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洵作品
1、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2、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3、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4、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5、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犀利,言必中时之过,对北宋社会的阴暗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挞;但同时在剖析问题严重性的过程中苏洵又会巧妙地折转笔锋,淡化笔势,改变文章节奏,缓和文章语气,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与委婉,多体现于针砭时弊的文章中。扩展资料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6、苏洵(1009—1066年),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相传二十七岁时才发愤为学,应进士和茂才异等考试皆未中。
7、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
8、. 王安石:字介甫,世称王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其中较著名的文章有《读盂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著名诗词有《桂枝香?金陵怀古》
9、总结 以文学成就论 苏轼>苏辙>苏洵
10、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是注定最耀眼的那一个。
1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2、有功而赏,有罪而罚。
13、▲苏轼《邂逅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4、诗作:《云兴于山》《有骥在野》《有触者犊》《朝日载升》《我客至止》、《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散文:《颜书四十韵》《六国论》《管仲论》《辨奸论》等。文集:《权书》《衡论》《嘉祐集》《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卷。
15、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16、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7、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18、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
19、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
20、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
二、苏洵作品的认识
1、在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6是《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开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和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
2、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3、(百家讲坛)之三十三《宋徽宗之谜》合集(共16集)
4、以致在后来的历史长河里,
5、▲苏轼《阳羡帖》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6、(百家讲坛)之三十九《抗倭英雄戚继光》合集(共14集)
7、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8、约1089年(元祐四年)
9、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10、▲苏辙《见访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亦称苏小妹,苏轼之姐,长苏轼一岁, 16岁时与舅舅的儿子程之才结婚,婚后经常受程家虐待,婚后第二年生有一子,第三年便因受夫家虐待致死,死时十八岁。
12、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
13、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14、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
15、一门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
16、放眼中国历史,没有那一家能像苏家一样,父子三人独霸文坛。无疑三苏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例子。他们完成了宋代文学改革,使宋代文学成为继唐代文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三苏父子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大家,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三苏父子当年名震京师,宋仁宗曾感叹:天下好学之士多在眉山!并称苏轼兄弟是宰相之才。南宋期间,士人学子中有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说。朱德对三苏的评价更为精当: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17、在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的苏洵著作,原版本大都散佚,今存的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嘉祐集》《15卷、《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9、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20、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三、苏洵作品图
1、秦国除了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小的话得城镇,大的话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
2、综合 苏轼>苏辙>苏洵
3、苏洵没有跟皇帝一起读书。
4、王安石合集(共22集)
5、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
6、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7、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擅长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传世。代表作:全书横论。
8、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号颖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
9、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
10、10苏洵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
11、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三苏
12、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该设问的回答。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4、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15、(百家讲坛)之三十六《永乐大帝》合集(共31集)
16、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17、苏迈(1059—?)字伯达,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轼长子。驾部员外郎。善为文,工书,东坡帖乃迈所作,亦自可喜。苏氏诸子源同派异,种种皆有过人处。《宋史本传、姑溪集》
18、苏洵《陈元实夜来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20、上联言苏门父子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韩、柳、欧、苏四家,其中苏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仍然是对苏门的盛赞;千古文章四大家,四家文章苏门占其四家非四人。另外在北宋文坛上,欧阳修堪称领袖,苏门为主力,是以四家里是没有王安石的,到唐宋八大家里才加上了曾巩和王安石。
四、苏洵作品主张
1、“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
2、烟台开发区早班车声明:
3、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4、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世人合称“三苏”。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清人张鹏翮撰其三苏祠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称为“四大家”。
5、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6、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心术》
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8、▲苏洵《陈元实夜来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苏洵、苏轼、苏辙书作赏析
10、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1、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远者。
12、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13、(百家讲坛)之十八《刘备的谋略》合集(共16集)(百家讲坛)之十九《曹操的启示》合集{共15集}(百家讲坛)之二十《三国名将》合集(全31集)
14、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15、苏轼 公元1037年~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豪放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还有人们常知的一道菜东坡肉
16、洵顿首再拜昨日道中草草上记方以为惧介使罪来伏奉教翰所以眷藉勤厚见于累纸感服情眷愧怍益甚晨兴薄凉伏惟台候万福洵以病暑加眩意思极不佳所以涉水迂涂不敢人城府者畏人事也宠谕常安之行仰戢爱与之重深欲力疾少承绪言但闻台候不甚清快冒暑远行非宜兼水浸道涂恐今晚亦未能至彼虚烦大旆之出曷若相忘于江湖不过廿日后便可承颜或同涂为鄱阳之行如何更几见察幸甚匆匆拜此不宣洵顿首再拜提举监丞兄台坐
17、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18、“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事,侍奉。
19、意思是:我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才成为您的座上客,最为不才。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宴上的闪闪金罍相映衬。韩丞相好贤可自己官卑位低不配这种礼遇,多年来清闲无事陪伴诸位儒生老于太常寺。从二十七岁开始,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多次科考不第。
20、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五、苏洵作品
1、千古文章四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2、▲苏轼《归安丘园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4、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5、“三苏”,“唐宋八大家”,“宋四家”这些称谓皆与苏氏家族有关,这是一个何等家族。清代宰相张鹏翮撰三苏祠门联赞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6、本期介绍:苏洵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因为散文出众而位列“唐宋八大家”,而且还培养了苏轼、苏辙两个杰出的儿子。苏洵的成名之路与众不同,他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那他为什么那么晚才开始读书,他又是如何培养苏轼和苏辙兄弟的呢。
7、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8、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9、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10、六国破灭,非兵1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4也。或曰5:六国互丧,率6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7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11、苏洵与苏辙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1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58不赂而胜之之势。苟59以天下之大,下60而从61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63矣。
13、▲苏轼《致季常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4、《云兴于山》,《有骥在野》,《有触者犊》,《朝日载升》,《我客至止》,《颜书四十韵》,《欧阳永叔白兔》,《六国论》
15、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16、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17、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
18、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19、其次是明清梦轩刻本《苏文定公栾城集》,四卷数同上。再次是清道光壬辰眉州三苏祠刻本,但卷数、文字与清梦轩本皆有出入。《前集》才四十八卷。中有清宛陵贡刻本,系清梦轩本的翻刻本。
20、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