋四家的出现,无疑击破了几乎固化的历来以“二王”书风为唯一审美标准的坚冰,大大拓宽了文人书法的表现领域和丰富内涵。中国书法自古而来的百家千态的艺术语言,至元代后期,已经走向了不唯“二王”正统及赵孟頫一体为家天下的另种格局。同时还为后朝历代,甚至为当今人们实践书法创作和建立审美模式,开启了门户。

20、杨维桢,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书法草书最胜,笔势岩开,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名作品有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张氏通波阡表》《真镜庵募缘疏卷》,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等,其余墨迹则多见于书札及书画题跋之中。

二、杨维桢简介

1、秀外慧中固然人见人爱,而外丑内美的的高人却非常人能识。

2、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碑帖,我虽不能尽详其美,但绝大多数都是见了顿生欢喜心的。有一个人的作品例外。他就是元人杨维桢。说实话,有很长时间我费尽心力,苦思冥想,却怎么也无法从他的书法中,读出几多美感来。

3、杨维桢当官后,由于性格狷直,不喜逢迎,所以十年都没有升迁。后来由于交通受阻而迁官不成,便浪迹浙西。张士诚占领浙西后,屡召不赴。到明太祖夺得天下后,同样召杨维桢,杨维桢则表示不仕二朝,直言回绝。

4、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白门柳元·杨维桢步出白门柳,闻歌金缕衣。事生不事死,曩誓今已遗。空负地下心,百年以为期。向来媒佻鸠,宁为今日思?焦仲卿妻元·杨维桢生为仲卿妇,死与仲卿齐。庐江同树鸟,不过别枝啼。

5、杨维桢《草书题钱谱》册每页3×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人们经常看见杨维桢清晨披着鹤氅,戴着铁冠,坐在他的小蓬台上,客人来了,他既不请上楼,自己也不下来。好事者与他遥相高谈,有人拿出桃核杯请他喝酒,喝得高兴了,他就取出铁笛,为人生长短弄,旁若无人。

7、欢迎订阅2016年《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

8、铁崖体为元代文学中的一种诗体。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他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境的奇特非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9、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团结湖支行

10、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11、元杨维桢行书竹西草堂记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12、可随着书法实践与审美阅历的提升,我开始欣赏秀美的同时,也渐渐喜欢起古拙老辣来。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这双眼睛竟然也开始发现出杨维桢的“丑书”之美来了。

13、“乐墨”也是散卓笔的一种。孔齐说:“至顺间,有所谓大小乐墨者,全用兔毫,散卓以线束其心,根用松胶縀入竹管。管长尺五以上,笔头亦长二寸许,小者半之。后以松胶不坚,未散而笔头摇动脱落,始用生漆,至今盛行于世,但差小耳。”可见乐墨的笔毫、笔管都较长,小号笔头一寸许,大号笔头二寸许,那是足以挥洒擘窠大字了。杨维桢在前述书法落款中提到的陆氏、温氏和沈氏,都是元末湖州著名的制笔世家。他和这些笔工保持了长久的联系,以维持源源不断的毛笔供应。

14、因此,欣赏杨维桢的书法,不能用恒定的准则去衡量,他的字如他的人,人奇字亦奇,有一股奇气鼓荡,这“丑书”还丑么?何况古来就不曾有过丑书之说。只有雅与俗,没有美与丑。

15、收藏热线:13718262369

16、《画沙锥赠陆颖贵笔师序》:在云间之拄颊楼试画沙锥。

17、朱提注酒酒如池,大白淋漓吃不辞。出自元杨维桢《春侠杂词(一十二首)》。意思是朱红色的酒提里倒满了酒,象酒池一样,酒喝得畅快淋漓不肯推辞。

18、有学问得人只能被认作是学者,但他却还是一位文学家,在诗、文、戏曲方面也有自己的作品。他的古乐府诗,温婉、美丽动人,雄伟、豪迈自然,被称作“铁崖体”,历代文人多有推崇。

19、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古法制笔有柱有被(披),以中山兔毫为贵,唐初欧阳通以狐狸毛为柱、兔毫为披,亦甚名贵;唐代制笔名家诸葛氏笔分为二等,高贵之笔依古法制作,晚唐名家如柳公权亦不能用;湖州笔师陆颖贵“常以丰狐之毫或麝毛须制以遗我,且曰史铁史铁心颖也”,说明“铁心颖”是为杨维桢特制的笔,时人不会使用。

