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雪拥蓝关马不前
1、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
2、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3、道教入门|认识道教从这里开始
4、提示:点击上方"西安市万寿八仙宫"↑免费订阅本刊
5、西安八仙宫“财神殿、药王殿易建工程募集善款捐款中
6、青山云水隔,此地是吾家;
7、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
8、曾国藩:利而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9、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10、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11、白话文意思是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12、这句诗的意思是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秦岭又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雪拥”句指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即指阻塞。蓝关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13、“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14、中国陕西省的关隘,位于蓝田县东南。秦(221∼207BC)名峣关,因临峣山得名。西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峣关大破秦军,兵临咸阳,即指此地。6世纪中叶北周移置青泥故城侧,改名青泥关,后以关口在蓝田县为名。隋(581∼618)徙旧址。蓝田关口是古都长安、咸阳东南的门户,为古代用兵要地。
15、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16、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17、韩愈说:“我哪有闲暇,读彼之书?”
18、大颠禅师又诘问韩愈道:“你批评说佛教如此的不合先王之道,不言仁义,无父君之事,你是在哪些佛经上,看到的?”
19、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20、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二、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言外之意
1、查看历史消息获取更多道文化知识
2、酒席散时,湘子又向韩愈揖辞而去。
3、hǎoshōuwúgǔzhàngjiāngbiān。
4、雪拥蓝关马不前:“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5、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
6、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7、一言止杀,解救万千黎民苍生!
8、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9、创作背景:作者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被贬,情绪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10、《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诗仍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11、该句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做《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语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12、没错,道教是这样上香的!
13、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14、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15、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6、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乌云覆盖在秦岭之上,我感叹哪里才是我的归宿。大雪覆盖蓝关,马也(思念故乡)不肯前进。意思是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原文出自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7、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伍道什字东街15号
18、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0、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三、雪拥蓝关马不前
1、韩愈即日启程。他失落地哀叹道:“我一生忠直,笃信孔孟之道,为什么到此年岁却落到这等田地!”韩愈饥寒交迫,筋疲力尽;他骑的马也经不住风刀霜剑,一蹶不振。寒风急起,大雪纷纷。
2、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3、“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5、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
6、该句出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全诗原文如下:
7、 有一夜,读韩愈,又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满纸悲怆,仿佛触到了一个人冰冷的骨头:
8、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9、大观版投稿邮箱:gmrbdaguan@1com
10、诗中抒写对非罪远贬的不满和对自己前途的忧虑,并表示为国除弊、不计得失的决绝态度。好用叙述语句,多用“欲为”、“肯将”等虚词,作诗“以文章之法行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韩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11、西安盛唐赵东才刘家乐书画作品欣赏
1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的这首诗很悲哀很怨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从小到大,很多人经历不同的失败,也许中考失败,高考失败,考研失败,找工作失败,升迁无望,创业失败,人生何其苦也。很多时候失意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喝口凉水都塞牙”,而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可能还是我们比较文艺吧。
13、这么好玩的东西,就不要用来装酒吧
1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 还是岑参。工于七律的他,有一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7、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不奈“马不前”。
18、冬天,没有春天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的电闪雷鸣,没有秋天的丰硕果实,却有围坐火炉时的闲暇惬意,有白雪皑皑时的纯洁超然,有傲雪枝头的醉人清香……多姿而妖娆,恰如这十首诗词中的十种绝美。
19、禁书|王诩书籍被禁千年之密
20、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四、雪拥蓝关马不前是乱用典故吗
1、因反对迎佛骨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2、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3、kěnjiāngshuāixiǔxīcánnián!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白话译文: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5、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6、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7、(中国风范)文人书斋,雅而不浮
8、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9、⑺汝(rǔ):你。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10、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
1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
12、传播:国内、外艺术名家·绘画·雕塑·摄影·书法·插画·设计·文学·音乐
13、“雪拥蓝关马不前”不是边塞诗,这是韩愈被贬途中所写的感怀诗。公元818年正月,韩愈由于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李纯,差一点送掉性命,后来降职为潮州刺史(现广东省潮安县)。
14、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不奈“马不前”。
15、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6、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从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的佳作。沉郁顿挫的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五六句宕开一笔,借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有力。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17、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8、“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
19、▲唐皇帝迎佛骨资料图|源于网
20、诗背后的故事此诗题目为示侄孙湘,孙湘是谁?韩愈的侄子为什么姓孙?不对,不对,是侄孙湘,加上姓氏就是韩湘。韩湘,莫非八仙之一韩湘子耶?呵呵,万事皆有可能,且听慢慢道来。
五、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完整诗句
1、韩愈说:“与他们比起来,我自愧不如!”大颠禅师说:“既然自觉不如他们高明,对于他们的善行懿德,公却不以为然,这是为什么?”一句话问得韩愈哑口无言。
2、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
3、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
4、当然,道理没这么简单就讲明白,估计他们之间也是经历了一番辩论吧。
5、将岁月看成坐禅——匠心艺胆李苦禅
6、诗人借层云和大雪双关地写出作者悲凉抑郁的心情。上句先写回头望,“云横”,浮云横档。作者在蓝关回首蓝关,回首秦岭,只见到密云齐步,心中一片迷茫。表现出诗人思家忧国之心。下句写往前看,作者将眼前的景象与心中的感情统一起来,“横”写出秦岭之广,“拥”写出积雪之高。这句诗借景抒情,含蓄贴切、雄浑悲壮。这两句诗用浩渺的景象曲折深远地表达了尽忠却获罪的怨愤。对前途渺茫的凄清,迁谪的痛苦难过。(出处):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句意):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7、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
8、韩湘子:上文中的韩湐即为韩湘子(其实韩湘或是韩湐兄弟俩早已混淆了)。韩湘,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至小由叔祖韩愈抚养长大,后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成为八仙之列,位列仙班。
9、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10、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11、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2、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13、手扳云霞液,宾晨唱落霞。
1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1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6、“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17、今天,还是刘家乐老师和宗甫丽女士成婚的大喜日子。
18、禅师语虽笑谑,韩愈也是明理之人。他对大颠禅师之喻,讲他像是“舜犬吠尧”一般,虽然难听,确也精当入微。韩愈只得点头默认。从此一改对佛教的态度,并且和大颠禅师相交甚深。
19、不慕名利韩湘志在求大道
20、“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