20、吴兴陆生某有才学而隐于笔工。其仲氏颖贵……而制之精者标其号曰“画沙锥”。尖圆遒劲健,可与古韦昶争绝。余用笔喜劲,故多用之。称吾心手,吾书亦因之而进。颖贵亦自贵,虽势要求之而不可得。别襆之以锦,署曰:非会稽铁史先生弗能。知宣州诸葛氏云:柳学士能书,当留吾笔,否即退还。未几,果退还。叹曰:代无右军,何以用吾笔?而颖贵欲以吾当右军,曷当?惜予老矣,所书今不过山经野史,汝锥之功,无以用之以利天下,徒为祝锥辞。

三、杨维桢诗风奇诡,文字奇古,因而被称为铁崖体

1、这些性价比超高的毛笔,用过的都说好!

2、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

3、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属浙江)人。善吹铁笛,故自称铁笛道人。泰定四年(1327年)进士。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晚年居松江。时浙西的起义军首领张士诚屡次征召,坚拒不赴。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召他纂礼、乐书,遂作《老客妇谣》,明确表示自己不仕两朝之意。时有诗名,号“铁崖体”。擅作乐府。亦善书行、草。著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复古诗集》等。存小令一首,套数一套。

4、杨维桢的书法在元朝时期堪称一绝,而他的书法就像他的诗一样,回味无穷。杨维桢的行笔可以追朔到汉魏两晋时期,同时将汉意、章草以及二王行草之风相结合,加上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从而形成了属于杨维桢的文风。

5、延伸阅读: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卷》草书欣赏

6、《城南唱和诗卷》,行草书。论元代书法形态的奇崛古朴,杨维桢当数第一。这与他倔强的个性、深厚的学养又联系在一起,所以非常人所及。《城南唱和诗卷》,对章草笔意的运用达到了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界。杨维桢把晋唐楷法和汉隶、章草、今草笔法融合在一起,故独有奇拙、古朴的趣味。杨维桢书风中豪迈雄强、形态怪异、用笔粗放的特点。而这种激越奔放的气势,刀斫斧劈的雄强,正是筑基于章草笔法的渗入。

7、至正二十四年(1364)五月一日,杨维桢撰《赠笔师陆颖贵序》,对“铁心颖”有详细的记载:

8、深圳市书法院丨少儿书画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9、杨维桢在很多文学范畴造诣颇深,书法也是一绝。他的诗自成一体,号称“铁崖体”,特性是狂而怪,清爽诡谲。由于这种文风,杨维桢又被称为“文妖”。历代关于杨维桢作品的评价都颇高,可见杨维桢在文学上很有建树。

10、秀外慧中固然人见人爱,但外丑内美的的高人,却非/常人能识。

11、元朝后期,因战事四起、皇室权斗而引起的社会政治的急剧变故,已经直接影响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这些表面漠视国家命运或可被称为隐逸之士的文化人群,当然地包括了诗人和书画家,他们曾消极地以手中的诗文和画笔,来抒发并寄托自己的狂放不羁和高旷情怀。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之下,自然就涌现了一大批以嘉兴吴镇、松江陆居仁、无锡倪云林、常熟黄公望和杨维桢等为代表的一批个性书画家。此中,无论以诗、书造诣还是以声望之论,杨维桢都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人物。

12、元杨维桢行草书跋龚开骏骨图卷日本大阪市美术馆藏

13、在杨维桢简介里称,杨维桢打小便在父亲所造的红楼里读书。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将红楼的楼梯撤去,仅用辘轳传食。在这样的情况下,杨维桢呆了五年,学识就超过了他的老师。

14、在元朝,赵子昂就是秀外慧中的书风代表人物,他以一人之力横扫南北,一统当时的书坛。言必谈王羲之的时代,但杨维桢却以一笔“丑”字异军突起,竟然也牢牢地占据了书法史一席之地,岂不怪哉!

15、龚琳娜是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手,学院派的民族唱法得了那么多奖,可是知道的人却只有音乐圈的人。但是一首“自毁形象”的神曲《忐忑》,惊奇了无数人的耳朵,于是,她开始变红了。好好唱、认真唱、努力唱,唱得好的人太多了,不好好唱却唱得好的人就没有几个了。艺术的生命灵魂是其独有的特色。

16、杨维祯书法以行草最工,笔势岩开,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传世作品有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张氏通波阡表》《真镜庵募缘疏卷》,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等,其余墨迹则多见于书札及书画题跋之中。

17、杨维桢在很多文学领域造诣颇深,书法也是一绝。他的诗自成一体,号称“铁崖体”,特点是狂而怪,清新诡谲。因为这种文风,杨维桢又被称为“文妖”。历代对于杨维桢作品的评价都颇高,可见杨维桢在文学上很有建树。

18、杨维桢代表作《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西湖竹枝词》《明史·本传》《梅花弄》《白寻》《梦洲海棠城记》

19、在元代,杨维桢是一位独步书坛、极富个性魅力的书家,从他的书法师承出处看,似乎和同时代的书家并无区别。楷书风规晋唐,尤得力欧阳通、褚遂良;行草则远法汉晋张芝、索靖,但最终却走了一条与时风截然相反的道路。与赵派书法严谨守法、流美秀逸相比,杨氏书法则狂怪不经,冷蛸朴拙;前者有皇室显贵的气质,后者有山林野夫的面貌。分析其成因,首先与他高旷绝尘、特立独行的个性有关,其次与其书学主张有关。杨维桢非常强调“面目骨体”、“性情神气”的表达,所以他的书法尽管是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却竭力反对因循守旧,不思变化。

20、元杨维桢行书宴啸傲东轩诗册故宫博物院藏

四、杨维桢书法

1、(临摹与创作):赵永金临邓石如篆书长卷、篆书刘禹锡《陋室铭》长卷欣赏

2、元杨维桢草书题钱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干山志》:试老陆乐墨书。

4、元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1296—1370),又名维祯,字廉夫,元绍兴路诸暨州人。他于泰定四年(1327)中进士,次年就任天台县尹,左迁钱清场盐司令。后至元五年(1339)丁艰,期满回到省城杭州,却迟迟未得补官,浪迹浙西山水间。杨维桢于至正四年(1344)应湖州长兴蒋克明聘,赴东湖书院任教。他在长兴衣食无忧的两年生活,有很多意外收获。例如他得到一支用千年残剑熔铸而成的大铁笛,作为他须臾不离身的伴侣,亦因此自号“铁笛道人”。而在书法方面,他放荡不羁的书写风格初现端倪,同时因为身处湖州,对湖笔制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开始了与笔工的交往。

5、Inmanyspeciestheprecisedistributiontoblastomeresofmoleculardeterminantsinthecytoplasmiscrucialtoproperdevelopmentofdifferentcelltypesintheembryo.Inmammalandbirdspeciesthefateofcellsisdeterminedbythepositionofacelllateincleavage.细胞质中分子遗传因素精确分配到卵裂球中,对许多物种而言,是发育成胚中不同类型细胞关键所在。对哺乳动物和鸟类而言,细胞的命运最终由细胞分裂后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6、《周上卿墓志铭册》,纸本,纵9厘米,横2厘米。这是至正十九年(1359)杨维桢应友人周上卿之请所撰写的墓志铭文。所撰行文简洁生动富于性情,充分显示了杨氏出色的文学才华。文字小楷书为摹勒上石之底本,但见用笔稳健劲险,结体端严精准。值得称道的是,通篇因笔致挺健多用挑笔,而愈显气息连贯满幅生机。

7、写出好书法,还需好毛笔

8、《周上聊墓志铭》是杨维桢楷书的代表作,清峭之态,有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和褚遂良《倪宽赞》帖的身影,一笔一画凝重森挺,精整险绝之外更有沉穆高古的气象。《真镜庵募缘疏卷》、《城南唱和诗卷》、《游仙唱和诗册》为其行草之杰作。这些作品粗服乱头、点画狼藉,真、行、草相互夹杂,其间还多见章草的笔法和结体搀入,颇见奇古之势;结字欹正多变,大小参差,粗中有细;章法更是离奇古奥,字距常常大于行距,打破书法的传统布局而别开生面;在貌似零乱错落的格局中,产出一种跳荡、激越的节奏,如千军万出奔腾而来,气势逼人。

9、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书法报》

10、中国名山图大全,千姿百态!

11、《赠装潢萧生显序》:在云间草玄阁试铁心颖书。

12、关于“画沙锥”,请看明洪武二年(1369)杨维桢《画沙锥赠陆颖贵笔师序》:

13、邮局订阅: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14、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元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

15、杨维桢的书法也像他的诗一样,讲究抒情,尤其是草书作品,显示出放浪形骸的个性和抒情意味,杨维桢的传世墨迹约十余件,而且大都是50岁后所书,所以无法探求到他早年时学书的来龙去脉,但从其楷、行草诸体具备的遗作中来看,可见其功力深厚,其书由诏追溯汉魏两晋,融合了汉隶、章草的古拙笔意,又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风韵和欧字劲峭的方笔,再结合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最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狷狂不羁的独特风格,与赵孟頫平和、姿媚、秀美、典雅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杨维桢于音乐的造诣也极深,特别是善吹铁笛,其“铁笛道人”的别号即因此而来。

16、杨维桢的书法杨维桢的书法以行草书见长,很注重墨法和章法,书法狂放,笔法老辢,大胆突破传统。他的书法作品善用一笔墨,直到笔枯得不能写再醮墨,所以浓淡对比强烈,这一点倒很符合现代书法的审判情趣。但我想,他的书法在元朝当时一定是被作为“丑书”对待的,书法大师赵孟頫肯定不认同他的风格。

17、元代杨维桢在富阳城的城南的灵峰山,写了一首四十行的长诗,全诗目前不可得,其中有两句写道“烹茶饭蔬食,遂喜浮生乐”。

18、杨维桢《壶月轩记》题盒,日本近代著名汉学家长尾甲题写。

19、杨维桢显然走的不是寻常路。他以无招之招,无法之法,一支秃笔,左刷右抹,终于把自己炼成了一代宗师。

20、小时候,家境清贫,多吃粗粮,因此看别人拿着白面馒头都馋得咽唾沫。而如今,白面馒头吃久了,回老家能吃一顿高梁米饭,都激动得差点儿热泪盈眶。其实,哪有什么粗粮细粮之分别呢?论营养,粗茶淡饭更养人。只是世俗的眼光过早地贴好了标签,只注重颜值和口感,大米白面自然受宠。当我悟出粗粮也一样是上天恩赐的珍贵粮食时,年纪也步入了中年。

五、杨维桢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元末极为流行世称

1、杨维桢书法就如同他的诗一般抒情,极具韵味。杨维桢的草书超逸放帙、奇崛峭拔,更是显露出他放浪形骸、狷狂不羁的性格特点。留传于世的杨维桢书法均是他50多岁以后的作品。从传世的这十余件墨迹里,虽然不大能看出杨维桢学书的轨迹,但可以看出杨维桢功力之深厚。

2、在元朝,赵子昂就是秀外慧中的书风代表,他以一人之力横扫南北,一统书坛。言必谈王羲之的时代,杨维桢以一笔“丑”字异军突起,竟然也牢牢地占据了书法史一席之地,岂不怪哉!

3、元杨维桢行书沈生乐府序卷(局部)

4、杨维桢的才华如果止步于此,那你就想错了。根据书籍材料,在音律方面,杨维桢也有其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善吹铁笛,其“铁笛道人”的别号即因此而来。

5、所以,如此才华横溢底蕴深厚而又放浪形骸的杨维桢,笔下的书法如他为人一般,形成奇崛峭拔、狷狂不羁的独特风格,还有什么奇怪吗?

6、另一件是《赠装潢萧生显序》,至正二十六年六月书。王方宇旧藏,2010年在北京瀚海春拍成交。文曰:

7、元杨维桢晚节堂诗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8、元杨维桢行书沈生乐府序卷故宫博物院藏

9、杨维桢存世书迹有《沈生乐府序》、《张宣公城南杂咏》、《张氏通波阡表》、《游仙唱和诗》、《梦梅花处诗并序》、《玉井香诗》等。铁崖作为一代名流,诗文被人称为“铁崖体城南唱和诗”。书法早年效仿唐人,吸取《道因法师碑》之精髓,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鬻字铭》,都可以看出其渊源出处。中年后,书风一改,如《城南唱和诗》、《棠城曲》、《真镜庵募缘疏》,都是楷、行、草杂合,笔势迭沈生乐府序宕起伏,结体纵逸,没有太多规矩,自然天真。书中融以古隶章书笔法,更给人风度翩翩之感。正如清人所说:“至其字势奇放,确有一种不受羁绊之意”,纵横挥洒,笔画狼藉,有“乱世气”。

10、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11、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又被尊称为铁笛道人。杨维桢简介里说,他是“元末三高士”之在元朝文坛极具盛名。

12、明太祖强行再次入召,杨维桢只好进京。等修纂完成后,杨维桢请辞。但是到家不久后便病逝。杨维桢简介里对杨维桢为人也有很好的引见。杨维桢宽厚待人,只对有才德的人尊崇,不论身份贵贱。平常喜欢称道他人的才气,关于差错则不太在意。这样的杨维桢,只需做他的朋友都会很开心吧。

13、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由于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又被尊称为铁笛道人。杨维桢简介里说,他是“元末三高士”之在元朝文坛极具盛名。

14、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会稽(浙江绍兴)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杨维翰之弟。少时读书于铁崖山,其父杨宏在铁崖山麓筑楼,楼上藏书万卷,周围种数百株梅树,将梯子撤去,令其专心攻读,杨维桢苦读五年,每日用辘皿传递食物。泰定四年(1327年)中进士,授天台县尹,杭州四务提举。维桢为人倔强,诗文奇诡,喜做翻案文章,如《炮烙辞》一文支持纣王。又以拟古乐府见称于时,是当时诗坛领袖,因“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独领风骚。元末天下大乱,维桢避寓富春江一带,张士诚屡召不仕,迁苏州、松江等地,隐居不出,和文人“笔墨纵横,铅粉狼藉”,沉溺声色。与陆居仁、钱惟善被称为“元末三高士”

15、好的书法来自于技法的娴熟,格调高雅,气韵生动,特色鲜明。

16、全年定价:100元

17、因着时间久远之故,杨维桢书法至今已传世无多。朱家先生所著《历代著录法书目》一书,具体记录了历史上杨氏书作存世的基本情况。此书所录杨维桢书作计41件。随着时代变幻人间沧桑,如今尚在的杨维桢书法之作,仅仅半数而已。此中,除少量为美国、日本等公私藏家所藏外,其余大多数为大陆各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大陆藏家中,公家则当然以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三大博物馆为主要单位。

18、铁崖作为一代名流,诗文被人称为“铁崖体城南唱和诗”。书法早年效仿唐人,吸取《道因法师碑》之精髓,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鬻字铭》,都可以看出其渊源出处。中年后,书风一改,如《城南唱和诗》、《棠城曲》、《真镜庵募缘疏》,都是楷、行、草杂合,笔势迭沈生乐府序宕起伏,结体纵逸,没有太多规矩,自然天真。书中融以古隶章书笔法,更给人风度翩翩之感。正如清人所说:“至其字势奇放,确有一种不受羁绊之意”,纵横挥洒,笔画狼藉,有“乱世气”。

19、《真镜庵募缘疏卷》、《城南唱和诗卷》、《游仙唱和诗册》为其行草之杰作。这些作品粗服乱头、点画狼藉,真、行、草相互夹杂,其间还多见章草的笔法和结体搀入,颇见奇古之势;结字欹正多变,大小参差,粗中有细;章法更是离奇古奥,字距常常大于行距,打破书法的传统布局而别开生面;在貌似零乱错落的格局中,产出一种跳荡、激越的节奏,如千军万出奔腾而来,气势逼人。明吴宽评之曰:“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爿斤,倒载而归。”

20、客服QQ:55371343业务/监督:13560740067

点击展开全文
八大家(八大家是哪八大 个性说说

八大家(八大家是哪八大

一、八大家 1、韩柳加欧阳,三苏并曾王。 2、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 个性说说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

一、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1、D  CBAD 2、“这么好的文章,朋友圈分享一波吧” 3、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表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深刻影响于小说。其实也正揭示了《金瓶梅》...
陆游与唐婉(陆游与唐婉 个性说说

陆游与唐婉(陆游与唐婉

一、陆游与唐婉 1、到底两人之间是否表兄妹关系呢?接着来看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陆游的母亲容不下唐婉呢? 2、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六十七岁所作) 3、陆游八十一岁...
观猎(观猎唐王维这首诗 个性说说

观猎(观猎唐王维这首诗

一、观猎 1、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2、射雕处:借射雕处表达对将军的赞美。雕:猛禽,飞得快,难以射中;射雕:北齐...
杨业传(宋史杨业传) 个性说说

杨业传(宋史杨业传)

一、杨业传 1、北宋时期的欧阳修在为杨继业族氏作墓志铭时说:"继业…延昭,父子皆乃名将,其智勇号无敌,至今天下之土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2、有人认为元曲中的名字和行次...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送 个性说说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送

一、山中送别(唐)王维 1、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2、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忆江南三首(忆江南三首 个性说说

忆江南三首(忆江南三首

一、忆江南三首 1、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